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英:“武大腐败案”背后的冰山(南方都市报 2009-10-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56:13

“武大腐败案”背后的冰山

武大老校长刘道玉认为,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给高校腐败制造“机会”,应彻底整顿

类别:国内新闻 作者:左志英 原创 浏览量:374  发布时间:2009-10-21
版次:AA14 版名:国内 稿源:南方都市报  

    陈昭方(上图)龙小乐(下图)

    陈昭方

    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在武大工作和生活了32年,从一名学生一直做到常务副校长。在案发前,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典型。

    龙小乐

    武汉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曾获“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平时为人较低调,之前关于他的个人传言并不多。

    9月3日上午,武汉大学附中旁博导公寓楼,一名退休老教授随手推开窗户,正好看见常务副校长陈昭方跨出楼门,两名便衣男子迎上前去。简单交谈之后,陈昭方掉头返回楼内,便衣男子紧随其后走入楼内。

    几天后,“陈昭方被抓”之说在武大迅速传开,老教授这才意识到,他见证了一个重要时刻。

    国庆长假后,随着消息的曝光,武大官网正式发布陈昭方和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受贿罪,先后于9月13日和9月26日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消息。

    “武大领导受贿案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离任20多年的武大老校长刘道玉认为,这只是高校腐败的冰山一角,更多蛀虫还没被挖出来,有关部门应借此机会深究下去,找出贪腐根源,彻底整顿,再不能以为高校还是一片净土。

    受贿者其人

    置身于风口浪尖的陈昭方,20岁时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武大襄阳分校政治经济系学习,毕业后留到武大本部经济系,随后一步步晋升,先后任职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武大总会计师,1997年晋升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主管财务、后勤,2003年升任常务副校长。

    龙小乐是党务干部出身,原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2000年武大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后,初进武大的他任副校长,主管后勤。2003年任校党委副书记,2005年升任常务副书记。

    “陈昭方很有能力,但给人感觉不太安全。龙小乐非常斯文,不爱说话,兢兢业业,做工作时不挑三拣四,他出问题我非常非常意外。”曾领导过陈、龙二人的老校长侯杰昌说,陈手下的处长、科长出过几次问题,当时都传说会牵扯到陈,但最后没了下文。

    去年,陈昭方曾被双规,在武大一度闹得沸沸扬扬。陈如今被抓,一些老教授直言“大快人心”。

    在武大,对陈昭方心怀不满的人很多,有的甚至写信给国务院举报,其中经济问题是重点。一名举报者说,陈的房子比左邻右舍都装修得好,可称得上豪华。钱从哪里来?陈的说法是炒股赚的,实际是房地产开发商免费给装修的。武大每年基建规模很大,其中肯定有问题。

    数名教职工称,两三年前,抨击陈昭方的小字报曾几次出现在武大家属区,不过很快就被撕掉。教育部派人来调查过,最后的结论是陈没有经济问题。

    受贿案迷雾

    陈、龙二人涉案金额多少?事出哪桩?统一指挥侦查此案的湖北省检察院拒绝透露。众说纷纭中,版本越来越多,但目标大多指向武大东湖分校和武大弘博学生公寓的基建问题。

    弘博公寓有4栋楼,由一家民企投资建成,企业老板名叫巴能军。巴曾涉足过多个行业,如房地产咨询、电子、医药、餐饮、涂料等,其业绩从其转行之频繁可见一斑。

    筹划弘博公寓时,巴能军手上没有多少资金。《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为帮巴筹钱,分管财务的陈昭方出面,以武大名义为巴在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并提前预付了3年公寓租金。2001年,投资5000万的弘博公寓建成。

    弘博公寓拔地而起时,巴能军以流星般的速度在湖北教育界蹿升,而今拥有自称总资产达8亿元的民营教育企业——— 弘博集团。巴能军曾以胜利者的姿态坐而论道,“要想做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学会为人处世是门必修课”。

    据了解,就在9月份,巴能军被警方带走,关在荆州一看守所内。一名自称接触过此案的武大干部称,巴能军把和他已无利益关系的受贿人都供了出来,除陈昭方,还牵出湖北高校许多人。而此次武大贪腐案,湖北省检察院称,可能涉及更高层领导。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武大领导受贿案与巴能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弘博集团高调举办新闻发布会,坚称巴能军不是此案的始作俑者。

    另一个传说中的行贿者———武大东湖分校也否认涉案。该校校长彭宇文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学校投资方原为湖北田野集团和弘博集团,前者控股65%,后者为35%,今年年初,后者把股份全部转给前者。2000年建校时,基建工程均由投资方掌控,未发现财务上有违纪违法问题。

    腐败机遇

    在武大,贪腐案并不鲜见。最近四五年,见诸媒体的就有好几起。放眼湖北乃至整个中国,高校腐败案更是“前仆后继”。根据公开报道,其中涉案金额最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累计达1400余万元,去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纵览各案,大多数与基建、采购等有关。

    “武大领导受贿案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离任20多年的武大老校长刘道玉认为,这只是高校腐败的冰山一角,更多蛀虫还没被挖出来,有关部门应借此机会深究下去,找出贪腐根源,彻底整顿,再不能以为高校还是一片净土。

    在刘道玉看来,大学扩招高歌猛进和教育产业化给高校腐败制造了“机会”。

    1999年6月,大学大幅扩招。当年,扩招比例高达47%。此后,扩招的步伐越来越大,今年普高本专科迎来629万新生,而1998年这个数字仅为180万。大学数量,也从10年前的1000来所猛增至1600来所。

