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笔记中的官场策略与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5:42
林彪笔记中的官场策略与潜规则(2009-06-21 17:40:33) 标签:潜规则 官场 林彪 炎黄春秋 毛泽东 抗战岁月 林彪笔记 个人崇拜 彭德怀 杂谈  分类:古今人物解读

林彪笔记中的官场策略

作者:吴思 

 

 

  毛泽东、林彪在抗战岁月,该照片是毛林合影中最珍贵的一张,是彩色照片中后来保存得最好最清晰的照片,很有价值。

 

   在给杂志编稿子的时候,看到了共和国历史上正反两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是《安徽日报》前副总编黎洪写的

《我也批过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与个人崇拜》。 

 

    黎洪的短文读来有一种痛彻肺腑的力量。他说,当年他仔细研读庐山会议文件,对批判彭德怀的决定怎么也想不通。《安徽日报》的四个编委也找他发牢骚,很愤慨地质问凭什么说彭德怀里通外国。黎洪说,他和他们的想法完全一致,但是却严肃地警告他们,这话不能到外边说。黎洪不敢表达不同意见,还违心地批发了许多批判彭德怀的稿子。四十年过去,黎洪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回首往事,他在文章里痛切地责备自己,话也说得很重。他说:我在总的方面是奴性十足地服从谬误的,没有一次按照党性原则去坚持真理,反对错误。他说,当时在党员干部中,像他这样的至少要占到90%以上。黎洪设想,如果情况反过来,90%以上的人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中国的历史将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样子。

 

我非常敬重黎洪先生的忏悔诚意和忏悔深度。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当年他真错了么?他的设想真有可能出现么?我想,那90%的人与他的处境相似,他们的不满只不过是个人的不满。没有组织的千百万不满,其力量与—个人的微小不满没有多少差别,难以对实际状况形成有效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之下,违心的表态,违心的拥护甚至参与,难道不应该看作人们合情合理的选择么?这只是一种潜规则。但这种规则是如此清楚,真实的奖惩是如此分明,实际情形又表明这个潜规则在《安徽日报》社的周围已经生效,在这种情况下,黎洪还应该拿自己的脑袋往花岗岩上撞么?当然,为了漂亮原则敢于以死相拼,这样的人是了不起的,这是不折不扣的道德上的圣人,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不过人们似乎不应该为了自己不是圣人而责备自己甚至痛骂自己。

 

 

在延安学习的岁月

 

 

毛泽东、林彪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在1999年第10期的《炎黄春秋》杂志上,刊登了冯建辉先生写的《林彪与个人崇拜》。文章很长,分析得也很透彻。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倒是林彪自己写下的几句话。

 

 林彪写道:党性遵命性也。”“遵命乃大德、大勇、大智。”“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勿讲真理而重迎合。”“主席就是最大的群众,他一个人顶亿万人,所以和他的关系搞好了,就等于对群众搞好了,这是最大的选票。”“决议不好也同意——头等意义,不然是书呆子。

  文章责备林彪,说他是两面派,为了个人得失不讲原则。这种责备当然是正确的。以道德的是非标准评判,林彪的这些话很没有廉耻。但是按照真假的标准判断,林彪是否说出了一种真相呢?我认为他所说的正是一种制度运作的真相,他描述了官场潜规则,以及适应这种潜规则的最佳策略。无论任何人入局,从长远的观点看,他必然要采用这套策略,不如此行事的人将被淘汰出局。

 

 不喜欢林彪是可以理解的,把林彪看成一个傻蛋则万万不可。在这位反面教员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出乎意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