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无能力当“老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44:46

记得是2004年的秋冬,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开年会,我从美国坐飞机回国内,途中读到一份英国的《金融时报》,在报道达沃斯年会的版面上,画着一幅漫画――在冰天雪地的雪道上,人们正四下惊吓逃走,从山坡上滚下两个巨大的“雪球”,一个上面写着中国,另一个写着印度。

我对这张漫画的印象实在非常的深,这大概形象地记录了当时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与印度崛起的惊吓。时间一晃过了五年,当下的世界,人们的确四下惊吓逃走,不过从大坡上滚下来的雪球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相反,在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中国扮演了“掩护者”的角色,比如,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中国新购买了2700多亿元的美国国债,这相当于美国的第三大债权国――英国所拥有的美国国债数量。

当9月,达沃斯在大连举办盛会的时候,“雪球”是不会有的了――因为正值盛夏,而人们也开始从巨大的惊吓中反应了过来,开始重新探讨复苏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城市,人们一定会一再地讨论这个问题:中国到底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再说一点自己最近的经验。就在8月下旬,我受邀去马来西亚参加当地的一个华人书展。刚到吉隆坡的第一天,主办方安排了四个媒体访谈,让我吃惊的是,其中有三家媒体的第一个问题竟是同样的――“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将代替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火车头,你能告诉我们崛起的秘密吗?”

这样的提问里,分明洋溢着南亚热带特别的炙热以及海外华裔朋友的骄傲。

然而,我不得不一次接一次地对他们解释,中国并没有代替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火车头,真的没有,一是没有能力,中国的经济总量要赶上美国,最乐观的计算也还要二十年;二是没有意愿,中国自己的问题还一大堆,从经济到社会,要达到“和谐”还得花老鼻子功夫。马来西亚的朋友一开始以为我是谦虚,后来渐渐的听明白了,也理解了。

过去十来年里,读到的很多关于中国的议论,最多的两种,一是“中国威胁论”,一是“中国崩溃论”,它们往往根据“天气”的变化轮番出现。而听多了以后,在某一天,你会突然惊悚地发现,那些说“威胁论”的人和说“ 崩溃论”的人,竟然是同一批人!无论是“威胁论”还是“崩溃论”,它们都是“中国强大论”的必然推演,区别仅仅在于推演的方向不同而已,就好像列宁同志说的那样,“极左往往是对极右的一种响应”。

所以,当达沃斯开到大连的时候,在盛夏的热烈氛围中,我们的讨论却应该在喝了冰水或冰啤酒之后展开。关于G20的讨论最好可以休矣,如果你从海关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话,从我们这里运出去的是衬衫、玩具和小型推车,运进来的是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对于世界的意义仅此而已,如果这样就能当“老大”或当“火车头”,那就太“夜郎”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Tag: 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