创新河滩地管理模式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2:14:31

创新河滩地管理模式浅析

作者:葛全友  王景林  陈伟  王吉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5


黄河是多泥沙二级悬河,大量的泥沙是黄河治理的心腹大患,也是黄河区别于其他河流的重要方面,过去就有治黄难,难就难在处理泥沙上。当前,随着治河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河滩地泥沙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黄河的同时,也应看到泥沙具有的二重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近几年,齐河河务局积极响应省、市局的号召,在充分利用黄河滩区泥沙资源上大做文章,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滩区土地、发展单位经济的创新之路。下面,笔者就所属王庄管理段如何创新河滩地的管理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2005年5月,齐河黄河河务局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新的运行机制,原王庄河务段更名为王庄管理段,干部职工24人。改革后,王庄段由原来的管养不分,职责不清,管理水平低下转变为专职管理单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段的职能更加清晰明确。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确保防洪工程完整成为管理段的主要职责。为了弥补经费上的不足,稳定职工队伍,增加职工收入,王庄段在做好日常防汛及工程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把开发滩区作为解决经费不足的有效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王庄段所辖防洪工程的基本情况

齐河黄河河务局王庄管理段所辖防区在黄河左岸山东段,相应大堤桩号110+400—124+900,段部在116+300处,堤防长度14.5公里。对岸与济南市的槐荫区河务局隔河相望。防区内有大庞护滩一处,相应大堤桩号109+892—110+426,南坦险工、王庄险工、席道口险工、李家岸险工、赵庄险工共五处险工,相应大堤起止桩号分别为:112+891—115+134、115+134—118+891、118+891—121+187、123+051—124+125、124+125—124+900。该段对面是长平滩区的最尾端,从此黄河进入有两岸堤防相约束的窄河道地段,两岸堤距0.7~1.5公里,河槽宽0.5~0.7公里,河道最窄处是王庄段驻地附近的曹家圈铁路大桥,仅有465米,相应桩号117+654。因泥沙淤积的缘故,河床逐年抬高,目前,该段河床平均高程已高出两岸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该段堤防的又一特点是全部工程均处在北展宽滞洪区内,即临河一侧是滚滚黄河,背河一侧是北展宽滞洪区。北展宽工程是1971年经中央批准兴建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济南北店子至泺口窄河段的凌洪对堤防的威胁。其防洪任务为:当花园口站发生30000~46000m3/s特大洪水时,在采取大功,北金堤、东平湖等工程分滞洪后,艾山下泄流量仍超过10000 m3/s时,再利用北展宽工程分洪2000 m3/s,确保下游防洪安全。北展宽滞洪区位于齐河县曹营村至济南历城区八里庄北岸,上下首均与临黄堤相连接,起止大堤桩号为102+002—140+762,全长约38.8公里。临黄、北展两堤相距约为4公里,展宽区面积106km2,最大库容4.75 km3,有效库容3.9 km3。其中,齐河黄河河务局所辖北展22.8 km,展区面积63 km2,涉及63个自然村,人口2.43余万人。为解决北展宽区移民安置问题,按照有利于生产,便于生活、交通、安全的原则,有10余个村搬迁到北展堤外居住,有40个村搬迁到临黄堤的淤背区上,俗成房台。其中王庄段所辖堤防上有村庄31个,人口1.6万余人。也正是由于这些依堤而建的房台,严重影响着王庄段的工程管理工作。

二、王庄段所辖河道内滩地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黄河经过多次调水调沙,河槽不断下切变深,过洪能力大大提高,以前每逢汛期都上水的嫩滩地渐渐变成了可以常年耕种的土地。王庄段所辖河道内就有三处近年来形成的河滩地,分别是大庞嫩滩、北关嫩滩、大林郭嫩滩,对应大堤桩号:109+892—110+426,平均纵深200米,约160亩;114+300—115+400,平均纵深200米,约330亩;117+100—119+800,平均纵深110米,约430亩。共计约920亩。多年以来,由于有滞洪任务及地域限制,造成居住在临黄堤房台上的村民生活水平不高,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自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提出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护农、爱农、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使老百姓向土地要效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居住在临黄堤上的部分村民把河道内的滩地当成了宝贝,竞相到滩地上乱占用、乱采挖、乱种植,出现了“三乱现象”。乱占用是藐视河道管理条例,擅自使用河道内滩地的行为,是对黄河管理部门行使河道管理权的极大挑战。乱采挖,尤其是在近堤的河滩上随意采挖泥土,造成近堤处土坑遍是,在大洪水时,不但人为阻挡了行洪演进速度,而且还会滞留下大量河水对堤根进行长期浸泡,对堤防等工程设施将造成一定的危害。乱种植,尤其是种植树株和高杆作物,将会形成阻水区,推迟洪水的入海时间,加大防汛抢险压力。

