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玉瑶:“已阅”是一种网络版官腔(中国青年报 2009-8-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48:31
    宁波网民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网上回复,就两个字:“已阅。”网民戏称之“最牛区长信箱回复”。(8月16日《重庆晨报》)

    我虽然没在官场混过,但我知道,“已阅”这两个字,通常为官员所专有,多用于领导在小范围内传阅某种重要文件,属官场最稀松平常的书面语,无非是说——看过了!但仔细研究,却高深莫测,大有玄机,既模棱两可,又进退有据。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为以后的踢皮球埋下伏笔。反正我没有明确表态,出了事和我没关系,有了成绩,我也没曾表示过反对。总之,这“已阅”两个字大有学问,一般老百姓是没资格使用的。

    宁波网民向区长信箱反映行路难时说:规划上说某一条路近期要延伸跟另一条路连接起来,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实行?“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我们出行难的问题”。按说,政府已经作了规划,那么,如何具体落实,交通部门应该是最清楚不过了,遗憾的是,交通局什么也不知道。它表态说,信件所反映的内容已经超出区交通局的职责范围,所以不能给出具体承办意见——既然如此,实话实说不就完了嘛,何必拿“已阅”来打发老百姓?“已阅”之后怎么样?是行还是不行?政府的态度,似乎总不那么明朗,让人觉得是在猜谜。

    当初煞有介事地开通了区长信箱,即使是走走形式,摆花架子,也总得作出一点广开言路,倾听民意的样子,怎么弄到现在,连基本的套路都想省略?难道这区长信箱,一开始就打算糊弄老百姓吗?

    不知道具体操作区长信箱的有多少人,官有多大,反正是他们学会了打官腔,而且居然把官腔打到了网上,似乎以为自己理所当然地成了网民的领导。而网民却大多对区长信箱寄予了很大希望,以为通过区长信箱反映问题,更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已阅”的“回复”,实在令人失望,令人对政府的诚意和办事效率大加质疑。其实,就连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态说——“已阅”这个回复,简单机械,确实不妥。

    虽然如此,这“已阅”仍大可值得玩味。在一般人看来,所谓“已阅”,无非是说——“看过了”。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但官员却能够从中挖掘到丰富得多的信息。比如说,该区区长信箱负责人陈荣华就表示说,信件回复中的“已阅”,可以解释为“相关部门已知道此事了,会重视起来,采取相应措施”。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这些呢?唉,你不得不佩服这位负责人那超凡的理解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不过,一般说来,官员们都善于从错误中发现成绩,习惯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可惜,网民并不这么认为。大多数网民认为,“已阅”是光明正大的敷衍,是对群众的一种愚弄。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8/18/content_2809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