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的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3:07

王亚伟的烦恼

华夏基金投资委员会主席王亚伟(资料图片)

王亚伟据说是迄今为止业绩最牛的中国公募基金经理,最近关于他的新闻不断,颇为耐人寻味

先从最早的引子说起:

2009年7月6日 《王亚伟走向风口浪尖 被证监会调查?》

2009年7月7日《传言袭来 王亚伟重仓股大跌》

2009年7月11日 《三年了, 王亚伟终于露面了》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 股小菜

究竟是谁逼出了王亚伟?

传得沸沸扬扬的“小三”事件没有逼出王亚伟,所有媒体的狂轰滥炸没有逼出王亚伟,面对业内不怀好意的怀疑没有逼出王亚伟。这次,证监会调查的传闻一出,王亚伟终于坐不住了。

爱搞搞备注:“小三”事件大概指《王亚伟婚外恋,原配大闹华夏》

他在说给谁听?是当场的十几家媒体么?如果是媒体,为何华夏只邀请北京的媒体呢?
无论怎么看,王亚伟只是在整个发布会做出一个表态,或者说,他通过这个方式向证监会摆出了一个姿态——我没有猫腻。如果你证监会真的敢宣布我有啥见不得人的,那只能说你是跟我华夏基金当面作对了。我给了你们一个暗示,这次算是我们华夏的主动出击了。

2009年7月18日《王亚伟二次被查?华夏内部发生了什么?》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仇晓慧

其实早在两三年前,王亚伟就被证监会调查过。只是当时有华夏总经理范勇宏挡着。信息也没有披露,所以业内知道的人也不多。

  华夏基金内部人士曾向理财一周报记者无意透露,王亚伟的事如果追根溯源,则牵涉到一些错综复杂的人事。

圈内的人都知道,王亚伟对范勇宏有知遇之恩,而他们俩,自华夏证券时代,就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兄弟。

私募界人士称,在王亚伟被查后,范勇宏找监管部门提问:“基金要不要个性,要不要多元化?”结果是,“既然没有证据,那就算了吧”。

  于是,第一次调查就这么不了了之。

  实际上,范勇宏与证监会原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也交情不浅。2000年1月,范勇宏与当时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的王益合著出版了《回顾与前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之路》一书。

  去年6月,王益被“双规”。

在中信证券合并华夏基金的路径上,中信证券、中信基金董事长王东明出任华夏基金董事长。范勇宏尽管历经内地基金业十年风雨,仍固守在总经理岗位上,然雄风已不同往年。

  往事被重提:王东明曾试图安排中信系人马执掌华夏要职,遭到老华夏人的集体反对。

基金业一资深人士更是对记者表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2009年4月接过基金业务后,让很多基金都感觉压力很大。

  7月初,“证监会调查王亚伟”说法轰动基金界。7月9日,王亚伟面对媒体追问。

资金链拉抬王亚伟股

  有一个上海私募曾告诉理财一周报记者,他当年曾是王亚伟利益链中的一部分。“当年”是指2007年,他接盘华夏大盘的重仓股前后大约大半年。该人士称,“王亚伟人缘不错”。

  这个私募是在去年大智慧Level2撤销事件后向记者坦诚了与王亚伟的干系。因大智慧Level2可以让用户清楚地查询基金账户与游资账户,所以当时业内一度风传,是华夏基金通过监管层给大智慧施加压力。然而据该私募透露,其实是他们这批私募迫使大智慧Level2撤销,因为他们中间有人觉得,“接盘华夏大盘的就这几个账户对倒资金,太明显了”。

  该私募称,接盘的有很多私募,根据“行规”分散接盘。因为王亚伟选出的股票一般的确有潜在重组,不少是炒作的好股票,所以他们也乐意接盘,然后相互对倒,共同抬轿把基金的净值做高。后面也会有一些其他散户或机构,成为其后的接盘者。

