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 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23:45:06
虽然教育部有规定,作为已经完成校方规定学业及论文答辩的学生,有权力领取属于自己的毕业证,校方无权不发放毕业证。但仍有一部分合格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因为他们没有签毕业协议。
其实,这不过是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而采取的非常手段。被这个叫做就业率的数字“卡着”,学校就卡着学生的毕业证。合理不合理不说,反正学校把这个数字看得很重要。
学生呢?只好为了毕业证,先随随便便把自己给“卖”了,有的人甚至在学校附近的小店签了份假协议,反正学校要的就是协议书上的章,学生被啥单位录取了是不需要管的。这不但是因为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管不了,而且学校也不会在把学生推出校门之前还自找麻烦。
学生就业率的数字高了,学校以后不仅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更加理直气壮,还可以在下一年的招生广告中骄傲地写上“就业率”如何高。他们之所以要这个,自然是因为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能带来什么。这恐怕也是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的最后一课了。
学校表现出的对就业率数字的崇拜其实正揭示着目前高校存在的诸多症结,像升格更名风、论文崇拜、博导泛滥等等。这所有的问题共同指向一点,即学校越来越脱离实际,离教育本身越行越远。什么能吸引眼球,什么能提高学校的所谓知名度,学校就在哪方面下工夫,教育已经不再是学校的核心问题。
因为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MBA毕业生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尽管他们的学业早已顺利完成。为了拿回本该就属于自己的一纸证书,一些学生只得无奈地找到一家外地单位挂靠,签署一个“莫须有”的就业协议。
《新京报》报道说,学生们怀疑,学校此举是为了维护就业率。据称,2005年该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3%,而按照要求,今年的就业率要超过去年。
据介绍,6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MBA应届毕业生赵国荣,前往校MBA管理中心办公室领取毕业证。但这一次,他又扑了个空。因为没能找到单位签署三方就业协议,校方不肯向赵国荣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在6月28日,赵已经接到了离校通知书,宿舍的钥匙已经上缴。在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因为没能就业而拿不到毕业证的毕业生,不止赵国荣一人。
领毕业证遭拒
报道说,6月30日这天,赵国荣在MBA管理中心办公室门外足足站了五分钟仍不肯敲开办公室的门。“多次领证遭拒,自己心里已经有阴影了。”“不行,领导有交待,你这样的情况,不能发放毕业证。”随即,赵国荣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位值班老师委婉地告诉赵国荣,希望他快点把工作的事情解决完毕,否则将无法领到毕业证,如果赵国荣对此事想不通可以去学院党委反映。
“我要是给你毕业证,我的工作就没法干了。”临走时这位老师向赵国荣解释说。
“平时关系都很好,这不是他个人的事情,我再找找看”赵国荣称,大家都知道,“这是制度的事情与人无关。”
随后在学院办公室,赵国荣与办公室内的一男一女两位老师,就校方为何不发放毕业证一事,进行了交涉,期间赵被告知,因为他没有就业档案及户口尚未迁出,所以目前不可能领到毕业证,他们这样做是依据校规执行,对事不对人,希望赵能够理解。
赵国荣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作为已经完成校方规定学业及论文答辩的学生,他有权力领取属于自己的毕业证,校方无权不发放毕业证,他无法理解校方的行为。他说,因没有工作没领到毕业证的学生不止他一人。
小道消息成真
包括赵国荣在内的多位毕业生认为,学校之所以对未就业毕业生暂缓发放毕业证,是为了保证就业率。
赵国荣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这一届学生共计八十余人。今年6月中旬,他们这届学生陆续完成了所学科目的考试以及论文答辩后,先后开始找工作。由于这届学生毕业恰逢教育部将研究生学期改为两年,因此他们和2004年入学的研究生同时就业,“就业压力空前”,很多毕业生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据毕业生李强回忆,早在6月初,一条小道消息已在学生之间不胫而走——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将对没有就业的学生采取暂缓发放毕业证的办法敦促学生就业。
起初他以及十余名尚未就业的研究生,并不相信这条消息会是真的,于是依旧按照校方安排,于6月25日前后,按照教育部规定与校方签署了档案暂时保存在学校的协议。
此后三天,未就业学生的担心变为现实,6月28日,他们在领取毕业证时,被告知因没有就业且未办理档案迁出手续,校方将暂缓发放他们的学位证以及毕业证。
李强认为,档案保存在何处、是否就业、毕业证发放,三者之间毫无联系,然而学校却把三者纠缠在一起,用意很明显,就是通过毕业证的暂缓发放,对未就业的学生施加压力,保障学校就业率。
