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阵功能新谜题:观看冬至日落 崇拜女权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33:44

巨石阵功能新谜题:观看冬至日落 崇拜女权社会

2009-10-05 09:26:49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跟贴 7 条 手机看新闻

英国东伦敦大学人类学家莱昂内尔·西姆斯在经过一系列实地考察后,对传统认为巨石阵与太阳崇拜有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巨石阵是为了观看冬至日的日落而建,石阵更主要代表的是月亮崇拜,即对史前社会女性的崇拜,以及对先祖狩猎和采集生活的纪念。

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已成为旅游热点

 

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

 

一对年轻的情侣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巨石阵前相拥看日出

 

据《传奇天下》杂志报道 史前巨石阵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谜团之一。英国东伦敦大学人类学家莱昂内尔·西姆斯在经过一系列实地考察后,对传统认为巨石阵与太阳崇拜有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巨石阵是为了观看冬至日的日落而建,石阵更主要代表的是月亮崇拜,即对史前社会女性的崇拜,以及对先祖狩猎和采集生活的纪念。

在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夏至这一天,我赶到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与人类学家西姆斯在巨石阵前见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与西姆斯多次来到巨石阵遗址,并先后考察了多处与巨石阵有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望解释笼罩在巨石阵上的众多谜团。

天还没亮,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的人们却已拥挤不堪,在略显灰蓝的天色下和火把的黄色光亮中,勾勒出一个个移动的轮廓。当我拍摄时,特意将巨石的一侧打上绿色的光之后,感觉那些站在巨石下的人,好像确实置身在5000多年前的宗教场所中。

在这里,时间的运动之快,让我似乎感觉不到它在行走。天一下子就亮了。黑暗从每个人身上像脱衣服一样褪下去,露出一个个生动的肢体和表情。

原本热闹的场景,因为每个人的动作都看得很清楚,而显得更加热闹。一位年轻女子告诉我,她每次来到这里都有种心灵感应。因为我自己并没有这种感觉,所以我问她的男友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她的男友干咳了一声,突然转移了话题:“呃,这里真的很神秘,不知道祖先是否总在这儿狂欢?”

她的男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我马上把目光投向西姆斯。西姆斯还未来得及回答这个问题,旁边小乐队里的一个吉他手就嚷道:“千百年来,人们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到这里举行各种庆典。”他的神情十分兴奋,好像熟知这千百年来的

每一场活动。我再次把目光投向西姆斯,西姆斯摆了一下头,略显遗憾地说:“这个,还有待考证。”

气候变迁与巨石阵

巨石阵始建于5000多年前,巨大的建筑工程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分3个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如此陆陆续续共建造了1500年。建造石阵的部分石块来自威尔士的普里赛里山。古人从山里开采了巨石后,经过数百公里的路程,将它们运送到索尔兹伯里平原,之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造这个神秘的建筑。

至于它究竟是德鲁伊神庙、新石器时代的天文馆,还是祭祀神殿,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考古理论认为,它与古代社会普遍流行的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体系有关,有历史学家曾以英国的德鲁伊运动解释这种太阳崇拜。

我在石阵中接连询问了20多个人后,碰到一位德鲁伊教徒。他说他到这里来是因为夏至日是德鲁伊教非常重视的八大节日之一,这天白昼最长,太阳最强大。

但巨石阵真是德鲁伊教崇拜太阳的产物吗?

西姆斯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德鲁伊教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比巅峰时期的史前巨石阵晚1000多年。另外,德鲁伊的传说来源于古罗马统帅恺撒。但据罗马经典著作记载,古罗马人崇拜的是森林中的空地,而不是人造建筑。

既然如此,它是否与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有关呢?

西姆斯仍表示怀疑。他指着巨石阵对我说: “你看,乍一看,它似乎是一座太阳神庙。但只是看上去像,并不能说明它实际就是。”

那么,它应该是……不会是月亮神庙吧?

“是的。它正是。”西姆斯郑重地回答。

他说,新石器时代的人是为了观察冬至日的日落,才建造了这座神庙。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正好符合古人对月亮神的崇拜。

2002年9月德国中部内布拉附近山上曾出土一个铜盘,上面就绘有太阳和月亮的图案,这是巨石阵考古发现中有关宇宙的最古老的图像,说明月亮也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通过巨石阵来表达内心的崇拜,西姆斯分析这是当时的气候变化及社会变革的产物。

巨石阵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即铜器时代的萌芽阶段,因此,西姆斯首先厘清了那段远古史:公元前270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是中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是铜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地球北半球长年累月覆盖着巨大的冰原,天气寒冷,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其生活方式就像现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丛林居民。

