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朱镕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2:42:45
著名报人张颂甲回忆:我的朋友朱镕基  相关标签: [朱镕基]

我和朱镕基同志相识是在20年前的1980年,当时朱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我是经济日报副总编。经济日报社当时与国家经委同在西黄城根九号院(中南海西院)办公,我们见面比较容易。国家经委党组经常开会,朱出席,我列席,我们每每坐在一起,话起家常。我俩同年,1947年同时高中毕业,他从长沙考入北平清华大学,我从北平考入广州中山大学。1947年同时参加革命。因同是知识分子,有共同的经历和语言,我俩恰巧又都喜欢京剧,谈资很多,感情十分融洽。每当张劲夫、吕东主任宣布开会时,谈话才终止。

后来,朱出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市长,见面少了。我听说他上任后,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正在大干一场,因而很忙。有一次他的老领导吕东主任、袁宝华副主任到了上海,他居然没有时间会面,只是在一次会议上三人见面,他拱拱手,请两位原谅。他对己对人都十分严格,佳话很多,上海人戏称电视上只有两个人没见过笑容,一是中央台的罗京,另一就是朱市长。

1986年末,我奉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原建材部),出任中国建材报社长兼总编辑。大约在1990年春季,我出差到上海。我的老部下、经济日报上海记者站站长陆继农告诉了朱市长,他当即决定次日上午接见我。那天,上海下着大雨,在经济日报记者陆继农、中国建材报记者李维雄陪同下,我乘坐上海市建材局的汽车来到康平路朱的办公处,他正在主持一个有六十多人参加的会议,听说我的到来,他把会议停下来,到会客室满面笑容地同我握手,并畅谈别后种种。他谦虚地说:“我不会工作,每天只有一个字,‘忙!’几乎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说,我们的青春浪费了多少!现在要抓紧时间多干点事!他说,你办建材报,能多接触一些企业和职工群众,要多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最后,他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城市多盖高层楼房利弊如何,可以研究一下。遵照他的意见,我回京后,中国建材报就此展开了一次笔谈讨论。

相关标签: [朱镕基]

不久,朱镕基调京,先后出任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总理。他离开上海,老百姓们说当时上海有“两口气”:官员们普遍松了一口气(朱要求干部很严格,经常开展批评),而广大市民则“叹了一口气”(走了好市长)。朱在上海任职时间并不长,但政绩斐然。工业发展了,市场繁荣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更重要的是他一手搞起了浦东特区的大发展,很快出现了新面貌。上海人说解放几十年,上海市有两个好市长,一个是陈毅,另一个就是朱镕基。

人们还称赞朱镕基为“布衣市长”、“魅力市长”。

他到中央任职后,我和他见面多在公开场合。他悄悄地跟我说,调中央后,他“失去自由”了。的确,他要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处理个人的事情。对此,我充分理解,因此平时决不打扰他。

朱总理工作繁忙,他对宣传报道工作极为重视。1993年春,为了宣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国建材报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员文章,同时配合发表了四十多篇各地建材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新闻报道。在这一宣传活动即将结束时,我于9月15日给朱总理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就此写两句话,给予鼓励。没想到他在9月17日即在我的信上用毛笔批示:“宣传抓住了重点,很好。可以再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厂长提问题,并加以解答。朱镕基九月十七日”。

1994年下半年,各地企业对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苦不堪言,因此,中国建材报开展了“反三乱,兴企业”的连续报道。但在进行了一段之后,企业害怕打击报复,欲言又止,不敢把“三乱”实情和盘托出。在这种情况下,报社感到宣传报道难以为继。我再次给朱总理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给予支持。朱总理当即又在我的信上批示:“中国建材报的做法值得推广,应予支持。”并批示:请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同志阅处。王忠禹同志批示:“现在到了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时候了,请有关新闻单位介绍情况,并就这一问题作些专题报道。”五天后,他又批示:“研究室约请首都几家新闻单位同志,传达镕基同志批示,并要开展这一方面的报道,还可请中国建材报介绍情况。此事要搞就一定搞好,千万别开个头就停下,切切。”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是朱镕基同志对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是对我的工作的极大关怀。

朱告我,有事可找他的秘书李伟,我和李伟也熟悉。可能是出于知识分子的清高思想,我不曾因个人的事找过他。大约是1995年春节前,李伟主动打来电话,说朱总理想念老朋友,向我问候,并问有什么事情要办吗。我回答:“谢谢总理的关心,我没有任何事情要办,请总理多多注意身体!”

2004年8月,广州诗社出版的《诗词》第15期发表了北京欧阳鹤先生的116行长诗《赞镕基》,最后写道:“五年总理岂寻常,华夏中兴国有光。人大掌声民誉在,英明赢得五洲扬。诚如说项难为听,人心自有公平秤。聊歌一曲赞镕基,功过千秋留史定。”同时发表了湖北李慕伟先生的《读〈赞镕基〉》,指出全诗以真情实例,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气质、才华和人生经历,交织着诗人爱而怜之,敬而佩之,感而慨之的复杂心情,使人读后不得不随着诗歌的旋律、作者的心绪回环起伏,产生难以平静的共鸣。

的确,朱总理离任后,许多人都在怀念他的为人、他的清廉和他的政绩,把他与周恩来总理相提并论。作为他的一个朋友,我更深深地怀念着他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