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辉:教师要像一棵树,在活水旁长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56:48
陈国辉:教师要像一棵树,在活水旁长青
2009-10-20 15:03:17    作者: 何宁     来源: 广州新东方学校   喜爱看书,而且是史书;钻研书法,没事练练笔;爱喝茶,研究茶文化;云淡天清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是否会觉得这是隐士的生活与境界?然而,笔者面前这位不到30岁的老师确实是经历丰富、心静如水,像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隐士。


热爱功夫茶的陈国辉老师

  一马当先 源于勤奋
  
  上过陈老师课或者听过他讲座的同学都会被其流利而标准的英语所折服,他可以说出BBC和VOA播音员式的英式和美式英语,在一天中从GRE的美式英语课堂自由转换到雅思英式英语课堂,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一连20天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歇的讲课在他八年多的新东方教师生涯中已经司空见惯了。当问及他是如何把英语修炼到这般炉火纯青时,陈老师平静的说:“我真的是很喜欢英语。”

  陈国辉还在读大二便来新东方面试,面试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
  面试官:你是讲英式还是美式啊?
  陈国辉:你想听英式美式?
  面试官:天哪,来,读一段给我听。
  (陈国辉读)
  面试官:好了,明天过来见校长吧!

  初二时在外教Mark老师的鼓励下,陈国辉就开始努力的学习英语了。正是在“爱上了英语,我发现数学的天空暗淡无光”兴趣驱使下,再加上“我做完了市面上能买到的高中英语题目”的勤奋,陈国辉高中时在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英语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当时参加比赛的选手是从全国600多万中学生中选出的120位佼佼者,陈国辉能够在全国精英的较量中这样脱颖而出,对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次比赛,他获得了潮汕的“诺贝尔奖”——潮汕星河奖,这个奖是他儿时向爸爸承诺的奋斗目标,多年来通过努力他终于实现了那个梦想。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许多挚友,大开了眼界。

  在陈国辉看来,这一切风光的背后是他一点一滴积累的必然结果,从初一开始就把初二的书看完,依此类推,这先走一步让他尝到了甜头,这先走一步积攒到现在,他比同龄人都不知道快了多少,他的阅历以及知识积累,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但有时候命运似乎喜欢给努力的人们开个玩笑。由于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全国第一,陈国辉努力的去争取高考保送,其中有北外,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但专业都很冷门,他不愿意就此屈服于自己的意愿。他于是在当年4月份放弃保送而复习高考,那年7月高考他的成绩比北大录取的平均分高了10分,但志愿填报的失误让他与北大失之交臂,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英语系录取。

  没有上北大并没有让他气馁多少,广外的学习氛围也特别好,与别人无忧无虑的大一生活相比,陈国辉记忆中的大一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当时广外早上六七点钟树林里都是读书的同学,每个人都拿着个短波收音机听VOA或BBC,还有很多人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大声朗读。这些勤奋的画面交织成广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难忘师生情 长留新东方
  
  其实陈国辉老师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教书,而是当一名考古学家,或者成为一名维护正义的律师,“但是梦想迟早要和现实调和,后来也觉得其实能影响别人就好,这个社会要的不是自我,需要的是妥协的自我。自己的空间,其实可以很大,新东方的好处,就是非常自由,难得有地方可以如此包容一切不同的人来这里。”

  陈老师自从高二得了潮汕星河奖学金之后,从高三到大学毕业的学费都是靠奖学金和自己教课挣的。他大三就开始在新东方兼职当老师,最初与新东方结缘是迫于生计,正在为大三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的他敲开了新东方的大门,从此他便踏上了一条教书匠的“不归”路。

  从2001年到现在,广州新东方学校从一个仅有26名老师的“初生牛犊”,到现在拥有280多名教师的全国第四大校,陈老师见证了广州新东方学校的成长。冬去春来,老师们已经换了一拨又一拨,而陈老师仍坚守在这里默默的奉献着。当问及新东方哪里吸引着他时,他很平静的讲述了几件难忘的事情。

  他首先难以忘怀的是在新东方度过的第一个寒假,那是02年1月底到2月初,他的课从每天早上8:30一直到12:00,广州的冬天也有很冷的时候,“那时非常的冷,快到12点的时候是那种深刻的饥饿,阴暗的阶梯教室里坐着180个学生,他们的眼睛似乎也饿成了绿色。”尽管这样,他依然充满激情的讲着英语的文化和语法。“那时,我的学生们也很努力,无法忘怀的是有几个从顺德搭早班车来广州的学生,有一位还是我们汕头人,后来英文学好了去了牛津学音乐,还有一位是白云区检察院的,后来自己出来做律师,很强悍的男生,都很早的来学英语,我觉得那种积极和努力的感觉非常深刻,时时会记得他们的样子和热切的眼神,这也是一个老师无法避免的感伤。”

  “那个班,我还收到了第一封情书,一位中大的女生,花了不少时间叠了365个星星,装成一瓶,送到前台转给我,后来还有信件等等。我心里有的只是感动。”

  其实在新东方的这么多年,陈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是惟一一位四届“考研巡讲”都参加了的老师,他09年之前每年都要讲200多场讲座,从《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讲到GRE和GMAT,教过的学生真的是无法统计。当很多老师都已经习惯了被掌声和鲜花簇拥,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的时候,陈老师至今仍会因为学生们的掌声而激动得落泪。就在刚刚结束的GRE暑期班上,陈老师上的每一节课一结束,学生们都会给他抱以掌声,“也许不是很热烈,但都能使我感动。谢谢G077的同学!”

