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印尼卫星的疑问:中国卫星遭到神秘攻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10:04
北京时间8月31日17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PALAPA-D)通信卫星,因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出现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据卫星制造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通报,卫星已捕获,状态正常,可利用自身燃料完成余下的三次轨道变更,使卫星进入正常的工作轨道。另据报道,因点火时间延长,导致燃料损耗,预计卫星寿命从设计的15年减少到5年。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还是失败仍然是未知数,关心中国航天的人都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根据我多年来对刑侦、谍报、军事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我感觉,似乎我们的卫星在遭到系统的攻击。

  我搜集了一些我国卫星在发射和在轨运行时的故障信息:
  2002年6月23日至6月30日,“鑫诺一号”卫星遭到某盖世神功的连续攻击;9月8日至9月15日起,再次遭到某盖世神功的连续攻击;11月,又进行了一次攻击。

  2003年10月7日、10月15日,某盖世神功再次攻击“鑫诺一号”。

  2006年10月29日发射升空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因太阳能电池板未能按预定计划展开,至使天线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

  2006年10月,我国一颗在轨卫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卫星姿态失控,星体在太空开始翻滚。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30多位专家经过研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定姿办法,经过69天不断修正,终于成功挽救了这颗卫星,为国家避免了损失。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太阳帆板在升空后不久出现故障的,从而造成卫星整星失控,消失在茫茫太空之中。2007年4月11日,国家有关方面宣布:经过航天科研人员60天的鏖战,2月3日发射升空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故障已被排除,卫星运行姿态良好,星上仪器工作正常,已转入在轨长期管理。

  2007年2月9号10时59分56秒,由于中星6B卫星发生故障,导致在该卫星进行传输的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23个省的卫视等共150套电视节目全部中断,卫星故障时间共47分钟。

  2008年5月18日,直接为四川地震灾区提供地震图像的在轨资源二号03星突然发生故障,卫星持续喷气,燃料消耗成倍增加,无法对地观测。经过专家4天的抢救,这颗超期服役一年的卫星又转入正常运转,为四川灾区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服务保障。

  2008年11月11日,由中国研制并交付使用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卫星失效。该卫星是在2007年5月14日发射的。

  2009年2月,很多卫星爱好者报称,中星九号卫星上的2号转发器信号很弱,且非常不稳定,无法收看2号转发器上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1、3、4号转发器的信号还可以,能正常收看。

  2009年9月1日,由中国长征三号乙负责发射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通信卫星,因第三级火箭二次点火失败致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在当初“鑫诺一号”遭到攻击时,我就产生过疑问。我认为,想攻击一颗通信卫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能需要一定的发射功率和解码技术。而某神功在这两点上做的非常好,曾经一度以非法节目覆盖了正常播出的节目,很难想象这是那样一个组织所能做到的事情。当时侦测到干扰源在台北地区,真是神功盖世,还是台独分子真有气魄,还是背后另有黑手?

  从那以后,随着世界上“太空战”调门的升高,我国卫星呈现了事故频发的趋势。事故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在轨运行故障;一类是发射阶段故障。

  在轨运行卫星的故障,往往故障发生很突然,事后我国有关部门都说是纯技术原因、意外因素。

  而发射阶段故障更是神奇,有好几起与太阳能翼板有关。如果抛开太阳能翼板这个表面现象去寻找这些故障有共同点,那么可以归纳出,往往是星箭达到了一定高度(也飞出了相当的距离)之后发生故障,而且,往往就是一点故障卡住了整个卫星的功能发挥。

  我们当然不排除我们自己在设计、工艺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种种可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的可能,就是遭到了敌对力量系统的攻击。

  比如,对在轨卫星进行一次突然而短促的大功率信号压制,或在解码的基础上发射一组干扰指令,以检测己方对中国卫星的攻击能力和侦测中国航天测控的反应能力;在发射阶段对飞到一定高度星箭进行一次突然而短促大功率信号覆盖,或在解码基础上发射一组干扰指令,以破坏中国的航天发射。

  我认为敌对势力有这样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可以确保他们达到目的。我们看航天发射的时间都是以秒计,我们的测控指令是在极短内发射完毕的,卫星也是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如果敌方在关键的时间点进行了时间极短的干扰,完全可能造成巨大的障碍。

  这次印尼卫星发射故障是发生在三级火箭二次点火阶段,也是在一个星箭飞的很高、很远的时段,故障发生后曾经一度失去跟踪,但是重新捕捉之后却发现卫星功能正常。就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在某个时间点上,我们的测控信号被干扰(或阻断),星箭没收到信号(或反应迟钝),失去联系,但是在自控程序下,星箭自动完成一系列动作,以至于卫星在重新回到航天人的视野时,居然“状态良好”!卫星制造公司先于我国航天重新捕捉,很可能是卫星有特殊的信号与制造公司联系。法国货的确不一般!
  至于敌对势力的动机,我认为可能有两个:


  第一、直接故意。
  测试已方干扰航天发射和在轨卫星的能力,刺探中国火箭、卫星的技术水平,刺探中国航天测控的反应能力,为进行太空战做准备。

  第二、间接故意。
  某些正在研究NMD、TMD的国家,很可能把中国的卫星发射看作是一次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把跟踪、锁定中国的星箭当成一次具备实战背景的技术测试和演习,因此,某些国家的大功率雷达有可能对中国星箭进行了过度过量的照射,从而形成了对中国航天测控信号的干扰。

  这是敌对势力两个最可能的动机,至于产生的中国航天商誉受损、经济上的损失和技术上的困惑等效果,可能是非刻意追求的意外收获。

  如果我的设想是真,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我们都知道,失去制电磁权,传统的空军将一败涂地,同样,失去制电磁权,新兴的太空军也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