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军之死与国企重组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40:53
叶檀
【该文章阅读量:160次】【字号:大中小】
中国国企重组的过程中,出现一幕悲剧。7月24日,中国著名民企建龙集团重组通化钢铁集团时遭职工反对,委派到通化钢铁厂的总经理陈国军被围殴致死。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国有控股的通化钢铁厂重组过程被迫停止。
这一悲剧事件让我们看到民企控股国企的艰难。
民企控股国企面临着舆论与民生的双重压力。
如果是宝钢等中国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收购通化钢厂,不会遭遇国有资产流失等质疑。引发此次群体性事件直接原因,系吉林省国资委7月22日向通钢集团高层传达的增资扩股决定: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
改制过程从2005年开始,当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近12亿元正式收购原通钢集团,并组建吉林省省属最大企业新通钢集团,注册资本38.81亿元。在新通钢集团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的股权,华融资产经营公司持有14.6%的股权,浙江建龙钢铁公司持有36.19%的股权,通钢集团管理层持有2.57%的股权,实现了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通化钢铁厂拥有总资产268亿元,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能力,在2006年实现利润4.7亿元人民币,2007年实现12.7亿元人民币,建龙出资额谈不上高。由于今年钢铁行业形势好转,通化钢铁厂可能摆脱困境,引入民间资本不再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在于,通化钢铁厂控股股东吉林省国资委曾经与著名大型国企上海宝钢集团、中钢集团等多家国内钢铁企业接触,试图寻求其他企业重组通钢集团。然而,通化钢铁厂各家企业有些担心资金投入较大,没有能力收购;有的虽然有能力收购,又提出了无偿划转国有股权、弥补2009年以来12亿元亏损、调整通钢集团高管人员等要求。事实上,通化钢铁厂虽然是省级重点企业,就全国范围而言,规模不大,在铁矿石等资源方面不占优势,也没有上市公司的发生,所以,大型钢铁企业的出价难以符合当地政府的预期。控股股东认为合理的价格,似乎并没得到职工的认可,而职工也没有在谈判过程前后获得充分的信息与应有的尊重。
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大量职工的利益被漠视,这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比比皆是。在中国《财经》杂志上,与通化钢铁厂重组并列在一起《阜阳一老国企改制引纠纷 上访职工被指敲诈勒索遭刑拘》的新闻,讲的就是安徽省阜阳市酿造厂,在2006年改制时,国有资本退出导致职工利益受损,职工集资凑钱进行上访的事件。在另一些案例中,原国有股东贱卖资产,与新股东分肥的事件也层出不穷,这最终导致了2005年中国规模极大的国资流失大讨论,国资流失成为官商腐败的同义词,遭全民痛恨。一些民企的贪婪与官员的贪腐结合,导致国退民进之路遭受广泛的质疑,这两股力量的结合反而吞噬了民企的前进之路。在2004年宏观调控后,民企进入国企的大门越来越窄。
进入国企的民营资本希望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不幸的是,国企往往冗员众多,产权关系复杂,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陷于利益纠纷的泥潭。国企并未走上彻底的市场之路,在金融危机之时国企员工的就业岗位得以保全,退休后可以得到政府补偿的退休金,一旦走上民营之路,所有的国企隐形福利将全部消失,对普通职工而言,是个重大损失。
以通化钢铁厂而论,从2003年开始,就剥离了34家辅业单位、17所自办学校、6个公安管理机构和离退休管理、“三险一金”、公益性资产全部移交地方管理;员工、干部的身份置换全部完毕。而建龙集团参股后,市场化力度更大,2008下半年开始钢铁行业低迷,通钢集团连续亏损,一再限产,而员工工资也减到每月人均300元,建龙控股后,员工担心发生大面积裁员事件。利益纠纷到达你死我活的程度,被围殴致死的陈国军成为改革祭台上的羔羊。
我们无法忽视这场悲剧的主角,也不应漠视职工正当的利益诉求,更不能因为重组过程的利益纠纷,就放弃中国大型国有的市场化进程。国企员工的身份红利,最终将降低社会整体的运作效率,并导致新增就业人口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
改良也许是国有企业重组的最好办法,政府加快社会保障的改革步伐,以免国企职工离岗等于失业、等于失去保障,扶持新的有竞争力的市场型的企业,逐步稀释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作到信息的公开与利益分配的大致均衡,才能防止类似于通化钢铁厂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FT中文网      来源日期:2009-7-28       本站发布时间:2009-8-1
【关闭窗口】【 打印稿】【E-mail推荐】【我要评论】

·蔡定剑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拿什么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首长来了
·华炳啸:自由何以成为必然?
·抗议吉林通钢重组 职工打死...
·开创民主理论新路向
·十七届四中全会或对官员财产...
·王占阳:古巴社会主义、世界...
·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到社会主义宪政
·怎样看待社会意识多样化与指...

·自由无罪,爱国何辜?
·杭州飙车案胡斌狱中回应:我...
·“真假胡斌”案,各位导演歇歇吧
·“三个至上”与法治理念
·“语文”六十年:从“工具”...
·陈国军之死与国企重组困境
·俄罗斯“灰色清关”的制度逻辑
·群体性事件倒逼官员问责
·小学生监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
·流动摊贩要不要办工商登记?

(19)自由无罪,爱国何辜?
(4)“三个至上”与法治理念
(3)陈国军之死与国企重组困境
(3)合法表达渠道不畅,煽动才有作用
(3)开胸验肺这一刀该砍在谁身上
(2)小学生监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
(2)一切都来自土地:中国的土地制度
(2)“语文”六十年:从“工具”...
(1)突发事件增多考验各级政府 ...
(1)秦晓等: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

·三谈财产公示
·俄罗斯“灰色清关”的制度逻辑
·自由无罪,爱国何辜?
·革命、制造革命和反革命
·优化人大代表素质及结构刍议
·扑朔迷离的量刑
·自由与自在
·“问题局长”何以成为“不倒...
·江湖雀语:今日新闻说打人
·“应声虫型智库”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

陈国军之死与国企重组困境国企改制应平衡各方利益群体通钢悲剧呼唤工会新政吉林通钢喋血事件 提醒企业重视员工利益通钢悲剧与国企改制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