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12:35
作者:EDUCARER
一个网友的留言:
博主好,我也有一个小孩2岁半(和你家老大差不多),下半年我就想送他去幼儿园,因为我觉得他需要一个更丰富的环境。我遇到问题是,有两种不同理念的幼儿园,我不知那种更科学,或者更适合我小孩?希望博主帮我分析一下,我在幼儿教育上仍是学习摸索期,还没有学透找到自己坚信的一套主义,谢谢先!
一种是“自然童年橡果班”,老师是做了14年的幼师,她的主要理念是“李跃儿、孙瑞雪”,但不全盘是,应该更象你的建构主义,“创造一个丰富的、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约束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理念上我是比较认同的。
一种是冯德全教学理念的家庭式幼儿园,取名“孟母学堂”,老师自己生有两个小孩,大的已读小学,小的3岁,她说对大的小孩是按“孙瑞雪”的理念去培养,但发现不理想,而对小的,她按“冯德全”的方法去培养,到目前为止她觉得满意(能背很多经典,如三字经、中庸等),她原不是幼师,是因为2个小孩的缘故,改行做幼教,她开“孟母学堂”一方面也是为了小的儿子,她说等小儿子5岁后就送别的私塾去读,不上传统小学。因为离家近和想培养上幼儿园的习惯,我儿子已经在“孟母学堂”上了3个月的半天课,学会读“三字经、弟子规”和闪卡,如果他表现一般我也没什么苦恼,但他表现优异,老师一个劲表扬他的爱读书,回到家也很喜欢读这些经典,主动邀我们玩闪卡,很有成就感、很有兴趣的样子。
现在,我不知送他上哪个幼儿园,是去我认同的快乐成长的“自然童年橡果班”?还是目前小孩学得挺有兴趣的“孟母学堂”?请百忙中赠教,盼回复。
从这个网友的提问中,我想提炼出三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衡量孩子上幼儿园的效果是否“理想”用的是什么标准?
网友提到当地孟母学堂创办者的第一个孩子是按照“孙瑞雪”的理念去培养的,发现不理想,因此按照“冯德全”的方法来培养第二个孩子,并且到目前为止很满意(能背很多经典,如三字经、中庸等)。
这里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的效果是否“理想”存在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
比如:“效果理想”可能意味着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后考试成绩很优异;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中每天都很快乐;孩子在上幼儿园的过程中身心健康、发育良好;孩子在幼儿园背会很多东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和提高;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等等。
不同理念下的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是否认同这个目标就是父母的选择了。父母认为孩子在接受一定的早期教育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父母应该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如果父母期待孩子能够背诵很多东西、认识很多汉字、学会数学运算等,那么构建主义理念的幼儿园可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如果父母期待孩子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重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幼儿园是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特点和发育水平而进行课程安排的,那么“孟母学堂”式的早期教育就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孩子是否快乐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在给孩子每天放动画片的幼儿园里孩子一样很快乐,但这样的幼儿园肯定不能作为一个选择。
2. 以背诵记忆以及教师传授为主的早期教育和以构建主义为主的早期教育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
以背诵记忆以及教师传授为主的早期教育会强调孩子的背诵能力、记忆能力,学习大量的知识,这种早期教育的效果通常都会很明显,因为孩子都会有比较强的记忆能力,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习得大量知识(理解的或者不理解的),这些知识对于父母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以构建主义理念为基础的早期教育会重视孩子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这些能力很难像背诵古文经典那样可见,因此效果并不直观,美国多数幼儿园都是以这种理念作为基础的,参见博文美国幼儿教育重点—感官训练。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效果有没有好坏之分?对于孩子将来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早在1942年Dorothy Gardner就做过一个研究,对比以传授为基础的幼儿园和以构建为基础的幼儿园在课程效果上的不同,虽然研究结果表明以构建为基础的幼儿园对于幼儿成长发育更有益(Gardner,1942),但是随后选择传授还是选择构建的问题在幼儿教育领域仍然争论了十几年。过去二十年间,又有大量的学者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基本与Gardner最初的研究类似,以构建为基础的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从长远来看在学校的表现更好,尤其是男孩(Miller & Bizzell, 1983; Marcon, 1992);而以传授为基础的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知识上的优越性在上学后只能维持一到两年(Consortium for Longitudinal Studies, 1983)。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父母的参考,但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这些研究都是在国外进行的,因此研究的样本是国外的孩子,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评判标准也是国外学校的标准。这样类似的研究如果在中国进行结果会怎样并不清楚。
3. 在中国现有教育系统内,父母为孩子选择早期教育的困惑。
中国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大多数学校教育都是以传授知识作为基础的,对于学生的评判标准多是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中强调的教育目标是记忆能力、应试能力,虽然学校也会提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但是如果最终进入大学所依赖的只是高考成绩,那么除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其他教育目标很难在这个系统中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在幼儿教育领域,教育方法已经十分多元化,但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方法却相对比较单一,虽然出现了很多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倡导一些不同的教育理念,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还无法满足不同父母对于教育的不同的期待和需求。因此,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其实也要面临幼儿园之后的选择是什么?让孩子进入一个应试系统的竞争中接受所有的训练和挑战?还是让孩子进入一个国际多元化的教育系统学会生存、生活以及学习、思考的技能?按照构建主义思想培养出来的幼儿在进入中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时,其优势并不一定明显,按照背诵记忆以及传授知识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幼儿在进入国际化的教育系统时,可能也会显示出劣势。面对中国不够多元化的基础教育系统以及过于强调应试能力的评判体系,父母们如何选择早期教育方式的确是一个困惑。
除了以上谈到的三点之外还要提及一点:幼儿园教学理念的实施效果问题。幼儿园的教学理念是办园者所采取或信奉的理念,比如一个幼儿园自称是以构建主义的理念为基础的,但在这个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构建主义的本意需要父母的考量。构建主义并不意味着就让孩子傻玩,老师什么也不用教,而是意味着老师需要对每个孩子更敏感、更细心、更耐心、更有观察能力,老师能够做到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特点、发育水平提供不同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自己建立起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在评价构建主义的效果好坏时还需要考虑到实施构建主义的幼儿园是否真正传递了这种理念。
这位网友所面临的幼儿园选择问题实际上也是目前中国教育系统带给所有父母的困惑,这个困惑根源于目前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影响下的教育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根源上的问题,父母的困惑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只能希望我所做的以上分析能对父母们有所帮助。孩子的一生中父母要帮助他们做很多个决策,每个决策实际上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个未来是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考虑还是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考虑需要父母思考和选择,父母们在做每个决策的时候多获取一些信息、多听听或多观察孩子的想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