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阅读与智性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08:47
让“深阅读”与智性同行         zhuan   lin wen qin(2009-08-31 22:03:18) 标签:浅阅读 网络阅读 杂谈 

   

    学者于丹认为:读书是让我们自己心理有一个任何的外在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人的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书籍,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

   “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这是个问题。”一些专家在探讨网络阅读两种方式的取舍时,往往为此争论不休。固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网络读书虽然有其优势,但你稍加留意就发现它的天生 “缺陷”,如网络阅读由于信息海量、缺乏筛选,常常带来选择上的困难;网络上的消息多于文化,容易呈现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浅阅读”的特征,而不像传统出版物那样可以更有利于思考和学养的提高。

    传统的纸质阅读的优势在于科学知识的研读、文化细节的品味、深层学术思想的交流,纸质媒体的简便易带、随时可读、老少适合,仍然是当下最能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一种工具。为此,我们在宽泛理解以网络阅读为特征的“浅阅读”的同时,更要大力倡导以纸质阅读为特征的“深阅读”。

    当以网络“快餐”式的浅阅读浪潮兴起,就使得开卷有益的理念和博览群书的习惯日渐远离国人,也就意味着民众有意无意地抛弃了求知益智、育美健神的“深阅读”。因而,有关专家对当下网络阅读提出了质疑,呼吁现代人放慢阅读节奏,在细细品味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修身养性。

    一个国家真正美丽的内涵,还是靠民众的品位和气质。假如一个国家民众有更多的人从“深阅读”中找到快感,我们可以说这个国家不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有真正文化意蕴的国家。

    当下,正是中国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图书、期刊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精力不容许他博览天下书,因而只能选择一些经典图书阅读。毕竟,经典书籍经过时间的过滤和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最终脱颖而出,承载了历代先贤最充分的知识、最睿智的思想,阅读它们就是与知识为伍,与智慧同行。

   “最精心的阅读就是你和这个作品的对话,通过对话,你会和这个作品一起达到一个高度、深度,然后慢慢被改变。”知名学者傅国涌的这席话,可以说是对“深阅读”的绝佳诠释。“深阅读”作为历久弥新的读书方式,担负着陶冶心灵、感悟生命、对话灵魂的功能,是开启心灵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细致而绵长的“深阅读”,读者可与主人公在精神世界里同苦同悲同哭同笑,从而获得极其丰富的人生体验。

    当你挑灯夜读一本经典,手指触摸纸张的质感,这是何等美妙的事。在“深阅读”的河流上漂行,我们时而激起灵感的浪花,从中感受巨大的审美震撼和强烈的审美愉悦。由此,经典的雨露渐渐浸润我们的性灵,那一路的书香让我们一遍遍生起阅读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