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60年英语学习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01:58

五六十年代教育部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七十年代公费留学激发百姓出国热情;八十年代《跟我学》被捧成“学习圣经”;九十年代故宫搭台疯狂李阳吸引万人;自此,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再也没有消减过:出国要学英语,到外企工作要学英语……后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英语培训机构逐渐兴起,各种英语教学节目层出不穷。说英语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人在讲话时,都要带上一两句英语...【详细】
Part 01
英语热·五、六十年代:“红头文件”定调英语地位提高
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俄语学院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占据了整个东院,而英语则被列入“小语种”的行列。1956年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57年,初中课程中设置了英语课...【详细】
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英语教材
上世纪60年代,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就。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英语教材,就是后来培养了几代人的《许国璋英语》。1963年《许国璋英语》正式出版,随着学习英语人群的不断扩大,《许国璋英语》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1964年教育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把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详细】
Part 02
英语热·七十年代:公派留学起航出国走近常人生活
学好英语出国成为人们向往的事
197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恢复了高考,广大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其二,首次向澳大利亚派遣“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向40多个国家派驻了480名留学生。“出国”这一在“文革”中近似于“叛国投敌”的词汇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人们纷纷好奇地把头伸向国门之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对于这个新世界跃跃欲试,充满了信心 ...【详细】
中国第一本英语学习类杂志《英语学习》的复刊
在社会上学英语热开始悄然兴起。《英语学习》复刊后,发行量很快达到50万份,数年后更是猛增到100万份。而1958年,这份杂志创刊时,首期发行量仅为2000册,最高时不过15000册左右...【详细】
英语是一个选拔标准,一个超越芸芸众生的撑杆
1978年,在国内,英语同样成了一个重要的选拔指标。前一年的12月,高考恢复,并“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统一录取标准”。最后一条,尤令国人耳目一新。1978年的高考,英语列入了考试科目——“不计总分,但是录取的重要参考。” ...【详细】
Part 03
英语热·八十年代:培训电话成热线《跟我学》变“圣经”

《Follow Me》:中国人的第一次英语革命
从1982年的1月开始,每到晚6:20,北京、上海,许多城市中的院落里就响彻着这地道伦敦口音的英语对话。那是人们跟着电视里播放的英语教学片《跟我学》(Follow Me),在学英语...【详细】
荧屏上的新一代“英语老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胡文仲、英国教师Kate Flower这时也加入到改编队伍,成为了删改后剧情的串讲人,也成为了荧屏上的新一代“英语老师”。胡文仲至今还记得,拍摄的场地没有暖气,Kate坐在机房一个比较暖和的变压器上,完成了节目最初的商议...【详细】
培训班兴起,英语学习开始重视听力和会话
英语热了,英语培训班的“春天”也来了。进入寒假,各英语培训班的报名电话就响个不停。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边的电话都赶上热线电话了。”从少年剑桥英语到大学四、六级考试,从雅思、托福、GRE到新概念英语、口译证书考试,其培训的内容相当广泛。其实这些数字只是全国“英语热”的一个缩影...【详细】

上世纪80年代:学张海迪学英语

8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星期日英语》主播

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

陕西外语进修学院开办的“西安英语世界”
Part 04
英语热·九十年代:英语教材“百花齐放”《跟我学》成昔日霸主

李阳成中国英语口语领军人物
李阳手拿麦克风,用尽全身力气喊出的“Don’t be shy. Speak English loudly and crazily”成为当时的口号...【详细】
培训班层出不穷听VOA带火短波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中国“申奥”的成功,更加推动了英语培训市场的发展。“办英语培训班就等于是在地上拾钱”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一句话。一项调查:全国注册经营的英语培训机构已达到5万家,英语培训的市场总额超过了150亿。以前听国外电台属于“偷听敌台”,现在则成为学英语的重要途径。【详细】
为学英语满大街“搜索”外国人
步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出国热促进英语学习的实用性。“那时候为学英语真是满大街‘搜索’外国人。”45岁的刘建伟,对那时英语学习有着深刻记忆。“Hello说得再标准,一见到人就结巴。”随着亚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中国人英语学习进入了又一个高潮。 【详细】
90年代英语学习关键词
注音学英语:

20世纪90年代学英语的一股潮流,即将英语用汉字的方式进行标注,如“How are you”标注为“好爱油”,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不懂英文的人迅速学习英语发音,曾风靡一时...【详细】
文曲星: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便携电子词典,可以查询英语单词,发出英语读音,更有英语测验等功能。由于其易用性,在中学基本已成为人手一台的英语学习利器...【详细】
复读机:

1999年国家教委宣布,今后大中小学生的外语教学和考试将侧重学生的口语、听力综合水平,复读机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功能类似录音机的机器通过不断重复录放以纠正英语发音...【详细】
新东方:

起先以培训学生应付托福、GRE为主,后逐渐发展为综合教育集团。新东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对教育的速成渴望,也是中国人出国热、英语热的具体表现...【详细】
Part 05
英语热·21世纪:英语全民化、外教授课网上练口语
互联网的兴起 学习资源空前丰富
原来只能在少数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外文报刊,现在在网上几乎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而自己的PC插上耳机和话筒,就是以前价值数十万元,只有英语专业学生才能专享的语音教室。国人的英语学习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式随意化的年代。学英语现在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从北京社区老人们学的指路英语,到大学生们为之奋斗的四六级;从幼儿园小朋友学的英文童谣到大学英语专业教授的同声传译,今天的中国,英语学习与教学呈现出的多样性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详细】
英语学习全民化多手段
现场新东方英语培训课堂:外边知了不停地叫着,本来很闷热的天似乎更加闷热了。但在可以容纳150人的大教室里座无虚席,教室里安静得几乎掉根针都可以听得到。...
老年人奥运特训班:这是一场老少齐上阵的游戏,更是英语比赛的竞技场。各大社区都在举行“迎奥运老少同台说英语”活动。活动现场,大手拉小手。老师用英文说出体育项目的单词下边的“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出租车司机自学英语: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Welcome to Beijing, welcome to China.”英语从一个亮着灯的房间里传了出来。出租车司机小张还在努力地学习英语。【详细】

当今,中国人学英语不再轰轰烈烈

今日的BBC英语教学内容题材丰富

腾讯Ecorner开创英语听说新天地

QQ英语之声,属于你的英语随声听
随着政治力量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中缓慢抽离,觉察游戏规则变化的先后、手中资源的多寡,以及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与能力,成了改变每个中国人命运中最关键的因素。英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角色。 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英语这种世界沟通工具的普及,使得中国与世界尽可能地无缝对接,人类社会的智慧财富,在两者之间自由流淌,共同繁衍更新。而我们的语言,已在大洋彼岸,成为新的“英语”。 【详细】
网友发言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