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鬼市"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37:58

潘家园"鬼市"传奇

“鬼市”源于“不做人专做鬼”的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拿出来卖,谓之“见不得光”。旧时的“鬼市”就在一片空地儿上,没有灯光照明,逛“鬼市”的人或提着灯笼,或打着火石,光亮幽幽,照着来往人影飘忽不定;更有奸商乘着黑暗卖一些见不得人的赝品,买与卖全在黑暗中进行,双方交易全凭一厢情愿,因此“鬼市”的名号就逐渐传开了。
■古玩行里名头大
北京“鬼市”百年前有好几个,用行内人的话讲,去那里是为了淘宝。曾经名噪一时的天桥、西小市、高粱桥、朝阳门外、报国寺、隆福寺等等,如今基本都烟消云散了,但潘家园却延续至今,而且名扬海外,早在1995年,这个北京的旧货市场甚至已经出现在欧洲的旅游地图上。
据说北京潘家园“鬼市”很有些来头,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大量的皇宫珍藏流入市井。尤其是清亡后,皇宫贵族的纨绔子弟,朝廷官宦的妻儿老小生活陷入困境,不得已纷纷开始变卖家中宝贝,这些人专拣偏僻黑暗的“鬼市”站街,有收藏古玩癖好的人往往能淘到难得一见的珍品。
早些年,在潘家园“鬼市”捡漏发大财的故事经常发生。有人花150元买个瓷瓶回家,签定发现此乃宋代官窑宫廷御用之物,价值300万;有一位老人花了20块钱买下了一件刻有铭文的元代景德镇彩瓷高脚杯,后经鉴定那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还有人花300元买个陶俑回家,专家签定为北魏时期,价值连城不可估量。最近几年发生的捡漏传奇当属有位收藏者在潘家园以1000元的价格淘得一本经书善本,后经鉴定,这本经书每一页的价值就高达10000元。
当然,这些都是幸运者的收获。更多怀着捡漏心态来潘家园“鬼市”的人,结果却是买到赝品假货,大把的钞票就算交了学费。想淘到好的宝贝,没有很深的“道行”肯定会撞上“鬼”。这里的“水”很深,高仿赝品遍地都是。如果只是图个喜欢,真的假的买回家也无所谓。如果想捡漏发财,那可得把眼睛擦得亮亮的才行。
一位潘家园“老鬼”(鬼市常客)告诉记者,早在二十年前,“鬼市”真的是很出活儿,意即好东西现身,只要你来得早,什么好玩意儿都可以看到。现在找到一件真正的稀罕物件儿太难了,满眼一望,琳琅满目的,但是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
“老鬼”当年入行的时候也没少交学费,只是现在不愿意提及。“老鬼”用一句股市用语告诫想入行的玩家,“鬼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老鬼”相信人与宝物是有缘份的。如果天天抱着捡漏一夜暴富的心态闯“鬼市”,那你最终真的会闯入“鬼门关”。
“老鬼”建议,瓷器、陶器、古画、古玩造假作旧的技术已经很高明,普通人很难辨出真假,潘家园“鬼市”上出售的也大多是这类物品,初入行者最好不要碰。而一些老照片、老镜框、老唱片、老乐器、老钟表,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真品,虽然市场近几年升值潜力不大,可老东西有它的不可复制性,必然有升值的那一天,作为初学收藏的人来说,不妨先从小门类入手。
■“鬼市”五趣
5月9日恰逢周六,这是潘家园“鬼市”开张的日子,记者于凌晨4点到达潘家园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粗略总结,共有五趣。
虽然“鬼市”人头攒动,但是偌大的市场却并未出现人声鼎沸的吵闹。用“一个马扎一口箱,一块破布走四方”来形容潘家园“鬼市”上的卖家很是恰当。卖家租好地盘,将一块布铺于地上,从箱子里倒腾出一个个用报纸包裹的物件儿,一字儿排开生意便算开张。买家光顾,挑三捡四,悉听尊便,绝不高声叫卖。因此,上千个摊位的潘家园“鬼市”竟然听不到任何叫卖的声音,因为那是旧时传下的规矩,现在也不能破坏。此乃一趣。
在潘家园“鬼市”买卖东西,除了部分买家需要准备放大镜之类的物品,买家卖家共同的必备物品就是各式手电筒。眼下已入初夏,“鬼市”营业的时间凌晨4点30分,此时天已大亮,而冬天正值午夜时份,如果此刻来“鬼市”,虽有大灯照明,但仍旧是荧光一片,有如歌星演唱会那般气势非凡。此为二趣。
潘家园的“鬼市”上很多人除了备有小手电筒,还有的一个“装备”就是俗称褡裢的布口袋。这些人首先仔细研究相中的物品,一旦成交,马上把自己心仪的宝贝放到布袋子里。旧时的褡裢有两个兜,可以前后搭背在肩上,现在只是一个粗布口袋,样式变了,功能却是一样的,在“鬼市”上看到手拿布袋的人,老“鬼客”就会知道,那些都是收藏迷或者资深玩家。此为三趣。
东北和山东等地买卖牲口谈价钱不用说话,买卖双方各人一只手在一个棉袖套里讨价还价。在潘家园“鬼市”,小物件儿的交易讨价还价,你来我往,大大方方不怕旁人听见。而买家相中卖家价值较高的大物件儿,双方就开始“咬耳朵”。只要看到有两人在那里小声嘀咕,这个买卖十有八九就算做成了。此为四趣。
潘家园“鬼市”除了是行内人的天下,国内外游客中的收藏爱好者也将逛“鬼市”列为北京之行的重要内容。这里不少“老鬼”甚至学会了用英语、俄语、日语做起了外国人的买卖。守着一堆土得掉渣的老物件儿,操一口时髦的加州英语。此乃五趣。
■“老鬼”多为华北东北人
潘家园“鬼市”1992年自发恢复以后,每到周六下午就有京郊、天津、河北、内蒙、东北等地的“鬼客”驱车来到潘家园收藏市场,星期日凌晨挑灯买卖。而有了双休日之后,买家卖家一般周五晚上或者周六凌晨就来到北京,周六周日可做两天的生意。
天津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大都市,因为历史上自清朝末期天津开埠之后,很多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移居天津,古籍旧刊存世较多,因此天津人卖得最多的是些文化藏品;内蒙和山西人卖得最多的则是带有明显西域风情的旧物收藏;东北人卖的东西则很杂,字画、玉器应有尽有;河北人除了在此贩卖铜器、石刻,近代的工艺品如麻核桃、铁树果等等也都拿来出售。
潘家园“鬼市”真正卖货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的凌晨4点30分开市,到早上8点,此时真正的淘宝者和贩卖者最为集中,而八点以后“鬼气”散尽,淘宝者和外地贩运者不管是否买到好货都已离开。此时,外地游客和本市不愿早起的收藏爱好者才姗姗前来,或看稀奇热闹,或买些自己的收藏回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曾在这里买了一把民国的小锡壶,在回忆录《亲历历史》中,她还专门提到了这段经历。
随着收藏热的日渐升温,潘家园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平均每天有四五万人次的游客光顾这里,周末更是超过十万。据统计,潘家园旧货市场年交易额超过4亿,年利税2000多万元。从占地规模、商户数量、交易额、客流量等每个方面来讲,堪称全国旧货市场第一,被誉为“全国种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全国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摘自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