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23:24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在北纬34°121ˊ—34°37ˊ,东经113°52ˊ一114°27ˊ之间,属河南省开封市
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计196万亩,占开封市总面积的20.3%,其中耕地120.5257万亩,人均1.78亩,辖9乡8镇,512个行政村,141983户,总人口675581人,其中农业人口649232人(占总人口的96.1%)。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基础设施

·                                 • 农业发展

[显示全部]

尉氏县-基本概况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在北纬34°121ˊ—34°37ˊ,东经113°52ˊ一114°27ˊ之间,属河南省开封市。中共尉氏县委、尉氏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尉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千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本县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涝普遍,之后,渐呈干旱趋势。

三a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尉氏县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本县适宜各种林木和农作物生长。林业西部以刺槐和大枣为优势,东部以泡桐杨柳为普遍。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盛。已被国家确定为干原绿化先进县,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大枣生产基地县。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一一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在民主革命战争、抗美援朝、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反击战中,有407人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尉氏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素有反抗剥削压迫,反对侵略的斗争精神。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本县水坡一带人民协助李白成起义军大败明将左良玉的几十万官兵。清咸丰三年(1853年),尉氏人民积极响应林风翔、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天国军队北伐。咸丰三年至同治五年(1853--1866年)的十二年间,尉氏人民先后9次支援协助捻军抗击僧格林沁和曾国藩清兵。咸丰四年(1854年),本县南曹乡农民王天佑领导农民抗捐、打官府、围县城,大烧凉马寺,大战四柏桥,虽遭失败,但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1927年,共产党员石文卓回尉氏、次年创建了尉氏县第一个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领导人民同统治阶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930年农历九月九日,领导了震惊豫东的农民暴动。 1930年10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尉氏处于冯军后方,承受了兵佚粮饷的掠夺,深受军阀混战之苦。1938年6月,日军犯尉,烧杀奸掳,无恶不作,激起了尉氏人民的强烈愤怒,程庄、芦木张、寺前张、朱岗、朱曲、要庄、小寨等村人民对日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39年4月,中共党员周廷云奉命返尉,恢复了尉氏县党组织,领导了尉氏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尉氏人民先后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五分区,刘邓大军、华野八纵、四次解放尉氏县城和洧川县城,建立了人民政权,1948年11月人民政权机关进驻县城。之后,组织兵员和担架队,支援了解放开封的战斗淮海战役,迎来了全中国解放的曙光。

尉氏县的经济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尉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原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日益完善,工业经济形成体系,门类齐全,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科技、体育、科普、初级卫生保健是全国先进县,计划生育、基层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河南省先进县。同时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电价趸售优惠县,拥有省政府批准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纺织工业基地、省级认定的尉北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尉氏县-行政区划

 


尉氏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朱曲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十八里镇、水坡镇、邢庄乡、庄头乡、大营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大桥乡、南曹乡、小陈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代码:410223100 

