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 腾讯博客 - 庄电视台贵观众 - 腾讯博客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37:05

庄电视台贵观众

阅读(12122) 评论(128) 发表时间:2009年09月11日 00:12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7966-1252599167

相关搜索词: 北京人京腔电视台口音台湾人 李方-- 腾讯博客 - 庄电视台贵观众 - 腾讯博客 - Qzone             我出生在北京,但很不乐意让别人听出我的北京口音。我会告诉他,我小时候在山东长了八年,母语是山东话,来北京后因为小孩欺生出去老挨打,才被迫在三个月里学会了普通话。请注意,是普通话,不是京腔儿。小时候,机关大院里说的是普通话,大院外边胡同里说的是老北京方言,也就是京腔儿。但的确不那么容易分得清,院墙挡不住口音的杂交。

为什么不愿意被别人听出自己的北京口音,因为我对土生的北京人有一点点偏见。为了不引起地域纠纷,我就不说老北京人有什么毛病了,只举一例。如果你把十个北京孩子和十个外地孩子同时招进一家企业,两年后你再看,总体上干得更出色的,更有希望升职的,多半是外地小孩。这是观察和经验。我不觉得这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别,更多是紧迫感和努力程度的差异。你把北京孩子扔到成都去,未必就差。但无论如何,我不太希望别人听出我的北京口音而把我归类到北京人。顺便说一句,北京人的概念也是不断变化的。我小时候文革时期,北京人是很骄傲的身份,户口在北京就是北京人。今天则不同,北京人专指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如果祖上一直生活在北京就更是北京人,但如果你生长在外地,哪怕现在拿了北京户口,也算不上北京人,多半你会强调自己的籍贯。这里边,应该包含了外地人对北京人的一些普遍性的评价,我基本认同。至于是什么评价,还是不说为妙。

我不喜欢老北京话或者京腔儿,倒不是说北京人善侃,也不是因为京腔儿特有的优越感,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懒人方言或者说滑头方言。你可以找一个老北京比如出租车司机聊聊天,你会发现他说话特别滑溜,一个是儿化音多,再一个是连读多。像三个字的人名,他基本都可以给你用一头一尾两个字读出来,中间那个字就吞了,含含糊糊一带而过。比如赵忠祥,他念成赵翁(近似翁,但嘴唇不动,那个音只在喉咙里打个转儿)祥。我女儿班里有个小美女李宜轩,大家都叫她梨轩。以前有个同事叶研,最喜欢拿北京话调侃:庄电视台,贵观众,新闻联播开始了!其实是中央电视台,各位观众。如果你仔细听播音员们发音,很多人都是庄电视台贵观众,正式主持人还好,那些外采记者现场连线的,多半是庄电视台贵观众。

        有一段时间我是如此在意不要露出京腔儿,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我是台湾人。台湾人的普通话(国语)那叫标准,每个字都给你咬得特别扎实,甚至可以说用力。但用力的结果,腔调就有点“拿着”,再加上七老八十还彼此男生女生地乱叫,实在听不下去就又改回来。结果一不留神,京腔儿又出来了。


空间的其他文章:
  • [个人日记]:世界尽头:突破博哈多尔角(最险恶的世界尽头)(2009年09月05日 22:26)
  • [个人日记]:挨骂也需要资格(2009年09月02日 22:58)
  • [个人日记]:提得起与镇得住(2009年08月12日 19:16)
  • [个人日记]:我们都是宋朝人(2009年08月11日 23:48)
  • [个人日记]:世界尽头:黑暗森林(2009年08月05日 17:55)
  • [个人日记]:珍爱书店远离网购(2009年07月15日 23:37)
  • [个人日记]:没看见我正干活儿么(2009年07月14日 19:45)
  • [个人日记]:世界尽头:约翰的王国(2009年07月12日 00:52)
  • [个人日记]:大政府小政府――半个世纪北京地标的变迁(2009年06月30日 20:48)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日志列表

共 128篇评论,第 1页/共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