随着改革的深化,王庄段对这种“三乱现象”进行了产权化管理,走出了一条管理河滩地的新路子。

三、王庄段创新河滩地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作为黄河管理部门,王庄段依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认真分析情况,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河道管理职权,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河滩地的产权归属。首先,王庄段专门成立了滩地确权小组,逐门登户到种植户家中进行定点宣传,并组织他们对滩地进行丈量造册,明确地权。其次,管理段派出宣传人员在沿黄村庄利用张贴标语、喇叭等方式,广泛宣传《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明确河滩地的产权归属,一切私自乱占用、乱采挖、乱种植等行为都是违反《河道管理条例》的行为。

2、加大对河滩地的管理力度,实行合同化管理。首先,管理段对已种植农作物的群众签订河滩地有偿使用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土地使用户严禁种植树株及高杆农作物;严禁在临河槽一侧修筑生产堤;严禁私自转让滩地使用权,转让时须经管理段批准;按时交纳土地使用费,无故拖延者,管理段有权依法收回另租他人使用。同时规定土地使用户可以无偿使用黄河水对滩地进行灌溉。河务部门如果因工程需要而采挖滩地土方时,使用户必须无条件服从工程需要,届时河务部门将按国家规定赔偿一定数额的青苗补偿费。合同还明确规定,因洪水上滩而造成的损失由滩地使用户自己承担与管理段无关。鉴于滩地的特殊地域性,管理段合理制定了土地使用费为每年60~80元/亩。其次,管理段组织铲运机械,把一些因老百姓乱采、乱挖造成的土堆和土坑进行了铲平修整,使其达到适宜耕种的水平。然后,进行公开招租、出租后立即同土地使用户签订合同,做到户户有合同。经过艰苦细致的做工作,目前已有600亩河滩地同用户签订了合同,河滩出租率为70%,合同签订率100%,收取使用费3.8万元。

3、科学利用河滩地,造地售土增效益。首先,段上通过各种渠道对周围的大庞砖瓦厂、前河砖瓦厂、西关砖瓦厂及高速公路筹建处等用土单位及沿黄老百姓广泛发布售土信息,努力使壅塞河道的泥沙变废为宝,为民服务。其次,对滩地用土户推行取土申请制度,逐级向上级申报,按照审报权限审批用土。三是根据他们的用土量,结合河道河势及水位情况,本着拓宽河道,增大过流断面,降低河道高程的原则,尽量在河槽一侧进行采挖。如2005年12月,在114+500—115+000的近河槽一侧采挖泥土2万方,拓宽河槽近20米,大大提高了过洪能力。在河滩地的其它位置采挖时,为防止造成新的顺堤行洪,在取土场内每100米垂直大堤留一道1.5米宽的隔墙,并要求其距大堤50米以外。如2006年8月在117+850—118+500采挖泥土8.5万方。四是在对应大堤桩号114+350—115+400、117+700—119+600两处滩地中心位置雇用挖掘机顺河槽开挖淤地弯道,平均宽度20米,平均深度2.5米,约占用滩地90亩。借助大洪水和调水调沙之际,利用河道环流技术,逐级降低弯道高程,经过河水的自然沉淀及分离,达到“淤红淤粗排细排清”的目的。通过这项技术,不仅让清水归槽下泄,带走下游河槽中更多的淤泥,而且为管理段留下了可观的泥土,每年这两处淤地弯道,可淤泥土5~10万立方米。五是合理定价,壮大单位经济实力。本着好土好价的原则,每方泥土在1—2元之间。截至目前,累计售土16.5万立方米,实现利润16.5万元。

四、结束语

该管理制度有法可依,群众容易接受。他的成果在于一方面确定了河滩地的产权,把多年来失管的河滩地有效的管理起来了,提高了河务部门对河道管理的控制能力,杜绝了阻水片林、阻水高杆作物的种植,阻止了修筑生产堤现象的产生,确保了行洪安全。另一方面,把收回的河滩地进行了有偿使用和开发,在增加单位经济实力的同时,也稳定了职工队伍。王庄管理段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河滩地管理模式,为基层管理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简介:葛全友,为齐河黄河河务局王庄管理段段长;王景林,为齐河黄河河务局王庄管理段副段长;陈伟,就职于齐河黄河河务局王庄管理段;王吉光,就职于齐河河务局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