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为何只有“公务员压力大”?(新安晚报 2006-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25:19
为何只有“公务员压力大”?
□曹林
█ 童建明 【2006年07月18日】
杭州一家医院组织的调查显示:因为所承受的压力大,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接受调查的公务员中有心理问题的占近17%。
(《杭州日报》7月17日报道)
这是近一两年来第N次看到“公务员压力大”的报道了,跟以前一样,这条新闻一出来就遭到公众如潮的质疑:公务员压力如此之大,为何每年还有那么多人奔向公务员职位?而据中国压力报告显示,转型期的中国人充满压力,从失业者到农民工,比公务员压力大的群体多了去了,为何公务员身上那点儿压力被频频提上公共议程?
在我们的体制中,公务员是一个掌握着许多资源分配权力的特殊群体,有时有人能把这种资源分配权在潜移默化中转换成另一种权力———设置议程的权力:通过审批经费赞助学术会议、资助研究项目、设立专门课题组等方式,设置有利于本群体利益的公共议程。
来看看“公务员有更强烈孤独感”这条新闻,媒体报道说这是由某院院长牵头的课题《公务员人格特征与考核绩效及个体幸福感关系研究》的结果———医院为何要选择研究公务员这个群体,院长又何以如此重视这个课题?因为政府有关部门掌握着课题经费的审批权,研究什么课题拨多少经费需政府部门点头。在这样的审批体制下,为使课题顺利通过或争取到更多的课题经费,许多课题必然会把关注点放在作为经费审批者的公务员利益身上。如此,公务员压力的议程就不断被不同层级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设置出来。
搜索新闻资料发现,各地存在许多研究公务员压力的课题组———正是这些政府资助的课题组不时发布出一个个调查报告,在议程设置中营造出公务员压力很大的公共印象,凸显出公务员的“弱者形象”,或转移社会对公务员的批评。失业者和农民工的压力虽然更大,但他们手中没有经费,也就吸引不到反映他们现实压力的“课题”。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许多类似的景象,“高薪养廉”之所以不断被提起,在于一个个反腐重点课题的支撑;廉政账户、货币化赎买政策所以在一次次试错后不断被捡起,也在于专家研究课题的支撑———显然,也是某些权力之手掌控着反腐研究的议程和价值取向。
http://218.22.17.82/content/2006-07/18/content_100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