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05:40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 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计划,把研究性 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一门课程单独设置,意义重大。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好地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在教师精心创设情境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注重过程体验相统一的过程化、情境化的教学。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 对学科产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在教学结构序列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和总结有机结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 ——研讨——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

1、创设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环境

(1)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要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习环境的创设,一是创设客观探究情境,包括各种实验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智能得到发展。二是创设智力情境,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 “最佳发展角度”,设置问题情境,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

(3)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中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

2、实施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要素

(1)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学完卤素以后,我们曾经设计了《碘缺乏症与碘盐计划实施》课题,提出了什么是碘缺乏症,它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碘盐的成分是什么,如何检验其真伪?如何有效 地使用碘盐,国家碘盐计划具体如何实施?目前普及程度如何?中学生在这一计划的实施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一系列子课题,供学生探索研究。

(2)探索研讨。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采用何种探究方式(亲身实践调研)、何种组织方式(小组或个人)、何种途径获取资料、何时完成等。按照计划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将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为完成上述课题,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请教生物老师和医生、做家庭社会调 查、请教卫生防疫部门、地方病办公室或通过网上查询等途径获得大量翔实的资料,经归纳整理,形成初步结论,为下一步总结提高奠定基础。

(3)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但了解了这些课题的内容,而且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篇论文,其中《食用碘盐造福人类》和《消除碘缺乏症人人有责》印发为宣传材料,下发其他各班学生学习,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收效良好。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 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为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有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高素质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高超的教学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