尉氏县---区划图


2006年,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小东门居委会、小西门居委会、大西门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城东居委会、小东门村、小西门村、大西门村、南街村、斗虎营村、梅庄村、寺前张村。
洧川镇   代码:410223101 
2006年,辖37个村委会:南街村、东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北关村、枣陈村、丁庄村、纸坊村、湾里河村、王庄村、翟胡同村、陈庄村、宋庄村、桑树庙村、刘春桃村、养马寨村、过庄村、沙沃村、仝庄村、英内村、英外村、张庄村、花桥刘村、四合村、仓刘村、仓李村、董庄村、许寨村、东三赵村、大三赵村、西三赵村、老庄王村、鲁湾村、湾李村、关庄村、裴寨村、兴龙岗村。
朱曲镇   代码:410223102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西街村、东街村、北街村、小寨村、黄湖村、火把张村、焦庄村、黄庄村、苗庄村、刘庄村、秦楼村、古庄村、石桥村、窝口赵村、花李村、菜张村、后赵村、菜李村、五村、米庄村、许官寺村、仝庄村、双庙吴村、
蔡庄镇   代码:410223103 
2006年,辖41个村委会:留石寺村、貊寨村、大新庄村、北街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水台村、夏庄村、高庄村、时村、吕庄村、北孟庄村、郑坡村、鹿村、前王村、宋庄村、安头村、西安头村、刘庄村、后黄村、隗村、马湾村、高庙寨村、湾孙村、泥张村、三楼村、大朱村、香王村、胡新庄村、尚庄村、瑶台村、孟楼村、罗庄村、舍茶岗村、蛮杨村、大张村、小张村、南孟庄村、郭庄村、刘拐村。
永兴镇   代码:410223104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赵楼村、司马村、段庄村、西黎岗村、东黎岗村、西范庄村、陈村、王寨村、东范庄村、白潭村、白楼村、黄岗村、常岗村、李岗村、中杜柏村、后杜柏村、王楼村、乔寨村、孙留村、台子岗村、刘符陈村、闫岗村、前双庙村、后双庙村、唐庄村、吴庄村、丁岗村、后高村、前翟村、凌岗村、金寨村、黄寨村、袁口村、三柳村、马口村。
张市镇   代码:410223105 

尉氏县思佳塑业有限公司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张市村、石潭村、南谢村、北谢村、郑岗村、郭家村、沈家村、小寨村、东万村、西万村、冯岗村、沙门村、边岗村、崔庄村、孔庄村、尹庄村、刘庄村、前大庄村、后大庄村、王老村、高庄村、老集村、吴岗村、陆口村、坡庄村。
十八里镇   代码:410223106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十八里村、牛庄村、前滹沱村、后滹沱村、会庄村、石槽李村、丁家村、大王货村、小王货村、周庄村、王杜庄村、新代庄村、江刘庄村、赵庄村、黎寺村、孟家村、凡家村、万寺村、邓家村、蔡庄村、崔湾村、锦被岗村、马家村、申庄村、二郎庙村、马庙村、仓王村、苏唐村、刘庄村、营孜村、赵岗村、付尚村、金针村、巩家村、武家村。
水坡镇   代码:410223107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东水坡村、南水坡村、杨店村、盆刘村、耿庙村、海清郭村、牛集村、坡徐村、南玮坞村、北玮坞村、李牧庄村、西水坡村、西杨村、肖庄村、张砦村、马庄村、北闹店村、南闹店村、老李村、双河府村、李砦村、贾砦村、齐岗村、苏桥村、东夹河村、西夹河村、彭庄村、横堤村、李岗村、冉庄村、瓦岗村、仝家村、朱岗村、霍砦村。
邢庄乡   代码:410223200 
2006年,辖29个村委会:鳌头吕村、三李村、邢庄村、芦木张村、蜜蜂赵村、董庄村、韩庄村、葛庄村、尚村、史庄村、北丁庄村、尹庄村、郭佛村、七里头村、安庄村、芦关村、屈楼村、水黄村、烧酒胡村、明家村、府里庄村、大庙杨村、赵庄村、拐杨村、簸箕任村、岳家村、雷家村、郭新庄村、甄家村。
庄头乡   代码:410223201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庄头村、歇马营村、小营村、高砦村、高家村、田家村、孙庄村、前曹村、后曹村、于家村、文家村、刘家村、老鸦田村、裴家村、高庙村、赵迪村、王家村、小范村、郑一村、郑二村、陈家村、鸡王村、黑高村、位家村、栗林村、新庄村、三杨村、邹家村、牛家村、韩集村、阮家村、朱家村、马家村、庞杨村、二家张村。
大营乡   代码:410223202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大营村、黑凡村、椅圈马村、玉陈村、尚王村、孙家村、陈村、东凡村、岗陆村、芦医庙村、枣朱村、吕家村、祥付张村、郝家村、寨黄村、史家村、许家村、檀头高村、五间房李村、祝家村、丁香李村、黄集村、石槽王村、芦家村、后郑村、君李村、黄家村、梁家村、下赵村、杨集村、安家村、三户赵村。
大马乡   代码:410223203 

