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的杭州车改,走不了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2:40:45
先天不足的杭州车改,走不了多远(2009-08-13 18:00:47) 标签:杂谈  分类:杂谈

 

发表于 2009-06-24 23:07:36 类别:换大米咯

 

杭州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与此同时,杭州市向公务员发放“车贴”,“车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6月24日《新京报》)

公车改革,杭州并不是首创。从1994年开始,20年来,我们一共进行了3次公车改革。遗憾的是,这3次车改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而且还有些陷入“黄宗羲定律”的意味:越改革,公车越多,公众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那么,此次杭州车改,会不会重蹈前3次车改的覆辙呢?

不只是中国才有公车。但区别在于,中国的公车成为使用者“私车”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虽然明文规定配备公车应达一定职级,但事实上却是只要稍有财力,村委会都有公车了。民众针对公车集聚的怨气,也源于此。

显然,普通民众无权决定是否购买公车,也不能享受由公车带来的“工作便利”,这些权力和好处,无疑属于权力的拥有者。所以,公车改革的成败,恐怕还是看能否对公权力的无序使用进行有效制约。

以杭州车改出台的最高车贴为例:每月补2600元,按当前市价买下的汽油足够每天跑200公里,试想,有多少公务员比出租车司机在马路上的时间还多呢?所以不难看出,所谓的改革仍然对权力“媚力”十足,仍然丝毫不见公众科学意见的参与,自然也就谈不上用监督的力量推动公车改革的诚心了。那么,这场先天不足的公车改革,能有多大的前景呢?

一方面,公车无序使用面积广泛,既得利益者众多,改革的内部阻力极大;另一方面,能推动改革顺利进展的外部力量又难以加入。说到底,公车改革,并非单纯的公用车辆的改革,而是对权力的制约是否有效的一种改革。而任何指向权力的改革,缺少公众的参与,成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那么,先天不足的杭州车改很虚弱,很容易被强大的阻碍力量所消蚀,甚至有可能陷入车贴照领、公车照用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