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1:37:28

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述评


2008-02-04 06:57:54 作者:谢俊贵 来源:医学教育网以来,一直遵循唯物认识论的理论范式从事社会学的研究,因而,注重研究现实社会问题成为他学术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这一特色也同样体现在他的网络社会理论的研究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西方信息化、网络化在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也许我们并不能作出如此结论,甚至可能认为卡斯特尔是在不着边际、想入非非地胡诌一气。事实上,当代西方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已远比我们根据对我国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了解的推测要发达得多。象卡斯特尔所提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在西方都可以找到具体的事实依据。况且卡斯特尔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包括许多的亲自观察而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的。他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的写作,其基础就是196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的许多具体的事实。美国依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奥鲁姆(Anthony M. Orum)认为:"他的一般讨论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世界在1960年代后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信息时代。由于三个独立的历史事件的'巧合',它偶然地出现了。这三个独立的历史事件是: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统制的衰落,尤其是苏联东欧的解体;一整套社会运动的兴起,从女权运动到环境运动,都基本上是为它的参加者和听众寻求认同和创造新的认同。这三个独立的历史事件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当然它们或多或少是同时发生的。"奥鲁姆具体介绍说:"三部曲第一卷讨论网络社会,并试图说明借由网络媒介的资本主义信息化的资本主义劳动的新时代和新类型如何。""第二卷研究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和大的变化,最后讨论了许多不同的文化运动。""第三卷考察了大的民族国家或中央集权下的经济统制问题,以及在它们的主权中的衰落问题。"奥鲁姆还提示:"我相信,这部书,这个三部曲,应该为任何想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并可能最终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的全球剧变的社会学家阅读,为我们每一个人阅读"(Orum,1999)。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说:"这是社会与经济方面十分重要的作品,或许是迄今还未有人写过的针对当前社会世界中正在进行的不寻常转化之最有意义的尝试"(Giddens,2001)。我国专文评析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兴起》一书的作者梁栋先生指出:"本书并不是追崇时尚的应景之作,其所要分析的正是日渐明显的新社会结构。在书中,卡斯特尔教授勾勒了网络社会的内在结构、逻辑关系,显示出网络社会的一幅完整图解"(梁栋,2001)。由此可见,卡斯特尔确确实实是非常注重对当前现实问题的研究的。

 

  2.超越已有理论。对信息化、网络化及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研究,在卡斯特尔之前,已有不少学者为之。象美国的丹尼尔?贝尔、阿温?托夫勒、约翰?奈斯比特、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日本的森田米津、山界屋太一,法国的西蒙?诺拉与阿兰?孟克,加拿大的尼科?斯特尔,英国的威?约?马丁等,都对此作过研究。其中丹尼尔?贝尔建立了"后工业社会理论";阿温?托夫勒提出了"超工业社会理论"; 约翰?奈斯比特提出了"信息社会理论";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理论";森田米津首提"信息社会"一词,并对信息社会的特征进行过讨论;山界屋太一建立了"知识价值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大都早于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了信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象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山界屋太一的"知识价值理论"等,还真真实实是一种信息社会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是属于未来主义的信息社会理论,是对他们当时所处时期之未来信息社会的一些预测,而不是对现实的、具体的信息社会的一种解释。而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不同,他的研究对象是现实具体的信息社会和现实具体的网络社会。卡斯特尔真正在著述之先具体看到了社会信息化和社会网络化的具体过程,看到了社会信息化和社会网络化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它各方面的具体影响,因此,他对已有理论的超越首先在于他的现实的社会理论对预测性社会理论的超越。另一方面,卡斯特尔还提出了理论色彩十分浓重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范式,如信息主义、信息主义精神、信息资本主义等概念和网络社会的信息技术范式,揭示了当代社会文明和社会变迁的信息技术逻辑及网络逻辑。他还依据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信息主义与信息主义精神、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论。正因为如此,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评价卡斯特尔的《信息时代》三部曲时说:"我们正处于剧烈、迷惑的转变时期,或许代表着在整个工业年代之后已经前进移动的信号,然而在此却充斥着对信息社会软弱无力的描述,以及对后现代主义和大量社会诠释的空虚描述。

由此可知,曼纽尔?卡斯特尔的三卷作品试图描绘出信息时代社会与经济的动力重要性,他绝对可与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相媲美"(Giddens,2001)。卡斯特尔的导师、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教授阿兰?杜罕认为:"卡斯特尔之杰作重新发现了现代社会科学最高的野心,发现以新技术与经济文明所产生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转化来替代对人性的研究"(Touraine,2001)。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戈斯达?埃思平?安迪生指出:"被称为'当代的马克斯?韦伯'的卡斯特尔,其关于网络社会的著作引起极大反响。无疑他试图超越'通常'社会研究,发掘新兴社会秩序的完美形式和主题"(安迪生,2000)。

