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什么审判雅典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06:03
苏格拉底为什么审判雅典民主 时间:2009/09/12 出处:南方周末     雅典是世界上唯一实行民主制的古文明。公元前683年雅典废除了国王制,实行执政官制度,到梭伦改革,宪法诞生,所有公民均获投票权。

  雅典的“全体公民”并非覆盖所有人,而是少数人。占人口90%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均非公民。雅典公民的性命属于城邦,自杀会受到惩罚,因为这样会丧失一位公民。“公民权”类似“北京户口”,并非个人权利。西方的个人权利概念直到《罗马私法》时才形成。

  苏格拉底生逢伯利克里统治的罗马民主“黄金时期”,伯利克里宣布,军事财政之外的所有官职,均由公民抽签出任。雅典国家机构在该时期形成了“三权分立”的雏形:

  最高立法机关为公民大会,每月召开三四次决定内政外交大事,通过的议案经批准成为国家法律;最高行政机关为500人议事会,专事准备、召开和主持公民大会,以及执行大会决议。最高司法机关为陪审法庭。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被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案件严格依照雅典民主审判程序进行。

  雅典法庭民主完全体现在陪审员。法庭没有法官,只设负责组织审判和维持秩序的主持人,决定权属于陪审员。凡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报名参选陪审员,10个区共选出6000名,数量巨大的陪审员可以有效预防贿赂,除非有人能同时贿赂6000个陪审员。遇有案件,根据大小从中抽签选出5至2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其分配到不同法庭。今天美国法庭的陪审团源于雅典。

  决定苏格拉底生死的是500名陪审员,而非“500名法官”。苏格拉底的时代,审判程序是这样的,先由原被告进行辩论,而后举证,最后陪审图投票。被告获无罪票多,或有罪和无罪票数相等,皆为无罪。如果原告所得票数不足五分之一,原告会遭处罚,以惩罚诬陷。若被告被判有罪,则当场由原告被告分别提出具体惩罚措施,由陪审团投票选择。在当时没有刑侦手段提供证据的时代,双方需通过辩论争取到陪审员的同情已决胜负。苏格拉底是当时雅典雄辩第一人,他自称智慧高于别人,因为“我知我无知”,但人民通常不会为智慧说服。

  当苏格拉底站在法庭上,彼时的雅典已不复处于“黄金时代”,经历了30僭主执政,民主派卷土重来,矫枉过正,片面强调反对个人独裁,结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民独裁”。

  雅典的民主是“人民统治”,这里的人民不是现代民主意义上的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的“个人”,而是一个集合名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可以牺牲任何“人”。

  这种民主最典型的例子是“陶片放逐法”,该法律规定每年雅典可放逐一位政治家,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投票者只需刻上政治家的名字,无需任何罪行、任何证据,只要得票超过6000,该政治家既得流放。素以“公正者”著称的雅典名将阿里斯泰德于公元前483年遭公民大会投票流放。据说,投票时,一位文盲农民把陶片递给坐在身旁的阿里斯泰德,让他代为刻字,阿问:“您不认识他,为何赞成放逐?”农民答曰:“经常听人歌颂他为‘公正者’,很烦人,干脆放逐了算了。”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的三次表态激怒了陪审员。首先,他要求获得充分的言论自由:“必须给我彻底讨论所有问题的充分的自由。必须彻底废除官方干涉。”之后,他坚持说:“无论是否被判有罪,我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哪怕要我死一百次。”在被判有罪而后提出刑罚的过程中,作为被告的苏格拉底说,他对雅典民主的贡献远超过奥林匹克冠军,因此,不仅无罪,而且法庭还应发给他执委会免费的餐劵作为判决书。他说自己给学生上课从不收费,所以没钱,建议罚他一个明那(合银 436克)。他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要我的良心和我那微弱的心声还让我继续向前,我就要把通向真理的真正道路指给人们,绝不顾虑后果。”最终,苏被以 360票对140票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的死是缺乏法律约束的人民独裁的范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0僭主很苏格拉底入骨,却没敢杀他,但雅典的民主派却通过真正的民主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

  “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具有天然的不治之症:多数欺负少数。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断言,“人民易行专横暴虐”,而且“多数永远并毫无例外地剥夺少数人的权利。”民主的要义不在于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多数保护少数。保护少数,经常就是保护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用什么保护少数?法律!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暴力侵犯。”苏格拉底的死替世界立下万世不倒的民主华表:严格遵守法律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没有法律的民主,最后只能沦为人民的独裁。世界上没有“好”的独裁,哪怕是人民的独裁。

  民主是好的,是每个现代国家的必需。不过,还必须由至高无上、不容亵渎的法律来保证。

  冯八飞:《苏格拉底为什么审判雅典民主》,《南方周末》2009.9.3.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