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汉字整形浪费钱财令人心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09:59

晏扬:汉字整形浪费钱财令人心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06:35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晏扬

  截至8月31日,《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汉字整形迎来民意“审判日”。据《新闻晨报》9月1日报道,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将把接收到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国务院,最终由国务院决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样改。该司同时透露,鉴于目前外界反对的声音比较多,最后也可能不会改。

  有关部门将意见上报国务院,由国务院裁决,与其说是寻求“尚方宝剑”,不如说是给自己寻找台阶,以挽回一些颜面。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始于2001年,八年磨一剑,没想到的是,最后“难产”下来的竟然是一只耗子。44个汉字整形,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3000多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好笑吗?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在此过程中,多少学术经费花出去了,多少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浪费了,作为纳税人心痛不已,但作为主持者和参与者,可能乐在其中。

  电脑时代来临,语言文字工作趋冷,没有多少事可做,但总得找点事情做,否则某些机构有何存在的必要?岂不是要被裁撤或被整编?于是,“没事找事”对汉字进行整形,在批评者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在主持者看来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者可以炮制很多汉字整形的理由,并且很方便地申请到大笔学术研究经费,而且,研制时间不妨拖得久一些,以便与经费数额相称。现在,经过8年研制,钱已经花掉了,总得拿出一些成果出来,44个汉字整形方案便是花那么多钱取得的“成果”,如果“成果”一拿出来就被否决掉,主持者的面子何在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如何向各方交代、如何对得起那笔研究经费。于是,主持者毫无疑问地要选择固执己见,不惜与民意对抗,甚至不惜虚造民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汉字整形这场折腾背后的利益问题,认清这场折腾的“要害”所在。“要害”并不在于汉字整形有无必要,而在于其背后的利益与学术机制。君不见,如今有多少学者削尖了脑袋申请课题、项目,这些课题、项目有无意义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先把科研经费拿到手,若干年后,随便拿出什么“成果”应付一下,反正钱已经花完了。汉字整形之研制,莫过如此。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初立项时,不问问公众有无必要花那么多钱研制汉字整形,现在才来征求公众意见。想想看,如果此次汉字整形最后被否决,会有人为这次徒劳无功、浪费纳税人钱财的研制负责吗?恐怕不会的——绝对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