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可能的泡沫破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25:26

应对可能的泡沫破裂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7月29日 16:27  共有19条点评
  • 打印
  • 推荐
  • 收藏
  • RSS
  • 分享
  • 单页阅读
字号: 若宽松货币政策不可逆转,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把天量资金引导至那些对长期经济更有效益的领域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瑞士信贷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不知不觉中,上海A股的成交总金额又回到每天逾2000亿人民币的水平,与2007年底股市严重泡沫时已经差不多。现在不单是股市热,房地产也热,笔者听上海的同事说,上海浦东的房价已比今年初上涨了三分之一还多。

  同期,中国上半年的名义GDP增长只有3.8%,远低于去年上半年19.8%的增幅。如此大的降幅反映出在中国实体经济中通缩压力仍非常大。实际上,比较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在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除了投资增幅在2009年上半年高于2008年同期外,出口明显下降,消费增长则逊于去年。

  在上半年的高投资增长中,政府的基建项目和国企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充当了“主引擎”。事实上,与政府相关的活动是实体经济中最强大的部分,若没有这份投资力量的支撑,实体经济状况远比现在差。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很可能联想到资产价格的上升和资本市场的繁荣,与现行的宽松金融政策的关系非常大。从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这12个月中,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从17.4%同比上升到28.5%(加速超过11个百分点),贷款增幅则从14.1%上升到34.4%(加速超过20个百分点)。透过银行贷款和货币发行机制,大量资金已流出了银行系统之外,而名义GDP,这一反映实体经济的最佳指标,则增长缓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些资金已从各种渠道进入了资产市场。

  在未来一两年内,全球经济还未完全复苏,同时,CPI亦因为产能过剩而很难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央行纵有意愿,亦很难得到社会各方支持来根本改变现在这种宽松的金融政策。这已经不是央行应不应该收紧金融政策的问题,而是它会不会这么做。

  纵观过去几年中国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可谓事事以增长为先,故指望中国政府在增长势头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收紧银根,近似于奢望。因此,可能今天的中国楼市和股市还不完全是个泡沫,但所有形成资产泡沫的条件已经存在,它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若我们读过一些世界经济和金融历史的话,都知道虽然资产泡沫在酝酿的过程中,它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一定刺激作用;但在泡沫破灭后,它的后遗症十分惨痛。1990年后的日本,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东南亚和未来五年至十年的美国都是明证。

  因此,若宽松货币政策在较长时期内不可逆转,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把天量资金引导至那些对长期经济更有效益的领域, 而不是让全民炒房和炒股。

上一篇: 地方狂热后的负债问题
下一篇: 资本金比例下降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