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高管:中国职场大显身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8:03
周  旭  王晓宇  王欣扬
 
2009年09月04日07: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博格在上海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赵 昀摄(人民图片)
北京秀水街市场开出50万元人民币年薪向全球招聘经理的信息引发了热议,令秀水管理层没有想到的是,招聘吸引到一位瑞士籍的应聘者。
进入中国外籍高管猛增
近年来,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发展,虽然目前尚无全面的统计数字,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刘松博肯定:“外籍高管进入中国在这几年是逐年跳跃式递增的。”仅以上海市为例,2006年外籍高管有5128人,而截至2008年11月底,在沪外籍高管人员就已经达到了22036人。不过两年时间,这个数字就翻了两番还多。
早在今年3月,中国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就已初见端倪。3月9日,在美国硅谷举行的中国高新技术招商引资洽谈及人才招聘会,吸引了500名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硅谷高科技精英。那时,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王云翔就大胆预测:“硅谷人才大举回国创业已为期不远”。
“外国高层次职业经理人进入中国只不过是正常的人才流动,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性行为。”刘松博谈道。然而,去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却被无限放大,“中国借金融危机挖墙脚说”也被炒热。其实,国际人才流动的原因远非如此简单。
三大助力带来良性人才流动
刘松博认为,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外籍高管的大量涌入和中国海外人才的回流都反映了中国市场正在从恶性的人才流失转化为良性的人才流动,从单向的人才供给转化为双向的人才供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收入导向、机会导向和环境导向,其中的环境导向除了包括自然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经济表现却比预期强劲。中国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中国是在全球10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经济增长的一个。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都可以为外籍主管提供不低于甚至高于西方同类职位的薪酬。秀水街总法律顾问余谈阵认为:“对于我们这样的单体店来说,50万元人民币的薪酬是比较高的。”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企业大规模裁员时,中国众多企业的发展却到了需要人才助力的关键时刻。就职于中国华为公司的罗纳德·拉芬斯珀格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说道:“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刚开始懂得营销、品牌以及全球化的必要性,而我把世界的经验带到了中国。”纽约希伯森咨询公司副主席迈克尔·雷曼也谈道,中国为那些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高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
刘松博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大量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和其他各类人才,这为外籍高管提供了远多于西方社会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金融危机使得这样的机会更显宝贵。此外,跨国公司也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有很高的预期,这对于在华高管未来的升迁也会有非常大的促进。
中国在制度环境建设上,尤其重视引入外籍高级人才和海外华人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让来华工作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去年年底启动的“千人计划”和今年5月出台实施办法的“海聚工程”等,都为海外人才到中国就业提供了种种优惠。
被称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也在今年5月出台政策,帮助解决持有外籍护照的高端领军创业投资家和科技中介人才的在华居住问题。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人才资源处处长杨彦茹透露,中关村管委会近期正在进行“高端领军科技创新人才”等五类人才的评比,对这些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和鼓励。
树立通达辩证的国际人才观
刘松博将外籍高层次人才的优势总结为“三熟”,即熟悉跨国公司母国的文化和语言,有助于提升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战略;熟知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和人文传统,可以切实帮助国内企业海外运营、并购、公关、上市、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在经历了多年的国际职业经理人生涯后,能够将先进的专业化管理理念、经验和方法引入到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的效率和业绩。
刘松博认为,外籍高管涌入中国也向西方展示着中国的开放和进步,假以时日,一个通达的、辩证的国际人才观就会得以树立,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会有莫大的帮助。
许多日益成熟、理性的中国企业更加看重高管的实际业绩,而非唯“洋”是举。余谈阵说:“我们需要适合我们市场的人才,更重视的是他们对我们这个市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