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错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8:06:14
虽然最近公布的全国住户收入调查结果,让人见到了住户的月均收入已比五年前平均增加了1.8%,达到5400元,但是这项每隔十年进行一次的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也显示月均收入最低的三成住户的荷包已经缩水了。
这反映了人们近年都在关心的一个现象,即国人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已经浮出水面,越来越需要受到正视。
一般用来测算收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情况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去年更创下新高,达到0.522,使新加坡可能已成为亚太地区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以国际一贯采用的标准来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达到0.4已是警戒线,0.4以下代表收入分配相对合理,以上则表示差距较大。然而,国际社会对于基尼系数是否是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均情况的最佳标准,至今仍有争论。
事实上,以基尼系数作为比较不同国家住户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也有其不完整之处。一来,各国都有本身的一套收集数据的方式,因此各国之间的比较就少了一个可通用的框架;二来,用来计算基尼系数的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其实更受住户的收入使用效率所影响。换言之,如果富裕的住户比贫穷的住户更能有效地使用他们的收入,基尼系数就会偏高,造成人们以为社会贫富差距很大的错觉。
再者,就如总理公署部长、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林瑞生日前所指出的,基尼系数只衡量住户的收入,并不包括政府与人民分享财富的计划,如对医疗保健、公共住屋、教育、公共交通等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津贴及收入缓冲,所以单看基尼系数的高低,并不能非常确切地反映出社会分化的严重程度。
他指出,如果以整体配套来看待新加坡人的生活素质与水平,我国社会分化的情况其实不比其他国家严重,也不如基尼系数所反映的糟。
尽管如此,以比值分析(ratio analysis)作为计算基准的基尼系数,仍不失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差距的最直接尺度,并且能预示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可能导致社会分化的情况。
因此,当全国住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2000年的0.49上升到去年的0.522时,人们和政策的执行者就绝对不可单凭它的不完整性而弃之不理,掉以轻心,否则必定会对国家的安定与团结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当社会渐渐倾向于只为富人服务,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度明显下降,而社会凝聚力又不断减弱等问题出现时,警钟再怎么狂响,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矣。
君不见当互联网这个“自由媒体”出现后,不少网民就在不作客观评断的情况下,透过网络留言来肆意批评政府和它的各项政策,显示了官民之间的信任度已不如从前。这对国家发展而言,是一个既不正常也不健康的社会现象。
新加坡是个在经济上极度依赖对外出口的国家,期望透过从倚重出口向以内需带动的经济转型,以改变人民的收入分配情况是不切实际的。基于客观的综合条件,舍弃均衡发展改而提倡效率优先的国家发展战略,便是政府为了使我国能从芸芸众国的竞争之中突围而出所作的务实选择。在这种战略之下,劳动力素质的差异、资源占有的差异、经济环球化的区域差异等市场化因素,便很快就反映在住户收入分配上的差异。
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政府应当先从体制着手,除了继续铺设更密更结实的社会安全网,也可调整目前的税收制度,如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或加征遗产税,但是此举又会使得富人不再将新加坡当作存放及利用资金的地方。
平心而论,以本地社会的价值观来看,民众其实也不奢望本地会出现像美国富豪沃伦·巴菲特那样,能捐出85%的身家来做善事的富人。只是,我们仍希望这些富人至少可以看在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稳定环境的份上,以自己比常人更强的赚钱能力去为社会多做点事,为促进这个让他们赚取了大把金钱利益的社会的安定,出份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