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最怕吃到“无情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27:10
 

  旧时广州过年时候,虽然孩子很兴奋,但是大人们却是胆战心惊。广州民间有个老习惯,正月初二开年,商店的老板把各店员伙伴都召集一起吃顿丰盛的饭,其中鸡是必有的一道菜,饭后老板挑选伙计,宣布各店员的去留问题。老板要想开除“店小二”,一般会选择在大年初二请员工吃饭,席间会用一只“鸡”做婉转的“代言”,老板先说一通“另谋高就”的客套话,然后举起筷子,夹着鸡头,郑重地放到某个员工碗里,这表示那个员工被解雇了。被解雇者在开市前须收拾被席而去,俗称“炒鱿鱼”,故广州人将开年席上所吃的鸡名为“无情鸡”。

旧时东家解雇员工一般会选择在大年初二摆上一道鸡宴

       1927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后,在商人与工人利益平衡上,政府开始倾向商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是1927年初发生的“年初二吃无情鸡”纠纷。1927年1月底,广东省政府就曲江县某商会请示“年初二商店有无去留店伴权力”一事做出认可决议,决议导致那年约4800工人遭到商家解雇,由此在广州引发了一场工人和商家关于“年初二问题”的权利之战。

       从1927年2月至1927年5月,工界和商界双方轮番向广东省政府请愿,工人一方要求广东省政府撤消决议;商家则要求政府维持决议。广东省政府就此事组织了仲裁委员会以图解决劳资纠纷,但九次会议后,工人年初二依然要吃“无情鸡”,直到1949年,这一在广州延续了百年的习俗才被取消。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奉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开除员工又换成了另外一种模样。原先吃“无情鸡”的含蓄、委婉、曲折,变成了直白、直接、一言了事。或许因为你说错了话,或者因为你做错了事,或者你怀孕了劳动能力下降了,都可能成为打工一族被解雇的理由。而这中间,老板或公司是不会准备“无情鸡”的,有的只是“你被辞退了”一句话,或是人事部一份简单的通知。效率至上的做派,市场竞争的规则,没有年初二这样的固定日子,什么时候老板点菜,员工就要什么时候埋单。

       回眸历史这么多年来,改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70多年前,广州现代商业社会只是刚刚萌芽,广州打工族每到年末已忧心忡忡,70多年后,现代商业社会已高度繁荣发达,广州打工族仍然在岁末提心吊胆。与70多年前相比,现代的打工者已学会了接受失业,并把“减员”视为“企业增效、革除无效劳动”的管理方式。而市场经济也让人学会了这样看问题,下岗了,要不是自己干不好,要不就是企业竞争失利所致,这是市场中优胜劣汰的结果。因此,不难理解,比起79年前广州的工人兄弟来,今天的大多数的失业者表现出更强的忍气吞声接受和面对的能力。观念一旦改变,曾被视为“吃无情鸡”的恶俗,到现在可以冠冕堂皇地成为企业高效管理的手段之一,它所遭遇的声讨也越来越少,兄弟,顶着压力鼓足干劲做吧,有份工作就很不错了。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愿意挤破头报考公务员了。因为公务员三个字,就意味着能捧着一份比较稳定的饭碗,至少不用担心年关刚过就去吃“无情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