紫铜钟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大马村、朱庄村、郭家村、柏岗寨村、西王村、陈石村、马古岗村、岗李村、石桥村、双岭岗村、八里庙村、井赵村、前宫村、牛庄村、后宫村、马庄村、门张村、胡陈村、庙陈村、周家村、鲁家村、庙张村、店张村、李家村、雁黄村、任泽村。
岗李乡   代码:410223204 
2006年,辖38个村委会:岗李村、柴村、庞庄村、窝沈村、何楼村、石庄村、田庄村、段庄村、申刘村、王庄村、打车周村、冉村、花李村、寺下沈村、韩佐村、冉家村、胡家村、占庄村、榆林赵村、刘庄村、东戎村、三石村、张同府村、路庄村、袁楼村、任庄村、刘合集村、郑庄村、水寨村、老庄村、聂家村、红连村、霍庄村、肖庄村、小石村、张庄村、马庄村、袁庄村。
门楼任乡   代码:410223205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门楼任村、寄庄王村、赵家村、陈家村、要家村、郑家村、卜家村、郝寺村、李家村、花张村、双庄村、郭潘王村、蔡家村、新庄村、新栗林村、文家村、栗林村、沙沃村、张庄村、闫前村、闫后村、齐庄村、赵存村、钱家村、东周杨村、西周杨村。
大桥乡   代码:410223206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大桥村、席苏村、要井村、马庄村、崔家村、孔家村、许庄村、大李庄村、要庄村、河湾要村、姜庄村、花村铺村、大路王村、岗东村、大苏村、冯村、岗刘村、通院村、大槐树村、碾陈村、湾里马村、新刘庄村、常王村、十里铺村、七里河村、南台村、周庄村、老鸦刘村、寺前刘村、麦仁店村。
南曹乡   代码:410223207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南曹村、洼张村、冯庄村、前孙村、后孙村、北曹村、前张村、后张村、蒋沟村、代庄村、后于村、前刘村、中山村、东黄庄村、西黄庄村、史桥村、魏庄村、东郎村、西郎村、何庄村、马庄村、周庄村、凉马董村、凉马李村、河沟刘村、貊庄村、荣村、凉马胡村、坟台村、马村、砖楼村、靳村、小寺村、朱坡村。
小陈乡   代码:410223208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小陈村、史庄村、靳老村、王庄村、南袁庄村、大齐村、陈家村、小齐村、江曲村、司马村、圉村、后马村、前马村、睢老村、前张村、中张村、后寨村、东贾村、西贾村、阮庄村。

尉氏县-历史沿革

 

 

洧川城隍庙

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尉氏县辖5个镇、12个乡:城关镇、蔡庄镇、洧川镇、永兴镇、张市镇、大营乡、大桥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南曹乡、庄头乡、朱曲乡、水坡乡、邢庄乡、十八里乡、小陈乡。尉氏县辖6个镇、11个乡,508个行政村。2000年,尉氏县辖7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12150人,各乡镇人口: 洧川镇 51899 朱曲镇 47328 蔡庄镇 51187 永兴镇 66150 张市镇 45563 十八里镇 53301 城关镇 53826 邢庄乡 44141 庄头乡 46811 大营乡 45952 大马乡 40783 岗李乡 54130 门楼任乡 34952 大桥乡 46887 南曹乡 49922 小陈乡 27968 水坡乡 5135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尉氏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朱曲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岗李乡、大马乡、大营乡、庄头乡、大桥乡、南曹乡、邢庄乡、门楼任乡、小陈乡。

尉氏县-基础设施

 

中国清真寺联盟

尉氏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有22KV输变电站1座,110KV输变电站2座。建成了移动、联通铁通网通通讯网络。城乡公路通车里程1000多公里,公路密度80公里/百平方公里。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卫生等设施一应俱全。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以建设中原城市群的中等城市为目标,确立了"行政办公区北迁,工业园区南进,中心商业区改造,东部生态环保区"的思路,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87公顷,可容纳15万以上人口,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洧川、永兴、张市被命名为"中州名镇",洧川、永兴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试点镇。