为更好地了解史前的原始部落,西姆斯对卡拉哈里沙漠的丛林居民展开过研究,他们的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史前时期的男女平等,他们的生活安排与月运周期息息相关,在众多传说中,月亮也是其中的主角。

在距今1~1.1万年前第四季冰期结束后,气候逐渐变暖,冰川北移,融化的冰川汇入大海,导致海水急剧上涨。大约8000年前,英国从欧亚大陆板块中分离出来。这一系列变化,还使许多大型动物灭绝,人们有时捕猎一只野兔,比之前捕获一头猛犸象还要困难。

古人的意志在这种历史时刻受到重大考验,在长达5000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从事狩猎还是从事农耕两方面犹豫不决。他们曾几度试图以狩猎为生,终以失败告终,在大约4000年前,人们开始了开荒、播种、收割、贮存和粮食处理等活动。由于一年中有一半时间用于耕种收割,其余的农闲时间,人们便开始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会行为,巨石阵也因此而出现。

古墓中的社会变革

古代社会结构的更替促使人类的社会行为趋向成熟,并最终演变出今天的巨石阵—西姆斯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欧洲著名考古学家、北半球新石器时代研究权威巴里·坎里夫的认同。

这位牛津大学教授认为坟墓可反映古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他本人也在“坟墓中”找到了证据,因此,西姆斯决定也到“坟墓中”去。

也是一个清晨,我们从巨石阵直接驱车来到30公里外的埃夫伯里地区。这里有一处同样神秘的宗教遗址—埃夫伯里石圈。石圈的外围大圈直径为400多米,石圈内矗立160根石柱,每根重约50吨。在这个与巨石阵同样壮观的石圈附近,就是英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庞大的古墓之一—西肯奈特长冢。

埃夫伯里石圈和西肯奈特长冢是新石器时代遗存,但西肯奈特长冢群中最古老的坟墓,竟比石圈和巨石阵要早1000年!

在弥漫的晨雾中,坎里夫已经等在那里了。天气很冷,他把帽子戴在头上,邀西姆斯和我来到一排女人的墓室旁。西肯奈特长冢中墓室排列比较有规律,而且相互独立,无论男女老少,都有各自独立的墓室。

坎里夫指出,新石器时代,人们以群居为主,但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群居生活发生转变,这在墓葬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他这样一说,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墓葬群,发现里面除了坟墓有长条形和圆形外,并无其他奇异之处。

但在坎里夫和西姆斯心里,这已经是突出的特点了。据坎里夫考察,长条形坟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集体墓葬,当时每个部落的死者都葬于同一个地点;圆形坟墓则是私人坟墓,标志着当时已经开始强调个体的重要性。

陪葬品已转移到特定展馆,圆形坟墓中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巨大,工艺水平也较高,说明当时的一部分人已拥有大量私人财富。

“这就是重点,在古人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这一历史时期,恰好就是巨石阵的建造时期。”坎里夫边走边说。他步子很大,让我想象不出他年事已高。

他说,在这些文物尚未出土之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当时,生活在欧洲北海岸的是一批未开化的野蛮人。当这些工艺品出土后,立刻有人开始推测,或者有来自文明社会的外来者将他们的技术和观念带到了这里。

因西姆斯曾仔细研究过出土文物,发现里面的陶器都惊人地相似,根据这一点,他推测当时的欧洲应该没有任何国界,活动在那里的是一个泛欧群体,即“毕克人”。

毕克人带着先进的技术与当地部族之间交换物质,形成了庞大的贸易网络。而在互相贸易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巨石阵因而出现。

史前建筑饱含对女性的尊重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史前时期,古人有这种建筑能力吗?

巨石阵外围由30根巨石柱组成,顶部是一系列随外圈放置的楣石。在石圈的内部矗立着5个更高大的巨石结构,即三石塔,由两块竖立的巨石上架另一块楣石构成(这些巨型岩石被称为砂岩漂砾)。尽管它的三维建筑风格和技巧,在整个西欧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但是,在没有铁器和现代化工具的史前时期,古人是如何完成这项浩大工程的呢?

