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郎咸平,你误读了中国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6:12:38
[原创]郎咸平,你误读了中国文化
 

近期拜读了郎咸平先生的《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翻阅数页,觉得分歧颇多,不吐不快!


首先我谈谈郎咸平先生的“两个很大的小问题”


“在这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外衣之下,我想跟大家谈几个影响巨大的小问题,我认为中华文化有两个很大的小问题:第一是投机取巧;第二是浮躁”。


郎咸平先生用了中国人喜欢追逐“借东风”、“空城计”等“四两拨千斤”的民间故事来论中中国文化的“投机取巧”;用中国人对屈原、杨家将、岳飞等悲剧英雄的崇拜,来论证中国文化的“浮躁”。


结论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不养现代企业!


看到这几个观点,我很诧异:这就是郎咸平教授眼中的中国文化?


首先我认为郎咸平教授在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忽略了一个前提,既然是中国文化他不是一个人的文化,也不是一个阶段的文化,他是泱泱五千年积累下来的各种人文元素,如果你要解剖中华文化,你要看清楚哪些是历史的观点、哪些是企业家的观点,哪些是你个人的观点;更为重要的是当你解读一种现象的时候有多少附会的因素。


基于此,我认为郎咸平先生的个人观点误读了中国文化!


“四两拨千斤”就是典型的投机取巧吗?郎教授一直在追问为什么不用“千斤拨四两呢?”


我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在家门口花10元RMB就能买到的东西,郎教授你会花100元去10公里之外买吗?这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理念嘛,这不是中国文化在投机取巧,全世界的文化都在“投机取巧”!美国去打伊拉克完全可以派10万步兵去把伊拉克的抵抗分子一个个灭了,这是最保险的打法,干嘛先空袭让伊拉克的指挥系统瘫痪啊;尤其是今天的非对称战争,是一种典型的投机取巧的打法,按郎教授的说法这些东西都该扔到垃圾桶里去!


中华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郎咸平先生会看到那么多的“投机取巧”和“浮躁”?看到那么多的思维僵化?我认为这不是中华文化的问题,这是当前的企业家们继承中华文化出了问题!


中华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既不是“四两拨千斤”,更不是所谓的“浮躁”,刚好相反,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庸”!


何谓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刚好相反,中华文化反对浮躁和投机取巧,强调中正、适当、合宜、正确,这个核心才是真正印在中华大地上每一个生灵内心的烙印——中庸!


我记得国外曾经有一位批评家曾经说过:中国人很缺乏个性!


这就是中庸文化造就这批生灵的特点,这一核心表现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组织上表现为家国文化,每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员,强调行为的不偏不倚;在中庸这一文化理念下诞生出中国特色的医学或者养生哲学——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你听中医告诫你少吃辛辣的、少吃冰寒的食物,常饮用与人体体温相配的水,你就能体会到这种文化的魅力了!


郎咸平先生看到那么多的“投机取巧”和“浮躁”现象,这正体现了在当前中西文化博弈产生了一个阶段的阵痛!在每一个文化博弈的时期,都会产生“文化大辩论”,而在这五千多年的辩论中,中华文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提升,联系着这个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个生灵的认同感,避免了战争和冲突。“投机取巧”和“浮躁”永远是中华文化的边缘部分,在一个阶段因为受社会制度不规范、文化冲突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在一个阶段甚嚣尘上!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和官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主体部分,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历史的话,一个是“重农抑商”,一个是“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从商从来就不是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哪些人从商?如果从起源上来推断当初就应该是那批“投机取巧”和“浮躁”的人是今天中国商人的始祖!


如果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时间来看,今天的中国企业的年纪应该是西欧的中世纪时期,所有制的不明确,管理政策的朝令夕改这才是导致今天郎教授看到这些企业家们文化迷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从人治到法治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时间,从非市场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更是短短30年时间,行政管理、法治更新明显跟不上市场节奏的变化,在这一个阶段更严重的问题不在于去分析中华文化有哪些漏洞,更在于去倡导如何去继承和融合,如何在社会上创造一种更合适多文化背景的世界级企业家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