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2:29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

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

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

环无穷。又,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

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

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古人按语说: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

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睢之谋(《战国策·秦策》、《战略考·战国》)

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

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大棒和橄揽枝,相互配合运用,不使乱与自己的近邻结

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捧,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其

实,从长远看,所谓远交,也决不可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交之国也就

成了近邻,新一轮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

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

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

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

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

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

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

吞并六国, 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

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

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

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

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

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

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

望。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

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

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

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

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 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

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

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 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

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

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

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

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

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

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