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华:陈调甫:为国家漆上自己的颜色(中国青年报 2009-8-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2:08:56
    陈调甫(1889~1961),苏州人,化工实业家,创下第一个国产油漆品牌“永明漆”

    外面炮火连天,一头白发的陈调甫躲在上海一间小屋里,终日摆弄些瓶瓶罐罐,蒸煮着红红绿绿、粘糊糊的东西。因为右手袖口常被磨破,妻子不得不将他衣袖截短。

    到第550次实验时,他终于研制出了一种醇酸树脂漆。他将其命名为“三宝漆”,并冠以品牌“灯塔”。这一年是1945年。

    4年后,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硕大国徽,用这种油漆着色。13年后,我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也选用这种油漆。而当58年后,涂着这种油漆的“神舟”5号升空时,陈调甫辞世已经有42年之久。

    谁也不会想到,1929年诞生在天津小王庄的“草台班子”永明漆厂,只有9间屋子、10名员工、几口大锅,却成为近代中国化工涂料的支柱。

    当时,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外国品牌的油漆,为了促销,许多商家都会在油漆桶中放进铜板、银元,油漆工刷完漆,就可以“意外”拿到这笔钱。但陈调甫对此不屑一顾,他上来就在技术上打主意。

    这个小工厂的老板,给各大学校长写信,要求推荐优秀毕业生,然后向应聘者寄发考卷,内容是设计并操作一个化学实验,并用英文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招聘办法,如今成了人力资源课程的经典案例。

    他还取消了当时最常见的工头制度,选出技术人员当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的工资是普通工人的10~20倍。而当时社会上盛传,这家公司有两个“20%”与众不同。一是每年从工厂利润中提取20%作为教育基金,培训职工。最困难时,陈调甫甚至卖掉自己的裘皮大衣,给一个在外面读夜校的员工交学费。另外还有“20%”是科研经费,用来买各种世界先进的仪器。

    工人们常见的场景是:旧房子里,衣服打着补丁的老板,坐在当时少见的、长相像今天电脑的进口“微型电子阅览器”前,广阅德文、英文的化工专业原文。

    经过3年数百次试验,公司终于研制出新产品。这种清漆经水煮10分钟也不会变色脱落,且价格大大低于进口同类产品。

    “永明漆”成了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品牌产品,陈调甫和永明漆厂因此蜚声全国,销量大增,公司还与美、英、日、荷、德等国的150多家厂商建立了业务联系。当时,国内木器店中同样一只书桌,若用的是“永明漆”,就能加价2元,而且供不应求。

    在读书期间,化学系硕士生陈调甫就曾因阅读有机化学专著,而被粗心的图书管理员锁在阅览室中。但他并不是书呆子,从实验室里抬起头来,他转身就成为一名擅长广告的生意人。他免费为华北的一列火车车厢喷漆,打上“永明”商标,类似于今天的车身广告,此后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铁路、各车辆工厂都使用永明油漆厂的产品,光是喷漆这一种,就占了永明漆厂总销售量的2/3。

    他还破天荒地在一家大饭店举行了全国喷漆展览会,工人一边给家具喷漆,一边泼开水,一时间,街头巷尾,众人皆赞“永明”。

    这个斯文的化学家还很硬气地给研发的新型油漆产品“磁漆”,取名“鹤牌”——因为当时日本磁漆采用的是“鸡牌”。“一定要鹤立鸡群!”他对员工说。事实上,“鹤”果然大胜“鸡”,随着“永明”的兴起,洋油漆在中国的市场日渐萎缩。

    陈调甫一生好学,他创办的永明图书室藏书很多,有关化工的外文杂志就有四五十种。为了补齐美国《化学文摘》这一套重要的工具书,他不惜重金从一位化学家遗孀手中买到缺卷。为了阅读外文著作,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还开始学习日语,每天清晨到庭院朗读,并在铁门上写下单词,便于记忆。

    1961年的一个早晨,他因心脏病复发,倒在未完成的《油漆字典》一堆书稿旁边离世。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8/12/content_2800891.htm

从玉华:陈调甫:为国家漆上自己的颜色(中国青年报 2009-8-12) 从玉华:陆智昌:为每本书穿上最合身的衣裳(中国青年报 2009-7-29) 从颜色看自己个性, 从玉华:父辈的“污点”不是下一代的胎(中国青年报 2009-7-8) 从玉华:生死线上的凝望(中国青年报 2009-7-8) 从玉华:“地王”频出的幕后推手(中国青年报 2009-8-3) 从玉华:杨端六:中立的货币学(中国青年报 2009-8-19) 从玉华:刘鸿生:和“洋火”作对的人(中国青年报 2009-8-26) 从玉华:院士增选名单泄密后的猜测(中国青年报 2009-12-9) 从玉华:院士增选名单泄密后的猜测(中国青年报 2009-12-9) 张申府:真相的颜色(中国青年报 2005-12-7) 大地上的颜色 日本弄不清自己国家的名字从何而来 我们到底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从玉华:驻京办、 8号窗口、恒源祥、城市的爱情心(中国青年报 2009-2-4) 从玉华:熊的解放:人的救赎之路(中国青年报 2009-9-16) 从人中的颜色、状况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信号 找找属于自己的颜色 从玉华:石挥——睡去的狂傲(中国青年报 2008-10-8) 从玉华:一场村级选举发酵的家仇族恨(中国青年报 2009-6-24) 从玉华:多余的十五年(中国青年报 2008-12-3) 从玉华:多余的十五年(中国青年报 2008-12-3) 从玉华:世上已无蔡元培(中国青年报 2009-7-22) 从玉华:世上已无蔡元培(中国青年报 200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