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之球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27:36
吾国之球迷(2006-06-05 13:15:44)   分类:老梁的牢骚话 吾国之球迷

文/老梁

前几年足球界有句流行语:中国有三流的教练、二流的球员、一流的球迷。每听到这句话,我的脸都觉得发烧,就像教科书上“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这一套话一样,乃名不副实、大言不惭的溢美之辞。实际上,吾国之球迷与吾国之球技旗鼓相当、相得益彰,如鲁迅笔下的“至孱之兵与至弱之匪”,鸡窝里是飞不出金凤凰的。像米德尔斯堡的球迷,在寒风中流着泪、鼓着掌目送主队降级,吾中华上国球迷则要摔椅子、掷瓶子外带骂娘,断断不会像英国佬那般“没出息”。

三流水平的足球,是不可能产生一流球迷的,中国人的德性,也不可能进球场赛过上教堂,否则“素质教育”就是一句屁话。同样,二三流之间的篮球,其球迷比之足球迷好点儿也有限。最近CBA赛场乱子不少,起哄架秧子的球迷,火上浇油的事儿没少干。骂客队“傻B”,喊教练“下课”,指裁判“黑哨”,嗓子骂哑了,瓶子扔够了,也该消消气儿定定神儿反思一下自个儿,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老鸹落到了猪身上,看着自己黑没有?

当然,腥了一锅汤的,不过是几条臭鱼。为了不制造冤假错案,避免打击面过宽,有必要把篮球迷分分类。第一种是纯粹的“技术流”,目的是欣赏一场精采的比赛,谁胜随负无所谓;第二种是痴迷的“追星族”,情绪随着某位球星的状况而起伏;第三种是主队的狂热支持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既不能“文明观赛事”、又不能“理智对输赢”,性质接近“足球流氓”,借球场一方水土发泄个人情绪,他们是“兴风作浪”的骨干力量,也是电视里常说的那类“极少数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第四种是无所用心的看客,看篮球只是为了瞧热闹、寻开心,是真正的“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一族。像足球比赛工体齐声喝骂“傻B、牛B”的几万人当中,大多数是这样的看客。他们有极强的从众心理,“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是球场闹事庞大的群众基础。

球迷之中,坏事的是少数几个害群之马,他们或为了发泄或为了作秀,却打着“为主队卖命”的旗号,乃地地道道的伪球迷,这是滋生于中国民间土壤的极有特色的人物。他们看似真诚、歇斯底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卑污的功利目的,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而且这种目的通过利用球迷的“集体无意识”,常常轻而易举地达到,因此成了某些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前些年名声大噪的几个“超级球迷”,像罗西、小地主、小平头等高人,早已收起了锣鼓,逍遥地吃起“超级球迷”的利息来。而沈阳那位“球迷领袖”黄祖刚,则官升三级,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体委官员不可思议的进步。球迷的热情,真乃惠而不费的工具。

长春有个“大老刘”,甭管什么篮球足球,只要是跟体育沾点儿边儿的活动,他都弄上一身戏子般的行头,现场作秀。2001年,“大老刘”对记者吹嘘,说他要骑自行车走遍中国边境,为2002世界杯做宣传,而国际足联主席布拉诺亲口答应他,让他在2002年世界杯开幕式上唱三分钟摇滚。这不胡说八道吗?真是吹牛不上税。偏偏有个入行时间不长的小记者当了真,在长春某媒体上煞有介事地发了专访,一时传为笑谈。

抛开这些特例,球迷的整体素质确实也不高。第一是不宽容,不仅对客队,也包括主队,看似容不得客队发挥,实则是瞧不得主队输球。这样的不宽容甚至发展到迁怒于客队球员的人身攻击,上赛季杜锋率广东宏远队客场击败了新疆广汇队,当时就有主队球迷越过护栏要揍他,让身为乌鲁木齐人的杜锋伤心不已。第二是地方意识严重,仗着人多势众,总有在自己的地盘上就要占足便宜的“霸权主义”思维。这是遍及全国、祸及全国的“欺压外地人”行为的自然延续,是吾国吾民极为丑陋的劣根之一。CBA有句流行语,“没有胜出二三十分的实力别想在客场赢球”,这绝不仅仅指黑哨,还包含着对异乡根深蒂固的恐惧,开放可以拆除世界上任何一座“柏林墙”,却很难打破顽固的地方思维。

2003年亚洲男篮锦标赛期间,我在哈尔滨看到了这样一幕:决赛中,韩国队李相润与中国队张劲松身体接触频繁,双方互有犯规的小动作,直至裁判判双方违例时,张劲松还有一个明显的肘部拐人动作。这时,有一位球迷在观众席上“揭竿而起”,大骂韩国队:“在中国的地盘上,你他妈还敢这样!” 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格外刺耳。由是观之,吾国之球迷,乃至吾国之民众,流淌在血管中恃强凌弱的暴戾与恣睢,远未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