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芒老师教学设计研究的十个方向 :: 路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17:52

  读李芒老师教学设计研究的十个方向   - []

Tag: 教学设计

  新理论和新观念的引入均能在一定程序上调整教学设计的理念,从而动摇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
一、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二、活动设计理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是以活动的形态存在,设计教和学的活动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社会建构主义就让为人们需要通过活动使学习的各个要素建立有机联系,从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三、关系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关系型的动态思维是从实体思维发展出来的。人类的教学活动是关系现象学,重噗要研究工作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其本质是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畴。关系论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的关系性、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关系论成为继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之后的第五种理论基础。
四、对网络化教学设计的研究:网络时代教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具体的微观的研究问题会有所不同,网络使“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合二为一,我们应对网络技术深入思考设计出更有效的网络化教和学。
五、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目前cAID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是在多媒体写作工具上扩充部分教学系统设计的功能如提供教学策略、教学系统设计实例、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系统设计模板的支持等。但完全取代人的工作是不明智的。
六、教学系统设计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在人类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绩效问题,追求教学和学习绩效的最优化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
七、教学设计理论向具体学科深入:每门具体学科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设计应该多样,灵活和有针对性。而且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无法离开具体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八、宏观设计论:美国巴纳斯B.H.Banath认为要系统了解研究可用于学习的社会资源和环境,把社会型学习资源与教学系统复合体联系起来统一规划和安排,教学系统设计是动态的过程。它与一般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区别是后者立足于已有系统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环境,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教育系统进行综合描述。
  这种理论听起来非常地大气,如果说一般教学系统设计尚需可操作的多种模型和步骤来引导的话,那么这种宏观设计论更需要有一些“指导实践”的工作。如果教学设计不能直接指导教学实践,让一线教师不能从这里直接获得可操作可感知立即运用的理论模式和指导方法的话,那么教学设计的学科意义是否就受到生存的质疑呢?
九、信息化教学设计:对教学系统设计的科学实验科体系和理论框架的研究,以及将教学设计作为技术学层面的理论工具进行研究是教学设计学科发展的基础。
  不知信息化教学设计和网络化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再细分两种的意义有多大。两者合一统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就可以,如需要再做内部细分
十、基于混沌理论的教学设计
混沌理论的关键是要发现隐藏在不可预测的无序现象里的内部有序结构。教学系统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体验生活,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体,对接受式学习来说是线性的层次学习,对于能力和意义建构来说,是非线性的网络学习(指定目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习知识,启发思维和控制目标的松散结构)。教学设计要面对复杂性,体现灵活性。

以上内容摘自李芒《教学设计学研究的十个方向》,《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