  在他们这个产业链中,也有出现亏损的情况,华夏基金会予以补偿。但是在接棒过程中,只有最后的接棒者才会遭遇亏损。华夏大盘的选股一贯表现较好,所以接盘的人特别多。

  关于这个私募拉抬圈,已有不止一家券商告诉记者,确实听闻过此事。

  有基金业内人士猜测,这个核心利益链同时在华夏的岁末排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理财一周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接棒”一说在很多基金中都有可能出现,而且查无实据。以王亚伟华夏大盘为例,因基金有不能在单一券商中超过30%交易资金的规定,所以一般基金在下单时,会通过好几家券商。这些下单的数据,在第一时间内就可在券商总公司的交易通道获悉。获悉资讯的也可能是通过券商渠道,而所谓的华夏基金给出的补偿,或许是其他机构的“冒名代替”。

  不过,记者采访了不少券商营业部人士,他们都以“水很深”拒绝回答。但是,券商把第一资讯交给大客户是行规。在王亚伟的名人光环下,通过这些渠道也会有很多跟风资金。

“特殊信息渠道”争议

  对王亚伟屡屡踏准重组题材,一公募投研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你看ST昌河、中航精机,都不是什么绩优股,怎么可能他一投资就曝出有重组题材了呢?毕竟,投资重组的公司难度太大了,你可以进行大股东的换位思考,但重组还牵涉到地方政府的态度,以及重组第三方的实力,要了解这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追踪与对管理层的深入交流。如果是一家公司就算了,王亚伟总是一篮子一篮子地投。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假设这批人聚集在王亚伟身边,王亚伟不缺资源。就好像当年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其父亲魏振雄自1992年起,就担任有中央财大背景的中惠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和主任会计师。该事务所承办全国业务,曾经给苏州高新、石劝业等数家上市公司做过资产评估。显然,这一渠道给魏东提供了很多一线资讯。而“山高皇帝远”的王亚伟是否也有相似的渠道呢?

    记者经过多方了解,能有贯穿全国重组资源渠道的无外乎全国大投行、会计事务所、律师行以及银行评估机构,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

对于“财大”这个字眼有点过敏,于是google了一下,得到《王亚伟其人:长于庄股时代》,果然。

1999年起,王亚伟正式担任基金兴华基金经理,时年28岁。同期在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学习,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别的八卦:《王亚伟今年最赚的三只重组股》、《“王亚伟概念股”科大讯飞9连阳涨73%》。

其实不但王亚伟同学最近新闻不断,连他公司华夏基金也有可能处于动荡之中:

2009-07-08 《中信证券将转让至少25%华夏基金股权》

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四条规定,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照此判断,中信证券转让华夏基金股权比例应在25%-51%之间。
资料显示,中信证券公司目前持有吸收合并后的华夏基金100%股权。2007年中信证券通过受让中国科技证券所持华夏基金3.55%的股权,受让西南证券所持华夏基金35.725%的股权,从而成为华夏基金单一控股股东。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俺在琢磨,你说像华夏基金这样的老牌大型一线基金公司,能否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对中国股市翻云覆雨从而角力决策层呢?

当然长期而言鸡蛋砸不过石头,可对于中国社会来说,领导的地位也是靠政绩建树来巩固滴

爱搞搞 写于 07/21/2009 05:43 PM                                                   暴跌中的王亚伟,他如何面对那惊心动魄的4小时 王亚伟没有让人失望。

  带着王亚伟极强烙印的中恒集团(600252.SH)也没有让王亚伟失望。

  中恒集团作为王亚伟二季度第三大重仓股,在7月29日出现了诡异的股价表现:以15.59元平开后股价经短暂下移后迅速摸爬,一小时后于10:30达16.35元,涨6.03%。

  彼时,大盘虽雄风犹存,但已露疲态,在下跌40点至升10点间艰难徘徊。

  半小时过后,风云突变。

  大盘终究抵挡不住卖方巨量抛盘,在有色、地产领跌之下,仅用半小时至午盘收盘就重挫60点或跌1.73%。中恒集团没有幸免,从大幅上涨6.03%迅速回落至微涨1.43%。

  午饭间隙,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还未散去。

  没有人知道下午大盘会如何走?王亚伟的追随者们也在为王亚伟捏一把汗。从上午的表现看,王的重仓股太行水泥、中国联通等表现一般。

  希望就寄托在中恒集团身上。

  下午开盘了。

  前半个小时,多空展开厮杀,股指再下40点,最低下跌98点。此间,中恒集团不紧不慢,维持红盘振荡,至两点仍涨2.98%。

  午后两点,多方终于缴械投降,一泻千里,破位点数以分秒计不断被刷新,至下午两点半,空方发泄至高潮,14:24,暴跌262.71点或-7.64%,市场惨遭屠杀。

  可还有生还者?