6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称,矿业大学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压力很大”。她说,按照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2006年的就业率要略高于2005年的同期,而2005年矿大的研究生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9.3%,“通过数据就可以看出,学校今年的就业工作艰巨”。此外,各专业的就业率与该专业次年申请招收学生的比例息息相关,所以从学校到各专业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每个学院都是一把手带队,“明确就业目标,落实责任。”
这位老师说,按照常规,7月份前后学校就会将就业率上报,“学校的压力大,自然就会出台一些措施,以求尽快解决学生就业。”“教育部对我们学校的就业率很满意,还表扬了我们。”6月30日,管理学院一位老师曾对赵国荣说。
但在7月4日,对于不发就业证是为了维护学校就业率的说法,管理学院办公室一苗姓老师和另一位工作人员均予否认。他们同时拒绝对这一事情发表看法。
与校方交涉未果
“只要毕业生不挑剔,就都能找到工作,就业几乎达到100%”7月3日,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一老师说。这一观点遭到了李强的反驳。他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有留京的机会,大家在找工作时会带有选择性,“找工作多挑挑,等一等,很合理”,但没想到学校却不认同学生们的想法。
几位毕业生回忆,自学校暂缓发放毕业证开始,被扣毕业证的学生们随即与校方进行了激烈交涉,其间还有学生向教育部举报此事,但未见回应。
此后,在大家的要求之下,学生会一学生干部李龙与校方进行了协商。但协商当天,该学生干部即转达了学校对此事的看法———不就业毕业证肯定会暂缓发放,“因为就业率对管理学院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7月3日,已经返回老家的李龙证实,自己曾与校方交涉了发放毕业证一事。李龙没有否认有关“学校缓发毕业证是与就业率有关”的说法,只是不断强调,校方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校内签署假协议
“拿不出毕业证,谁相信你是研究生?”中国矿大管理学院2003届研究生周亮称,因为拿不到毕业证,直接影响了他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多位学生表示,为了领取毕业证,学生们费尽了心机,有些人甚至不惜签署假协议以尽快领取毕业证。
李强称,大约在6月28日前后,在管理学院办公室门口,来自河北的一家人才交流中心举办了一次集中签署就业协议的专场活动,“好多学生,都签了这种没有就业单位的协议。”
在这次活动中签了协议的学生均被告知,他们的档案将被挂靠在交流中心下设的一些公司,签署协议后,因挂靠公司并不存在,所以学生不用上班,也无需缴纳违约金。
当时因他想留在北京寻找机会,所以并未与石家庄人才交流中心签署就业协议。
对于李强的这一说法,未能获得证实。
“我妥协了!”7月3日,赵国荣将一份没有人事部门签字的就业协议,交给了管理学院办公室,随即领到了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我已经就业了,但到哪里上班哪?”他说,这份协议上的盖章单位,也是通过家乡的人才交流中心找的挂靠单位,不需要去上班。但这意味着,赵国荣的户口和档案将打回家乡。
为工作一直在外地奔波的王建平称,从6月15日到20日的五天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学院老师的电话。
“白天打晚上打,让我一定要出具一份用工证明传真给他们,否则派遣就有问题。”为了领取毕业证,他最终找朋友帮忙,以朋友公司的名义开了份用工证明。“他那个公司特别小,都快倒闭了,我根本不会去那里上班,不过是应付学校的催促。”王称。
“毕业证与就业无关”
对于此事,管理学院办公室苗老师7月4日称,作为学校的员工,他只负责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学校暂缓发放毕业证的行为是否合理,他不想多说,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些学生在领取毕业证后,就再也不来学校索取档案,大量积压的毕业生档案已给校方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多压力。
“我们不会无故扣留学生的毕业证,如果他们想要毕业证可以来领。”苗老师认为,学校目前所执行的政策,完全是在为学生着想。但苗随后又表示,对未就业学生的毕业证如何发放,仍需请示领导。
7月3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宣传部一男性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对此事不知情,有关事宜可以直接找相关院系咨询。
而教育部的一男性工作人员称,按照规定,学生只要完成学校规定课程,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与就业与否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会把事情汇报给上级领导,然后直接与矿业大学接触,尽快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