  在同学们的拥戴下,陈老师并没有迷失自己,他曾经在博客中写道:“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们看到的只是老师最好的一面,老师自己的缺点其实很多,人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给某种行业的人贴上标签本身就是一种不太理性的做法。并且,爱一个人,其实是包容,爱是恒久忍耐,爱是包容一切,其实这种感情可称之为激情,但不容易持久。我更愿意和我的学生们保持友谊,淡如清水的友谊,其实都是性情中人才能走到一起的。”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直以来都尽量帮助自己的学生们,每天一开电脑首先便是看看学生们发来的邮件,很多学生出国以后还时常与他保持着联系。
  
  书籍润心灵 书法显心境
  
  如果大家认为陈国辉老师只是英语专家,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课堂的魅力如果仅仅来源于对英语语言的精深造诣是远远不够的,说他是思想者更贴切一些。陈老师第一大爱好就是看书,他4岁开始读书,最先看的连续画册是《东周列国志》,从此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爱书爱得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家里,书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柜子里,桌子上,床上……都堆满了书,他喜欢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家里书伸手可得。

  看过他博客的人就会发现他几乎每周都会给大家推荐一些好书以飨读者,广州新东方学校每期的内刊《岸边》,他都会推荐一些有意义的书给大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和看法。09年秋季开始在GRE基础班上去讲授西方文化基础。

  读书也使得他的课堂内容不断更新。“我没有把学生看成绝望的差生,而是一群寻梦的人们。曾经一度觉得有些考研的学生太肤浅,太功利,然后用一种苦大仇深的眼光去看他们,咬着牙上课。后来发现其实自己不必如此,要学生进步,自己首先要高看他们。在新东方这个提倡语速的地方,我向来说话很慢,而且愿意把很多的技巧当场写出来给学生。也把课堂变成推荐读书的所在,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沉静下来的思考,我们的发达没有希望,也没有真正持久而值得尊敬的价值。”

  除了读书,陈老师还热衷于书法。笔者有幸在采访时看到他正专心致志的临摹黄庭坚的一本书,一笔一划都遒劲有力,如今的80后朋友中,真的很难找到几个真正懂得书法和热爱书法的人。谈及书法,陈老师有自己的见解。“写字也是面镜子,让你知道一段时期你的心是怎样。笔迹的确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我现在看以前的笔迹,就知道自己的细节的变化是如何。”
  
  云淡天清 现实与理想交融
  
  陈国辉老师说自己以前家境不太好,父亲很早就下岗了,家里就靠母亲每个月1200元支撑着,根本没那么多钱让他读书。不过他自己非常争气,从高三就开始靠奖学金免学费,大学又在新东方兼职当老师,可以说他比很多同龄人都更早的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也许是读了许多书的缘故,陈老师能够用理性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在生活中他认为过得实在就好,在物质生活上不太讲究,但是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却没有止境。

  在论及命运时,陈老师说:“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的。’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不要去抱怨自己的不幸,也不要去嫉妒别人,你应该按照自己的现状去思考和改变自己的人生,因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通过努力,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陈老师在讲座中经常会举他叔叔学英语的例子激励学生们努力学英语。他叔叔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律师,40岁才开始学英语,从《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开始花了五六年时间努力学习,“他现在已经基本上能用英语打官司了。”而叔叔总结出的一个短语最能体现陈国辉老师的心态——“realistically idealistic,这个短语用现实主义来修饰理想主义,人的本质是要有理想的,但是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陈老师说新东方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新东方的精神,“新东方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想主义,俞敏洪、王强、徐小平等新东方这些元老级人物,他们身上最吸引人的不是如何挣大钱,而是因为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理想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中国最需要的。理想主义精神衍生出来就是‘梦’。新东方是给人梦想的地方,梦想代表着希望。”
  
  亲情为重 百善以孝为先
  
  笔者一直很纳闷,凭借陈国辉老师的英语功力以及在新东方教书这么多年的积蓄,他完全可以出国深造的,可为什么他却选择在本地读书呢?陈老师的回答解答了笔者的疑问,并且也被他的孝深深的打动。

  也许04年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那段时间他放下新东方的工作,在家里悉心照顾情绪不稳定的母亲,后来干脆直接把母亲接过广州来一起住。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他一直都舍不得出国,在他看来亲情是最重要的,只要母亲活的开心就好。

  在课堂上,陈老师也会经常教育学生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从细节做起,并不是要那种严肃的气氛,“孝是一种牵挂,还有理解牵挂。新东方每年的巡讲我差不多都去,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打给长辈报平安,爸爸那时拖着病躯,还来给暑假班的我做饭,想起来至今行泪潸然。真的,如果你在外地,别忘了给爸妈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出国了,别忘了定期写封信,附上一张近照,因为,他们会很高兴的。”
  
  在新东方,他爱上了传道授业的讲台;在课堂上,他感动于对知识渴求的学生;在生活中,他承担着爱的责任……他所诠释的老师的形象是“他要像一棵树,在活水旁长青。”

  桃李天下,自己也枝叶繁茂;长青之心态,美丽之人生,悠然之岁月。 (编辑:姚阿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