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里的爱情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7:17
     自从中共中央进驻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革命队伍就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久经沙场的老革命们开始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张罗起来,寻找伴侣。在新蓝天的阳光沐浴下,先后有陈云、彭德怀、邓小平、王稼祥四位大人物收获了爱情果实,也谱写了一段段美丽动人的往事恋情。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革命年代的前辈们是怎样展现个人魅力赢得女性赏识喜得爱侣的吧!


陈云 于若木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他躺在病床上,而负责护理他的人正是她。在于若木的心里,这位眼前的男人是倾慕许久的对象。于是,在精心护理陈云的同时,她的少女情怀也渐渐融化在对方的掌心。医生嘱咐陈云需要安静,于是于若木就坐下来与他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小趣事。陈云被眼前这个带着孩童天真灿烂的小女孩所感染,病也好地格外地快!在两人聊天唠嗑的那些时日里,陈云把自己的历史滔滔不绝地炫耀了一番,于若木听后是对这位首长的印象一次比一次深刻。
  陈云是个很直接的男人,对待感情更是坦荡心胸。在了解了于若木的家庭、经历、生活和理想之后,他觉得这个女孩正是自己想要找的革命对象。尤其是听到于若木那清甜的嗓音划过天空飘入耳畔,陈云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爱情信念。于是,趁热打铁的他,找到了于若木的哥哥,并正式订下这门亲事。初次尝到爱情滋味的于若木,还没来得及害羞就已经嫁给了心爱的人。他们的结婚仪式简单朴素,爱情却是幸福美满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于若云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人生经验,陈云则在对方身上找到了一个小家的温暖。


彭德怀 浦安修
  年过四十的彭德怀依然孓然一身,没有精力把爱情放到一定高度,难免让战友们为之担心。然而,在一次会议当中,彭德怀发现角落里坐着一位白皙秀丽、仪态文静的姑娘,心底不免涌起多年未曾涌动过的春潮,于是,走过去,坐在姑娘身边,并与之攀谈起来。浦安修的艰辛生活历程以及从事特殊工作的勇气,拨动了彭德怀的心弦,也催生了他们之间那份催人泪下的情缘。
  两人之间的谈话时间很短,一问一答,并不缠绵,但旁人都发现彭德怀对浦安修似乎倾注了特别的关注。战友们心喜,这样的好事还不赶紧促成,于是特意安排了他俩的第二次会面。彭德怀这次向浦安修诚恳地介绍了自己,他的经历、追求、性格,第一次婚姻以及对未来伴侣的期望。说完之后,便纵马而去。不久,浦安修就收到彭德怀写给她的第一封信,毛笔字洋洋洒洒写了两页,以独特的情怀向她明确表达了相伴终生的愿望:“我爱你的家乡,愿与你同归……”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缠绵细语,却不乏炽热的感情。从相识、恋爱到结婚,一共只有10来天的时间。直率、简洁、不拖泥带水是彭德怀一贯的作风,对待婚姻大事也是如此。



邓小平 卓琳
  邓小平与卓琳相遇相识在延安,他们的恋爱更缺乏浪漫的情调,就像是从事一件严肃的工作。邓小平第一次遇见卓琳,便有了好感,还以他特有的方式展开了爱情“攻势”。开始卓琳怕与邓小平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婉言拒绝了。但邓小平并不灰心,并请求对方给自己一次面谈的机会。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卓琳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工农干部都是“土包子”,邓小平也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分子。
  邓小平找卓琳一共谈了两次:第一次谈谈他的情况;第二次谈谈他的希望。卓琳听听,觉得这人还可以。一呢,他是知识分子;第二个呢,她想反正自己早晚都得结婚——那时她已经23 岁了;卓琳还想,认识邓小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他又亲自找来,说话又那么诚恳,也就欣然同意了。这对战争岁月中典型的婚礼夫妻,吃了顿饭就算是正式结合。在饭桌上有个小细节值得八卦一下:邓小平在婚宴上对战友们送过来的酒是有敬就饮,竟然未醉。事后才知道,原来是战友们念在老朋友的份上,弄了一瓶白水权充作酒,才使得他免于一醉。结婚还有高兴着喝“假酒”的,真是一大见闻!



王稼祥 朱仲丽
  作为有大学学历的医师,23岁的朱仲丽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长相秀丽,在延安是个受很多年轻人关注的“ 明星”。王稼祥与朱仲丽第一次握过手,目光中就闪烁着一种陡然的喜悦。没过多久,他就写了一张纸条,文字上说明自己想见朱仲丽的心意。朱仲丽与王稼祥数次接触后,一种由衷的爱慕之情便开始在她心底萌发。由于女性特有的矜持和“高傲”, 这份“情意”却迟迟不见显露出来。
  原来,朱仲丽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才迟迟不敢表露女儿家心事。被逼得急了,她就提出了一个条件:王稼祥必须把烟给戒掉。朱仲丽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竟成了王稼祥戒烟的动力。不久,王稼祥就真的把烟戒了,他与朱仲丽的关系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3月5日是农历元宵节, 王稼祥与朱仲丽在战友和亲人们的祝贺声中喜结良缘。王稼祥没有食言,他与朱仲丽相携相持,坚定地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