  王亚伟也束手无策吗?14:27,晚大盘3分钟后,空方在中恒集团宣泄完毕,致其深跌6.36%。

  希望还在。14:25,大盘开始反弹,20分钟反弹了130点,跌135点。

  此时,王亚伟雄起。

  他只用了10分钟。

  中恒集团被一根直线迅速拉起,至14:47即上涨3.76%,王亚伟露出笑容。

  其后的13分钟波澜不惊。

  中恒集团略有回落,收涨2.33%,全天放出前日两倍成交量。股指至终则以暴跌5%收盘。

  众人离场,把赞美送给王亚伟。

  王亚伟神奇4小时或减仓通讯板块

  除了中恒集团的神奇表现,种种迹象显示,王亚伟当天减仓了。

  7月29日,上证指数大跌170点,跌5%;深圳成指跌766点,或-5.54%;两市仅96只个股上涨。当天晚间公布的基金净值显示,重仓领跌的资源品行业的华夏大盘基金与华夏策略两只基金却表现得异常抗跌,跌幅分别仅为-4.36%和-3.75%。如果按照二季度末王亚伟的仓位水平(前者仓位为85.41%,后者为75.30%)倒推,两只基金股票组合分别下跌-5.1%与-4.98%,表现同样强于大盘。

  众所周知,7月29日大跌,众基金抱团取暖使得银行股跌幅远低于指数,其他全线行业皆墨,而二季报显示华夏大盘重仓配置制造业、采掘业,两个板块仓位占比分别高达39.66%、11.69%,其中制造业中的金属非金属板块占比达15.85%。同样,华夏策略上述两个板块分别占比36.39%、11.57%,其中金属非金属占比也达14.51%。

  不买一股银行股的王亚伟神奇地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了指数。

  显然,特立独行的王亚伟超配了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品行业。同整个基金行业重配银行股相比,王亚伟的偏好可谓口味独特。

  纵观在王亚伟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不乏当天大幅下跌品种,其中第一大重仓股国阳新能下跌-5.24%,第二大重仓股太行水泥下跌-9%,其余如华光股份(-8.83%)、五粮液(-6.4%)、沙河股份(-7.69%)均出现大幅杀跌。

  按照前十大重仓股跌幅乘以占净值比例,同时将剩余仓位乘以沪深300指数,理论估算当天华夏大盘基金净值跌幅超过5%,华夏策略基金净值跌幅超过4%,明显高于实际净值跌幅,王亚伟在4小时交易时间内的功力可见一斑。

  王亚伟在当天减仓的论据在第二天的净值表现中同样可得。相隔一天,大盘在通迅板块的率领下强势反攻,其中王亚伟重仓恒生电子与中国联通两只通讯股涨幅均超过7%,但晚间公布的净值显示,王亚伟所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仅上涨1.29%。

  左闪右闪 闪过大跌

  英雄出于乱世,不同于大多数基金经理从研究基本面的研究员出身,王亚伟出身于上世纪90年代乱世中的券商营业部。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他的投资风格带着深深的私募烙印,“他是一个典型的市场情绪主义掌控者,因为在营业部待过,深知投资者情绪往什么地方宣泄,所以能提前一步洞悉市场变化,这是其他基金经理所无法比拟的”。一位资深投资总监这样描述道,在他眼里王亚伟“左闪右闪,浑身是胆”。

  而王亚伟在小散户眼中是“神奇”的代名词。在同行要那些公募基金经理眼中,他是一个异类,“他的盘面感觉很好,拥有十足的交易天赋,与此后只擅长基本面研究的基金经理不同,他看着盘面,就能迅速做出准确率较高的判断。”

  正是如此一个异类,在7月29日市场大跌中,扛着领跌的资源、制造等行业,以高仓位却换来远低于指数的跌幅,再现神奇效应。

  但无论王亚伟的操盘风格多么神奇、诡异,他和他所管理的华夏大盘与华夏策略两只基金都仅是观赏品,仅可远观而无法持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