 

尉氏县-农业发展

 

棉花交易市场

尉氏农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水利百强县、林业百佳县。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油料、瓜菜等。特色优势农业得到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省级认定,其中尉北千亩蔬菜基地是开封市首个直供港澳东南亚的蔬菜基地。畜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16强。贾鲁河滩鱼鸭混养基地常年养鸭460万只,年产值7亿元,相关产值12亿元,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投资5000万元的杭州华东家禽交易有限公司尉氏分公司以基地为依托,年可屠宰加工老鸭1100万只。与中国皓月集团合作投资6亿元的肉牛产业综合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力强,龙头产业优势明显。全县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24.6%,是河南省首批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县,被誉为"豫东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尉氏县-工业发展

 

尉氏县百川犁厂

尉氏县工业门类齐全,全县工业企业已达1800家,形成了以纺织,橡胶、化工、机械为主的2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自1997年以来,全县投资3.1亿元,新上项目80多个。化工总厂"8.13工程"及热电厂配套建设,总投资5.3亿元,是全省唯一列入国家"九五"计划的化工项目,也是开封市"十大振兴工程"之一。 东起永兴镇,西至洧川镇的工业长廊初具规模.以县城为中心,涉及两乡一镇,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园区己投入使用。目前,工业长廊和工业园区内已建有企业560多家,总投资5亿多元,年产值达15亿元。尉氏县纺织有限公司在同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1.日万枚纱锭改造及废棉处理改造,技术含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橡胶厂年产30万套农用轮胎生产线,年产2400t的帘子布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久龙"牌三角带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工业品牌,产销量居全国同类厂家第一,在全国市场份额中占1/4。乡镇企业己发展到1500个,从业人员达12.8万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0亿元,形成了以当地原料为主的香精香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酿酒、铸造。建筑建材、纺织业八大支柱产业。"宋塔"香精香料、农用拖拉机等产品享誉全国

尉氏县-经济发展

 

商品桃生产基地

多年来,尉氏县强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局面,全县招商、留商、稳商、护商、富商氛围浓厚,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客商入驻尉氏投资兴业。

尉氏在县城南部规划18平方公里建立了工业基地,成立了工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辖8个行政村,人口13847人,供电、供水、道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已入驻企业20家,投资近15亿元。规划到2010年入驻企业100家,总投资150亿元,建成全县经济发展的隆起带。

河南省中原纺织工业基地规划面积4300亩,总投资35.7亿元,计划于2007年建成。建设项目包括100万枚纱锭、1000台剑杆织机、6条染整生产线、30万套高档服装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入驻企业30家,形成"纺织、织布、染整、服装加工"一条龙的分工协作体系,实现年销售收入109.5亿元,利税14.5亿元。

尉氏县人民正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正确把握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为振兴尉氏经济艰苦奋斗,充满信心地向小康社会迈进。

尉氏县-交通概况

 

尉氏县

尉氏县位子七朝古都—开封以南45公里处,北距连云港至亚特兰大新欧亚大陆桥40公里,西距南北经济大动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新郑国际机场35公里。县内有豫04、07。开(封)——许(昌)、开(封)——龚(家桥)高等级省级干道200公里,呈”木”字型连接四面八方。近几年来,公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全县公路里程已达72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0公里,高子全国13.55公里和全省。9公里的平均值。全县17个乡镇全部通公路,有85g6的行政村通公路。拥有各类营运汽车2500多辆,县城内有公共交通线3条,出租汽车700多辆。

尉氏县-城镇建设

 

