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数学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06:41
股市里的数学题《证券市场红周刊》     搞证券研究的经常会碰到一些定量测算的问题。如果搞清了背景和思考方法,这些问题其实不难解答,也就相当于初中级别。最近就碰到两个例子,读者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做做看。 

  1.折价率30%的封闭式基金,如果分红比率为净值的10%,分红后折价率保持不变,那么宣布分红消息后,价格应该上涨多少?答案是4.3%。

  2.两税合并后,有些原来税率是33%的公司,可能降低到25%。如果用传统的股票估值方法,且忽略红利增长率,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多少?答案是12%。

  当然专业人员可以说上述答案未必惟一,因为每个问题的假设前提不同。比如封闭式基金如果保证每年把净值,而不是可分配收益的10%分掉,那么折价率不会继续维持30%,而是逐渐趋零,价格上涨幅度加快。又如减税的话题,有些学者撰文认为,这是可以导致经济和证券市场系列反应的大利好。即便就数学题本身而言,如果红利增长率不能忽略,那么答案确实要大于12%。

  几周前笔者曾在此写过一篇《让数学模型见鬼去》的文章,讨论了权证价值的计算。我认为,权证的合理价格是“正股价-行权价格”,而无需去计算期权的时间价值和波动价值。最近云天化分离债上市,权证行权价格是18.23元,正股价格21.7元,按理权证只值3-4元,但是分离的权证部分却在上市后一路涨停,4天后摸到了15元。然而这并不说明我的数学题做错了。如果我像那些一边开着老鼠仓,一边拿着别人的钱去捣腾的操盘手那样,手里的资金足够多,那么我也会油然而生出浪漫的想象力,把看中的股票或权证都炒上天,并且说出堂皇的理由。

  如果操盘手都用迂腐的学术研究的态度去玩股票,那么中国股市就会像某些“腐而不朽”的资本主义国家股市那样,经常处于市盈率20倍以下的状态。除了有能力不断追加投资的价值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从业人员及投机客等股市参与者,肯定无法接受太理性的市场。

  金融证券这门学科,在国外大学中多归类于理工科专业,如今国内也有把证券投资当自然科学看待的趋势。但实际上,大多数知名的股票投资大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财务金融知识,并不特别擅长金融数学和模型。投资大师们其实更多的时候,考虑的是人际间利益平衡、人性弱点、欲望和代价之类的问题,所以股票更接近于政治学而非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