“几乎完全是手工制造。”西姆斯回答。

他认为,古人先利用鹿角制成镐和铲,之后,一代又一代人开始进行一寸寸的打磨。木工技术出现后,他们便在楣石上开凿公母榫,通过舌榫使巨石结合起来。因为这个原因,西姆斯常常把巨石阵称为“一座巨大的手工建筑”。

手工制造使巨石阵建筑耗时漫长。另外,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过程一样,古人只在农闲时节才有精力投入建筑工程(巨石阵和吉萨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大致相同),因此这项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

为证实史前人类的确具有超强的建筑能力,西姆斯对差不多同一时期的爱尔兰波意尼山谷新庄园古墓进行了考察。

新庄园古墓早于埃及金字塔700年建成,是欧洲最重要的古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阳观测台。这座欧洲的金字塔,规模宏大,仅其中心墓穴的跨度就达80米,据估计,完成整个工程需要6000人经多年开凿方可完成。

古墓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岩石、石块和泥土。墓周围是重达5吨的栏石,部分栏石上面刻着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栏石上面是一道石英围墙,原料来自向南50公里的威克洛山区。因原料中的石英成分,围墙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微光来。

巨石阵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即铜器时代的萌芽阶段

 

俯瞰巨石阵

 

是不是在月光下也是如此呢?我们与古墓负责人打好招呼,夜晚10点多钟又来到围墙下,果然看到了微弱的光芒,细细的,若隐若现,好像那光线能够振动出响声似的。

白天的时候,我们又到墓室中看了看。西姆斯在前,我在后,依次沿着一条狭窄低矮的通道进入古墓。由于里面漆黑一片,过于安静,周围好像弥漫着不安和恐怖的气息。

我和西姆斯各自拿了一把手电,一边走,一边观察旁边岩石上的神秘雕刻图案。与欧洲发现的其他墓葬一样,这里也受到了凯特尔文化的影响。

到了通道尽头,视野豁然开阔起来,一个巨大的拱形墓室尽收眼底。这种情形就好像探宝者最终就要开启宝藏一样。不过,与探宝者不同,出于保护的目的,我们与宝藏始终隔着一段距离。

从古墓的形制来看,工匠应该是从墓室和入口通道开始建造的,之后用巨石垒成拱形结构,再用岩石和泥土进行覆盖。特别引起我留意的是,墓室顶部在5000年前就已具备了防水功能。

新庄园古墓的神奇之处当然不在于这一点,而在于冬至期间,即每年冬天12月21日左右的一周内,都有光线精准地穿过墓顶天窗射入墓室。

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表现了古人对天象的精确观测和深刻把握。

古人清楚地知道,地球绕太阳轨道旋转一圈为一年;在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之间,太阳沿地平线来回移动,这是一年中太阳距离地球赤道最远的两次中的任何一次;冬至时,太阳位于南回归线之上,夏至时,太阳位于北回归线的最北端……但对于月球来说,月球还存在另一种旋转周期:“月龄周期”(朔望日期变化周期),时间为18.6年。也就是说,月球的位相以18.6年为周期重复出现在阳历的同一日期,从而形成日、月蚀的变化周期。月亮运行周期中南北距离最大时被称为“最大停变期”,距离最小时则被称为“最小停变期”……

基于日月的运行周期,古代建筑设计者捕捉到了神圣的光线。但有一个疑惑却始终在我的肚子里打鼓:我和西姆斯仔细观察过坟墓后面几乎所有的岩石图案后,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与太阳崇拜相吻合的图案!尤其奇怪的是,在一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相反倒有众多奇特的符号!

所有的符号象征都没有出现在冬至日的阳光照射区域,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西姆斯觉得很奇怪,连续好几个小时,他一直待在那些复杂而抽象的雕刻符号旁苦苦揣摩。

“和月亮有关!”他深思熟虑之后吐出这句话。

说这话时,他正站在墓室西边最阴暗的侧墓室中。这里曾是焚化尸体的地方,侧墓室后面的巨石上雕刻着的符号,与东边墓室,也就是每隔18.6年月球位相重复出现的地点连在一起。西姆斯正是根据这一点推测,古墓建造不仅与太阳有关,更与月亮有关。

在古代,月亮是女性的象征,尤其月亮的周期变化与女性生理周期又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古墓吸收的不应只是太阳的光线,更主要的是月亮的光华,整个建筑饱含的是对女性的尊重。从这一点来考察巨石阵,巨石阵所主要代表的也是月亮崇拜,是对史前社会妇女的崇拜。

放弃月亮崇拜是“不道德”的

在早期的社会模式中,尤其冰期时代,女性地位崇高。这在法国多尔多涅河地区出土的“劳赛尔维纳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位“维纳斯”体态丰满、肥胖,表现出古人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而“维纳斯”手持的角状物则被认为是月亮的象征。

女性在当时承担着组织社会群体的职责,而月亮的地位同样崇高,古人曾根据月浮月沉现象来安排生活、生产的时间:有月光时,人们外出狩猎;没有月光时,则休息或繁衍后代。

大量冰川融化,数百万欧洲人赖以生存的大型动物消失后,在随后的几千年中—当时农业革命尚未到来,温饱成为急迫的问题。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出现了问题,一些出土的骨骼证明,当时人们的寿命都非常短。

直到农耕出现,土地逐渐转化成私有财产,男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超过女性,出现了激烈的社会变革,致使象征男性的太阳与象征女性的月亮出现了冲突。不过,虽然对太阳的崇拜压倒了对月亮的崇拜,他们又不能放弃月亮神。

“因为这很尴尬。”西姆斯说。

“尴尬?为什么?”