尉氏县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尉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阶段。尉氏的发展思路是: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市场化繁荣农区。尉氏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实现工业强县、财政大县、农民富县、建市撤县。尉氏工业发展迅猛,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已形成棉纺加工、橡胶制品机械制造、香精香料四大支柱产业。尉氏纺织公司是全省棉纺行业的两面红旗之一,人均利税位居全国棉纺行业50强。河南千里机械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私营企业50强,产品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威狮"牌棉纱、"久龙"牌三角带、"千里牛"牌拖拉机、"鸣鹤"牌香精香料、"贾鲁"牌鸭蛋等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中三角带、香精香料产销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份额,享有"三角带生产基地"、"香精香料之乡"的美誉。民营经济强势崛起,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先进行列。

尉氏县-历史名人

 

尉氏县在史册上有许多风流人物。战国时尉缭协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踽,"竹林七贤"中的阮藉、阮咸分别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南北朝时的

刘青霞故居

梁目录学家阮孝绪撰《七录》开中华目录学之先河;唐将刘仁轨英勇善战、破寇有功官至文昌左承、同凤阁鸾台三晶;唐高僧神秀创建佛教禅宗北宗而被誉为大通禅师;宋历史学家陈越为我国断代史研究作出卓越贡献;明代南京工部尚书靳於中曾以同情农民起义军,救闯王于危难而留下千古佳话;清末王天佑率农民起义军抗粮抗租,威震官府;辛亥女杰刘青霞女士捐巨资于革命被世人赞颂;抗日名将黄樵松曾 受七枚反法西斯勋章名垂史册;中共尉氏县委第一任书记石文卓因创建尉氏县党组织,率领农民举行“九·九”暴动闻名豫东;周廷云领导人民抗日、英勇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当代名人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牛得草、"梅花大王"王成喜等。境内文化遗址众多,现存有阮籍啸台、北宋太平兴国寺塔、紫铜钟等历史遗迹。战国军事家尉缭、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竹林七贤"之阮籍古称"尉氏三贤",尉氏是"建安七子"之阮瑀、辛亥女杰刘青霞的故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尉氏县涌现出英模人物更是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任职的尉氏籍人士中,有地师级以上干部64人,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的125人,省级以上劳模(包括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等先进分子)77人。

尉氏县-风景名胜

 

太平兴国寺塔

太平兴国寺塔


又名东关塔,位于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建于宋初,历 代累遭兵燹寺废而塔存。塔体为八层六棱重檐楼阁式砖塔,塔阶作盘旋式,现地表以上通高三十米,直径七米零六,塔内外均嵌有佛龛和图案、假门、假窗等造型,腰檐互饰斗拱均仿木结构,外观庄严淳厚,为我县重要古建筑。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上三层,(塔顶刻有碑记)。一九三八年日寇犯尉,第二层西北角和第三层东北、西北角遭炮击破坏;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水侵蚀,下层被淤一米多,塔门坍塌。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一九五六年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八二年两次拨款由县文化馆组织民工进行了维修加固。

该塔历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多次地震的影响,又经黄水的侵袭和战火的考验,至今仍然屹立巍峨壮观。它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术。
兴国寺塔于二零零六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禅寺

青云禅寺


座落在庄头乡高庙范村东的金鸡岭上,金鸡岭突兀高耸、气势非凡,不知何时人们在最高处建了一座五岳庙,唐初,佛教兴盛,五岳庙改为青云禅寺,金毁于战火,明景泰年间重建,为开封大相国寺下院,规模宏大,星辰殿宇,极为辉煌。更为奇者殿内塑释迦老君夫子,集佛、道、儒于一堂,祖师真人,天王金刚同一殿。

如今寺庙已非昔比,但寺前四棵千年古槐却气度超凡,虽老态龙钟,有的甚至中空,可任人由腹中上下,但古槐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无限生机。据传说,北宋时在青云禅寺还发生过“王和尚吊打包龙图,杨排凤大战金鸡岭”的故事。说的是北宋真宗年间,当地刘员外的爱女刘翠翠随母到寺内进香,被该寺主持王和尚撞见,王和尚顿生邪念,将刘翠翠禁于寺内密室中。刘员外投状开封府,包公微服私访被王和尚察觉,将包公擒拿,并吊在寺内大槐树上进行毒打。消息传到开封天波杨府,老太君派杨排凤前往营救。杨排凤与王和尚在金鸡岭上一场大战,活捉王和尚,救出包公。现在寺内的那棵古槐就是当年吊打包公的地方。
青云禅寺是尉氏县开放的佛教场地之一。