  3.引起重大反响。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出现的一种信息社会学理论,这种信息社会学理论一经问世,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学术和社会反响。这种反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许多社会学家的关注和好评。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杜罕、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戈斯达?埃思平?安迪生、美国依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奥鲁姆、原国际社会科学学会会长、现任巴西总统的圣保罗大学教授费南多?H?卡多索等国际著名社会学大师都对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及其著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推介。费南多?H?卡多索(Fernando H?Cardoso)说:"一部杰作,揭露当代文明系统之逻辑,厘清信息化社会之意义,本书对社会科学造成巨大的影响"(Cardoso,2001).阿兰?杜罕认为:"本书将成为21世纪之经典"(Touraine,2001)。我国较早关注并介绍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的学者崔国保博士认为:"卡斯特尔的这三本书对信息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动态进行了总体叙述,分别从信息技术革命、信息化经济和全球化的过程、全球经济的文化、习俗和组织、工作和就业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在网络社会中出现的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形态,并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建议。他的学说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崔国保,1999)。第二,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著作还得到了出版界的青睐和出版传播。例如,卡斯特尔的《网络时代的兴起》一书,1996年由Blackwell Publishers Ltd首次出版后,十分畅销,于是该出版商于1997年重印三次,1998年又接着重印了三次。此外,世界其它国家的出版商也纷纷要求翻译出版该书。我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最近也在组织翻译出版该书。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该书在我国很有热销的希望和可能。我们可以这样说,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是世界上目前影响最大的信息社会学理论之一,而他的网络社会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世界目前影响最大的信息社会学著作之一。

  当然,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也不是十全其美的。首先,卡斯特尔虽然注重概念的创新,这是一件好事,但他所采用的某些术语有时显得比较模糊,不易为人理解。例如,信息主义、信息主义精神、信息资本主义、信息城市、流的空间、无时间之时间这些词语,在卡斯特尔那里,就不完全是一些经过明确定义的概念,在严格意义上它只是一种抽象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表达。其次,卡斯特尔虽然研究了信息时代或者说网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问题,但它进行分析研究的视角有时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而不完全是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正因为如此,他所探讨的问题不少是信息时代或者说网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再其次,卡斯特尔虽然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但他的主要着眼点和着力点却在城市社会。卡斯特尔除了是一个信息主义者之外还是一个城市主义者,他最为了解的是城市,最为关注的是城市,他的理论中饱含"城市中心论"的思想观念,这与他早年专事城市社会学研究不无关系。最后,卡斯特尔虽然是一位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社会学家,但其思想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是有较大出入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卡斯特尔的信息社会理论和网络社会理论的时候,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重要参考文献:

1. Castells, M. And Ipola, E. 1996,Epistemological Practice and the Social Science. Economy and Society,Vol.5.No.2
2. Castells, M. 1977,The Urban Question: A Marxist Approach. London: Edward Arnold
3.Castells, M. 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Movemen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Castells, M. 1985,High Technology, Spaced and Society.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5.Castells, M. 1989, The Informational City: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Urban-Regional Process[M].Oxford: Blackwell
6.Castells, M. and Hall P.1994,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Twenty-First- Century Industrial Complexes. London: Routledge
7.Castells, M. and Yuko Aoyama,1994, Paths towards the Informational Society: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G--7 Countries, 1920-1990.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Vol.133,No.1
8.Castells, M. 1996,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Oxford: Blackwell
9.Castells, M. 1997, The Power of Identity. Oxford: Blackwell
10.Castells, M. 1998, End of Millennium. Oxford: Blackwell
11.Borja, J. and Castells, M. 1997, Local and Global: The Management of C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ondon: Earthscan
12.Orum, A. 1999, The Review on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3: End of Millennium. Contemporary Sociology,(1)
13.Giddens,A. Cardoso,F.H. Touraine,A. 2001,http://cnurl.sina.com.cn/
14. (加)戈斯塔?埃思平?安迪生. 2000,论两种社会的社会学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9)
15.(加)尼科?斯特尔. 1998,知识社会.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6.崔国保.1999,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崔国保.1999,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8.邓静、孟庆民.2001,新城市发展理论述评.城市发展研究(1)
19.黄少军.1999,服务业与经济增长.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梁 栋.2001,为信息时代命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
21.阎小培.1999,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
22.文军,1999,90年代西方社会学视域中的全球化理论评析,广州:开放时代,(5)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9 7 3 1 2 4 8 :
----------文章查询---------- 关键字:
专题集锦
  • 自由主义及其他
  •   信仰与理性
  • 印度之路及其他
  •   大学与教育
  • 章怡和倾情之作
  •   龙应台文选
紫金博客
  • 传播学者
  • 网传专家
  • 媒体记编
  • 博士园地
  • 硕士园地
  • 本科园地
  • 作家文选
  • 网路传情
  • 紫金编辑
...>>>更多 学生园地
  • 研究方法
  • 毕业论文
  • 考研试题
  • 网页设计
  • 视频分享
  • 实用工具
学术资源
  • 传播学
  • 新闻学
  • 广告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人类学
  • 符号学
  • 语言学
  • 教育学
  • 文学
  • 历史学
  • 哲学
  • 政治学
  • 经济学
  • 法学
  • 生物学
  • 文化研究
  • 英语研究

关于我们 | 内容导航 | 站务规则 | 投稿须知 | 博客用法 | 编辑ABC | 顾问风采 | 站长简介 | 合作事宜 | 友情链接| 紫金网顾问:闵大洪 彭兰 李幸 杜骏飞 张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