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夜 悟 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35:09

春 夜 悟 静
                         程耀恺

    春上回故乡,独自在老屋夜读,是董桥的书。

    不知不觉中,窗外下起细雨,沙沙有声。那雨声悄然而至,又倏而远逝。有点倦,变掩卷啜饮香茶。品茗间,但见案头烛影摇红,环室忽暗忽明。回望身边器物,悉如伴读的书童,不闻书香,不解书趣,但知昏昏欲睡,憨态可掬。这时,我仿佛变成一叶春江夜渡的扁舟,悠然怡然,而承载我飘然一掉的,正是幽幽醇和的静美。

    在一个时期内,我对静美的意境感知,总是朦朦胧胧的,不知道所谓静美,究竟是自然天赐抑或是文人心造?今晚的夜读,今晚的听雨,今晚的品茗,今晚的望烛,都给了我启示与点拨,让我渐渐地有所了悟。

    秋风半夜蝉鸣,一境;

    笛弄晚风三两声,又一境。

    人闲桂花落,一景;

    落叶满长安,又一景……

    古人营造出来的这些如诗如画的静美之境,都不是人世间那种听觉意义上的安静,倒像是由某种超自然之力,调和出来的静谧——一种能看见,能触摸,能闻到,当然也能听清的静。

    无声,是静;不动,也是静。但这类静,似乎没有生机,与美不相干。而唯有由动生静,静中孕动,动静相辅相成的静,才是有生机的静谧,才是有灵魂的静美。


    生命和心境,总是被无形的张力拧得紧紧的,因而产生焦躁,当你获得某种启示,张力往往就能得以缓解。缓解的过程,无疑是一种动,但它是有韵致的动。动而有韵致,方才酝酿出静美的清醇和芬芳。像今天晚上,若不是飘忽的疏雨,恍然的烛影,欲睡的氛围,我又怎能接近这静美的玄妙之门。


    万物静观皆自得。

    又闻雨声,挑灯再读.书中记述:董桥先生某日黄昏,途径大英博物馆附近一条深巷,忽闻小酒馆里飘出琴声,似陈年旧曲。店内无客,独有琴手老暮,闭暮抚琴,烂醉于如诗似酒之往昔情怀——伦敦斜阳远巷中的静美之韵,瞬息便可感可闻了。


    于是,我又想,静,肯定不是万马齐喑般的沉闷气味。静,或许如万籁俱寂那样大有深意吧。静,也不单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样飘渺。静,是有声无声分不清那样的真实吧。


    静谧,可遇而不可求。


    静美,仿佛精灵。


    雨,还在下;书,还在读;静,正在生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