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需要提高社会地位的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工人农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03:40
作者:红木棉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750    更新时间:2009-9-6   顶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9月3号上午,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表彰暨教师节庆祝大会在福州隆重召开,省委省政府授予马秀发、万惠霖等33位教师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并奖励每人价值30万元的轿车一辆。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受此嘉奖也不为过,但在给知识分子颁奖的时候,各级政府有没有想过给在企业里辛勤工作的工人、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中的佼佼者颁奖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是互相依靠的。教书的教师离不开工人、农民,工人农民也需要知识分子,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脑力劳动者,但更需要体力劳动者,而且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要远远超过脑力劳动者。一个国家,要有健康向上的发展,那么就一定得有坚强夯实的基础。基础不稳,多漂亮的建筑都会崩塌。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工业和农业!主导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谁?是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需要不需要?当然需要,还需要很多,但是,读书读出来是不是都挤进办公室,动动手动动嘴舒舒服服的就能把工业农业这个国家基础打好呢?显然不行!
我国的工业体系在低技术、低质量上,二十多年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的局面,这反应出什么?脑体倒挂,轻体重脑的后果。在发达国家有80%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企业,而中国的数字只有30%。之所以出现如此悬殊的对比,是因为许多中国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工人特别是技术类工人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现在社会对工人存在偏见,工人的待遇也偏低,导致人们不愿意做工人。国家应以政策引导,给技术工人较好的经济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一个阶层的贡献应该与其所得相称。人们不愿做工人,与工人的贡献未能得到应有回报有关。这些回报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权利、尊严、平等等非物质因素。现在,工人是‘穷’的代名词,谁还愿意做呢?
工人这个职业不仅高风险、低收入,还不被人尊重,与毛泽东时代在各方面注重提高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相比,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工人农民的地位日益下滑,毛泽东时代在发展党员、培养干部上,都是以工人农民中的优秀分子为重点。全国"以工代干"、"以农代干"的干部有上千万。"依靠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更是当时各个领域长期间实行的阶级路线。歌颂"工农兵"、突出"工农兵"形象,这也是各类文学艺术创作必须坚持的方针。而这30多年来,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代表中,在党委、政府成员中,真正工人农民身份的几乎消失殆尽,工人农民不仅失去参政议政的权利,甚至连话语权都在渐渐消失,工人农民成了弱势群体。
社会的基础不受重视,这和社会认知有关。如果整个社会共识就是白领好过蓝领,公务员强过小职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上万人去争抢一个公务员职位的时候,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服务于大众的公务员职位,却拿钱超过了平均工资,大大的高于企业的普通职工。
如果以高楼大厦来形容一个社会,基础越稳,则楼宇的安全性稳固性越好,但现在却是基座人少,顶层却盘踞了越来越多的人,基座面临的负荷越来越大,基座就有断裂崩塌的危险。这就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成语:本末倒置!如果拿几何图形来做比较,是正三角形稳还是倒三角形稳呢?答案不言而喻,倒三角的结构着实触目尽心,以目前的建筑技术,倒三角的楼宇,不多见,有违常理!
社会各界都应转变“重脑力轻体力、重经理轻工人”的传统观念,真正尊重劳动,重视劳动者,不仅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也能“治人”;毛泽东主席说过:要充分尊重劳动者,没有劳动者,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是所有阶层人生活的根基。
当知识分子轻视工农大众,他们的将来也是岌岌可危的。当农民工人被剥削到了极致的地步的时候,知识分子的末日也必定即将到来。所以任何一个知识分子都要给以工农群众以最大的精神支持,最起码要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只有关心他们,为他们讲话,才可以保住全社会的生活根基,所谓资产阶级理论貌似动人,但是摧毁底层社会、覆灭劳动者阶级,哪一个社会能够成功得了呢?因为它会逐渐扼杀掉逐一向上层发展的阶层。工人农民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旦这个地基动摇了,负载在这个根基上面而生活的一切人都将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