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汕头:没落的世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6 15:57:59

【火炬传递】汕头:没落的世家

作者: 特约撰稿 黄章晋 发自汕头 2008-05-12 14:45:32 来源:南方周末网络专稿

相关新闻

  • 【火炬传递】圣火路过的城市 澳门的脚步
  • 【火炬传递】香港就是主场:红色Mandarin淹没HongKong
  • 【火炬传递】深圳:离共产主义社会最近的城市
  • 【火炬传递】广州:一个城市的伟大包容
  • 【火炬传递】海口:兄弟当年闯过海南
  • 【火炬传递】惠州:为稚嫩付出的代价
  • 【火炬传递】泉州:爱拼才会赢
  • 【火炬传递】厦门:通还是不通,不是个问题
  • 【火炬传递】厦门:通往公民社会
  • 【火炬传递】福州:双重人格的城市

图片

标签

  • 奥运
  • 圣火
  • 汕头
  • 已有评论2
  • 发表评论
  • 收藏
  • 推荐给
  • 打印
  • 字体:

夜幕下,从高高的跨海大桥上,向右望,茫茫海边是灿烂的万家灯火,下坡,右转,进入市区,在突来的大雨中,灿烂辉煌景象蒙太奇般变成一片破败惨淡:昏暗脏乱的街道、毫无秩序的车流、摩托车巨大的轰鸣声逼仄而来,这里就是中国沿海经济特区之一的粤东重镇汕头。 也许是潮汕人无数巨商富贾的传说听得太多,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们眼前的这座城市,其景观甚至远不如许多内陆城市。这曾是海内外商贾云集的通商口岸,是中国沿海经济特区——天知道还有多少外地人记得汕头是经济特区。

潮汕人不是最善于经商,最能吃苦耐劳的族群么?

因为汕头人排外。在汕头,为我们积极引路的郭小姐与很多人的答案出奇一致。

我相信,任何人听到关于潮汕人的介绍,五个关键词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涉及到排外的。在百度上键入“潮汕人+排外”,相关链接可达10800篇。

太多人对我讲起潮汕人排外的种种故事,譬如,他们周围有多少对潮汕与外乡人的恋人因潮汕一方的父母强力反对而劳燕分飞,因为潮汕的父母认为,潮汕人只应与潮汕人结合;譬如,有一年,某位汕头父母官甚至在当地报纸上称“说汕头话,做汕头人”。

无论是广东人眼中的北方人,还是操白话的广东本地人,在潮汕人的日常口语中,统统以“外省仔”或“外地仔”称之,尽管网上无数潮汕人辩解此称呼其实绝无贬义,但要让“外省仔”认为这个称谓理所当然且听上去很舒服,似乎很难。

本地人林生承认,潮汕人普遍存在莫名的心理优越感,他给的解释兹记录如下:刚改革开放那时,潮汕地区大量走私进来各种时髦的日用消费品,全中国地下走私商如朝贡般云集潮汕,又兼此时中国崇拜的英雄从政治英雄变成财富英雄,而华人世界最大的财富英雄李嘉诚乃潮汕人,潮汕人遂胸中涌荡傲藐天下之心。

林生的解释如果成立,则八十年代开始一切有着走私便利的沿海地区,统统都可拥有同于潮汕人的心理优越感。显然,林生的解释是在行使一种潮汕人开玩笑的特权——对任何一个地方轻松而不犯众怒的调侃,都是只有本地人才有资格。

说实话,我多少觉得,潮汕人身上拥有的那种优越感,如果是来自其对中原文化的忠实继承和延续,在我,无论如何是充满敬意的,哪怕它是以一种保守的、骄傲的姿态。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除了迅速增长的财富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可资骄傲的东西,而且所有成就,几乎都是以最肤浅恶俗的方式来炫耀展示的。就如汕头位于中山路、镇平路、民族路交叉口古雅悠久的“红砖楼”,被拆除后代以一尊莫名其妙的不锈钢雕塑。

——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雕塑展示现代化成就,几乎就是中国各城市的共识,而且,通常都会在雕塑上方顶个球体,无论主题是文化也好,科技也好,民主也好,法治也好,统统顶个球,汕头这尊也一样,顶了好几个球。

我熟悉傻老外们东奔西走想保留的旧北京,也领略过上海人津津乐道的“1931”殖民地建筑的风采,在我看,在“阿拉大上海”和“咱京城”,无论是成片重建的矫情的旧貌还是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都远远无法与汕头旧城区完整正片的街区相比。这种广东沿海城市曾特有的骑楼,只有汕头才被成片地完整地保留下来。雨后清冷昏黄的灯光下,那些灰白色的整齐的骑楼,处处可见其精美的雕梁画栋,整条街道的作品,无一不是巧匠们耐心细致的心血凝结。它们该都是在短短一二十年里集中建起的吧,是怎样一双无形的手规划设计出这样整齐有序的楼群,是什么样的富足能造就这样一座城市?这里曾经阔过,而且是真正的阔过。

它们应该从建成起那一刻起就开始凋零老去,各个时代留下的痕迹如皱纹般爬满全身,直到我们这几个“外省仔”站在它们面前,目瞪口呆,四周静寂无声,偶尔只有一匹猫在阴影里叫一声。

几条街外大马力摩托车驶过的回声,把我们从时空倒流的幻觉中唤醒。那边才是真实的汕头,一个与中国任何地方都别无二致的,甚至是在时髦追逐中逐渐开始落伍的汕头。

很快它们就要全部被拆掉了。郭小姐说。

在特有历史但又特别低调的北京,随便一幢有点年头的房子再添置几样说不清真假的旧家具,门一关,变成酒吧,小资们就蜂拥而来,来自特有见识的北京的我们,差点把心里的焦急喊出来:汕头地方政府怎么这么混帐,这里可以开多少条酒吧街啊。

原谅我们的笨拙,当我们站在“小公园”的街心空地上,得知只有“南生贸易公司”一幢楼将得保留,它周围的街道全部拆除时,我们像粘在一盘即将被冲倒进下水道的大餐上的苍蝇一样,兴奋而焦急地搓着手,一句话说不出来。

我们万分恼恨自己出来没带相机,万分恼恨我们出发时没有装备好的镜头。

在汕头早已蜕下但还没来得及被处理掉的躯壳面前,我们多少理解了潮汕人为何拥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而且这种自豪感和优越感多少成为阻止近二十年来外来者大规模流入的一道无形的壁垒,所以,你听说过闯深圳、闯海南、闯珠海,但绝对没听过闯汕头,甚至人们都忘记了汕头是个经济特区。

当然,我们知道,这种通过一两天的走马观花就评价一个城市是种浅薄的妄想。而汕头的逐渐没落却是不争的事实,看看2007年广东各城市GDP排名,汕头只勉强保住了第十。相比深圳珠海,它是个失败的经济特区,但相比历史,今它是个没落的世家,连它一贯的骄傲都是没落的。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一位汕头同事特意强调:汕头,有钱的人和有能力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