    由于扩招造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很多高校开始大兴土木,并开始热衷于打造超级大学。据了解,2007年和2008年,武大的基建费都在亿元左右。

    多少楼房盖得适得其所,刘道玉深表怀疑。他说,不少高校,星级酒店、豪华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领导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堂皇。本来旧楼还能使用,非要建新的,一些系科完全可以共用一栋大楼,非要另起炉灶再修一栋,铺张浪费成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债务危机。2007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欠债达2500亿元。

    不管有无债务,可以肯定的是,高校的资金流量在大增。作为主管财务的副校长,陈昭方经手的款项越来越多。一项未经证实的说法是,2008年,注入武大的各种资金达23亿,而1980年代刘道玉任校长时,包括教职工工资、科研费、基建费等,一年的经费只有3000多万元。

    金字塔尖上的人

    就深层根源而言,高校腐败案并无独特性。正如反腐专家何增科所说,哪里内部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约,哪里就容易滋生腐败。

    武大是部属院校,校领导班子由主管部门任命。按照侯杰昌的说法,对于这些领导,“有权监督的不了解情

    链接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

    ●2003年,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犯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2006年,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因犯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

    ●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原校长刘光临、原党委书记吴国民因犯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2年、10年。

    ●2008年,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1400余元,被判无期徒刑。

    ●2008年,浙江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白同平因犯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

    反思

    武大领导受贿案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这只是高校腐败的冰山一角,更多蛀虫还没被挖出来,有关部门应借此机会深究下去,找出贪腐根源,彻底整顿,再不能以为高校还是一片净土。

    ——— 武大老校长刘道玉

    对于这些领导,有权监督的不了解情况,了解情况的没权监督,纪检部门往往是出了事后才去管。一些干部被抓后会反问,初犯错误时为什么没人来提醒?

    ——— 武大老校长侯杰昌

    况,了解情况的没权监督,纪检部门往往是出了事后才去管。”

    据侯杰昌介绍,主管部门对校领导的了解,主要来自每年的民意测验。但部里忙不过来,民意测验一般由学校自己组织,最后将统计结果上报。校领导换届时,部里才会派人来了解情况。

    “原则上,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问题、重大工程与重大款项的决定,都要拿到校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上讨论,但什么才算重要重大,很多时候并无标准可言。”侯杰昌委婉地表示,一般是领导说了算。

    “按道理,对校领导,除了离任审计外,还要届中乃至年度审计,但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审计的工作量非常大,没这个人力。”侯杰昌说,一些干部被抓后会反问,初犯错误时为什么没人来提醒?“萌芽状态时如果有人能敲打一下,你也许就不会走得那么远、那么深。”

    何增科与侯杰昌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以为,谁任命,谁能管得住。但任命者离得比较远,平时很少能看见校领导。真正了解情况的本地群众,特别是校内教职员工,在选拔任命校领导过程中又缺少发言权。而校内监察机关无权监督校领导,因为校长、书记往往是厅级乃至副部级。长此以往,形成一个看得见的管不住、管得住的看不见的怪圈。外部监管的缺失和内部监管的疲软叠加在一起,使得高校腐败层出不穷。

    “高校领导的双重身份,也令职能部门容易疏于监管。”何增科说,校长书记既是教育家,也是企业家,但第二个角色往往被忽视。

    “高校腐败,说到底跟制度有关。”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中心教授肖滨说,校领导是上级任命的,所以大学流行一个说法,“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没有选票时,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一定是对上负责。只要自己不穿帮,把上面的人摆平,就能稳稳当当地做官,一手遮天。名义上,重要问题要在学校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讨论,现实中,很多事情不一定拿到台面上,直接由分管领导拍板敲定。校一把手也好,分管领导也好,权力自主空间很大,内部的制衡很少。

    在肖滨看来,“哪怕是很小的金字塔,你在塔尖上,就没人能监督你。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就武大腐败案而言,肖滨以为,校长书记应该担责,并且是很大的责“学校里别人管不了他,但你管得了他的。”

    决心的力量

    从理论上讲,遏止高校腐败并非难题。

    何增科的建议是,推进民主治校,使教职员工能够充分参与高校的重大决策,包括对校长的任命;除主管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也来监督高校,比如财务审计,不光有离任审计,还得补上届中审计和年度审计。

    在调整校长书记的任命程序问题上,肖滨想得更现实。“在现行制度内,可以把党代会等好好用起来,有限范围内进行民主选举。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可能是片面、模糊的,但很多人一起讨论碰撞后,认识相对会清楚些,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州大部制改革新部门一把手的选拔就可借鉴。”

    “不用搞竞争,不用搞普选,把现行制度用好,同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肖滨以为,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有没有决心,有没有魄力。

    目前,肖滨正在参与广东省纪委组织的一项反腐研究,重庆高院分解执行权的做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为遏制腐败,打破同一执行人员“包案到底”的工作模式,重庆高院近日出台规定,将执行权分离为执行启动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执行监督权,由不同的部门组织行使,不同的院领导分管。肖滨认为,这种分解权力、相互制衡的做法也适用于高校。

    陈昭方、龙小乐案曝光后,教育部专门召开反腐会议,表示要合力监督高校领导班子,公开校务,透明运作,重点检查基建等腐败多发的领域。

    本报记者 左志英

http://gcontent.nddaily.com/5/7c/57c0531e13f40b91/Blog/875/8bd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