尉氏县-民间艺术

 


渔鼓道情

尉氏县荷花舞


渔鼓道情是一种板腔体唱腔音乐和其他说唱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音乐和语言结合的很紧凑,道情这个曲种是很古老、很稀少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道情由一人演唱,演唱者以左臂夹道情简,手打云板,右手拍击渔鼓,简或以坠胡、二胡或三弦伴奏,唱腔音乐的高低不固定,定什么曲调则视艺人嗓音高低来定,通常多以能唱出最低音为标准,道情的唱腔共分“平板式”,“阴阳板式”“散板式”和“叹韵板式”四大板路。渔鼓道情多流传在尉氏、通许、鄢陵、长葛、许昌一带。

荷花舞
荷花舞,又名盒灯,鲤鱼闹莲,灯的形状似一朵荷花而得名为荷花舞。起源于尉氏县城关镇南街村,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是一种很稀有的舞蹈形式。表演一般在夜间进行,表演者一般是10—12岁的男女儿童,身高一米左右,动作整齐划一,舞姿十分优美,尤其是晚上,在四钹一盘大鼓,一面开道大锣和两面二锣等铜器声中,一队化妆新颖的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地双手端两盏荷花灯上场,其中每四个端荷花灯者配有一鱼灯,表演时,荷花灯、鱼灯互相穿梭嬉戏、斗趣,通过不断地变换队型,完成“四门斗”队型组字,铁李困、倒卷莲等舞蹈动作和套路。队首一般根据当年农历是什么属相而定,当年是什么年就举什么动物形状的灯。

尉氏曲艺

尉氏县尉氏曲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尉氏曲艺已经走出家门。在2001年“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艺术大赛”中尉氏曲艺就曾荣获金奖;2005年“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艺术大赛”中,尉氏曲艺表演家张天祥、郭玉荣演唱的河南坠子、张天祥的河洛大鼓、王应粉的开封二夹弦分别荣获三项金奖;吴喜恩的豫东大鼓、苏红昌的快板书、郑耀伟的河南省坠子伴奏分别荣获三项银奖。

 唢呐
唢呐是尉氏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唢呐演奏时少则一两人(一笙一笛),多至七八人均可,表演形式多样,曲目繁多,深受群众喜爱。我县唢呐艺人翟土出身四代唢呐世家。从小受父辈影响,3岁便开始跟父亲学吹唢呐,后来一面读书,一面业余学吹唢呐。他心灵手巧,学什么象什么,7岁便跟班干活,12岁带班,他不但吹技精,而且精通乐理,加上勤奋好学,在唢呐行当, 
 
他什么器乐都能吹,如大笛、短笛、横笛、闷子、葫芦丝、里管、长号、 萨可司、电子琴,样样精通,号称“全活一把手”,又称“唢呐绝活家”。2003年10月23日由中央电视台七套《文化与生活》栏目对翟土唢呐绝活进行了专题报道。2001年元月,应台北市河南同乡会邀请,参加河南省综合艺术团演出,获“乐艺精湛”奖。2002年5月获开封市宋都文化旅游展“禹王杯”唢呐擂台赛一等奖,2003年获开封市文化局、市天波杨府“天波杯”唢呐大赛一等奖;2003年4月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农村文化展示赛中获优秀传统节目奖;2003年在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市妇联、市文化局举办的“荣勋杯”电视大赛唢呐独奏中获优秀节目奖;2005年2月,在开封市文化局、中国“翰园碑林”唢呐大赛中获特等奖;2006年7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表演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唢呐)大赛,翟土技压群雄,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表演艺术奖,及全国吹歌(第一名)荣誉称号。2001年成为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