“因为不道德。”西姆斯答道,“放弃原来的崇拜,等于喜新厌旧。对神的喜新厌旧。古人很淳朴,他们不会接受。”西姆斯的解释令我耳目一新。我想,这可的确是一种新观点。

既然不能放弃月亮崇拜,就需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棘手的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当时的祭司身上。

祭司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学以及测定时间的权力。在铜器时代早期,他们或许还掌握着整个社会政治权力。在当时的文化传统链条上,君王祭司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德国境内曾发掘出土铜器时代早期的一些黄金锥体,柏林史前和早期历史博物馆负责人威尔弗雷德博士称,这些神秘的锥体是一顶顶礼帽。根据礼帽的尺寸、材料和工艺的精湛程度,威尔弗雷德认为拥有者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即祭司。威尔弗雷德还发现一个神秘的日历,这个日历可用来推算年份和季节,古人有可能就用它来推算月龄周期。让人惊讶的是,黄金锥体表面点缀着1739个太阳和月亮标志,实际就是一个为期19年的月龄周期。

这种情况着实令人着迷,因为此前的历史中,史料明确记载,推算出这一周期的人是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这位智者在公元前432年计算出这些数据,被称为“默冬章”,默冬也被称为最早计算这一周期的第一人。但这些黄金锥体的符号却分明显示,古人早在默冬之前的近500年就已掌握这一现象。

黄金礼帽上的符号,说明月亮和太阳一样,在古人的信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西方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石。祭司正是通过对日月的观测而建造了巨石阵。

西姆斯说,农耕生活解决了古人的衣食问题,也使古人成为土地的奴隶,男尊女卑的社会开始形成。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原始的信任,偷盗、抢劫频繁发生,私有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前所未有的争斗、冲突,最终引发了战争。为平息这种乱象,祭司们组织修建了巨石阵,它既是告别原始生活的祭品,也能时刻提醒人们记住月光下祖先的狩猎和采集生活。

再现恢弘的史前一刻

西姆斯站到巨石阵远处,描绘出新石器时代巨石阵的祭祀场面:假设现在是公元前21世纪,此时,将近冬至日落时间,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即将到来,君王祭司庄重地带领人们抵达这座神圣的殿堂。

快到神庙时,君王祭司命队伍停下来,指示人们在路边的巨石—一块脚跟石旁,观看神庙,这时,奇迹出现了。人们看到原野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砂岩漂砾围成的石圈,一个竖直的三石塔组成的小窗口位于楣石之下、祭奠石之上。人们震惊地发现,就在这个小窗口中,是一束日落时的耀眼红光。

在共享了恢弘神圣的奇观之后,君王祭司独自走进庄严的神庙中心,为保持神庙的圣洁,其余人都守候在神庙之外。在这一时间内,君王祭司有可能在祈祷,有可能在揣测这一巨石阵是否已引起人们的敬畏,他也有可能在暗自赞赏自己能够自由驾驭光线的非凡能力。总之,一段时间后,他走出神庙,与人们一起热切地等待黑夜的来临,缅怀先祖的和平生活。

太阳渐渐隐没在地平线下,君王祭司命人将宰杀好的动物摆放在祭坛上,以表达对神的崇拜。君王祭司清楚地知道,巨石阵的奇观只是自然现象被巧妙利用的结果,但他还是同其他祭司开玩笑说,在神的护佑下,这一景观将会持续整整一年。

君王祭司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常常到这里拜祭,以便让他们在获得短暂休闲和娱乐的同时,重新认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因为照射在巨石阵小窗口中的月光比日光出现得频繁。

此前,君王祭司和先前的占星预言家曾对天体运行进行长时间观测,发现月球的月至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他们根据这种变化推测出月龄周期是18.6年。但在月运范围最小,月亮位于最小停变期前后的6个月内,巨石阵的窗口依然能捕捉到每个月月落时的光线。

这时候的月光,通过的小窗口已不再是日光通过的窗口,而是位于冬至日落时阳光穿过的那个窗口之上。借助这个新的窗口,人们可以看到皎洁的光芒。由于月光穿越的窗口更高,频率是一月一次,而不是一年一次,所以,人们认为,月亮仍是生活的主宰……

难道史前巨石阵和其他新石器时代的雄伟建筑只是为了纪念过去的狩猎和采集生活吗?至本文结束时,西姆斯的回答只有4个字:“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