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疆数十载,历尽沧桑话省督(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41:35

发表于 2009-07-16 19:55:09

    新疆最近的暴力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事件平息后新疆党政一把手的表态对稳定局势起了较大作用,回顾过去,自清朝新疆回归华夏,特别是民国数十年来,新疆历任总督(省长)的治疆经历,对今后继续开发、振兴新疆,弥合民族矛盾,消除维汉隔阂,当有攻石之玉的作用。

    一、独唱空城玉门外的杨增新

    我最早知道杨增新,是八十年代后期,到湖南浏阳县城出差时,在一家小书店里买了一本包尔汉的《新疆五十年》,包尔汉从中提到,作为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归化者,他如何多次被杨增新提携重用的经历,书中多处流露了对“老将军”治疆的肯定性评价。

    杨增新,云南蒙自人,在民国初曾统治新疆达十七年之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地区哥老会起事,革命党人在伊犁成立军政府,新疆省长袁大化逃离新疆,推荐他为督军,掌握实权,此后到他去逝为止的十七年中,虽然有名义上接受北洋政府管辖任,后来1928年又接受南京国民政府任为省主席,但他实际上是独立统治新疆,杨增新同时调整新疆的政制,使便于统一事权,解决了清代以来新疆一省之内巡抚、将军和参赞大臣三者事权不统一的问题。

    民国开始到北伐结束,正是杨增新统治新疆的17年,这段时期,内地城头不断变换着大王旗,他老杨却一直稳坐新疆钓鱼台,素有中国巴尔干火药桶之称的新疆,在他的无为而治下,却出奇地平静。维吾尔、准格尔等前清时代桀骜不驯的民族及部落,争相把他当作本民族的支持人,无论是和田、哈密维吾尔世袭土司王的废立,还是北疆蒙、哈两族的牧场争端,大家都乐意由杨增新出面摆平。

    不像内地军阀这个大帅、那个督军一样拥兵自重,杨增新虽然被新疆各族以将军尊称,手下却从来没有一只像样的军队,仅有的一点兵大多由吃空饷回族军官把持着,士兵缺少训练,农闲时在军营为兵,农忙时在家中为民,来去自由(简直比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松散)。但他就是靠者这帮弱旅,居然收复了险些被外蒙古占领的阿勒泰地区,平息了和田、哈密的维族农民武装,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万名全副武装的白俄军人被布尔什维克追击下逃入新疆境内后,他用老道的手腕,说服那帮杀红了眼的白俄将校们放下武器,落籍为民,那个时候,白俄军人虽然打不赢布尔什维克,但对付新疆当局,却绰绰有余,他们都是经历过欧战和内战的职业军人,从东普鲁士一直与红军贴身肉搏到帕米尔高原和远东地区,只需区区数百人就可霸占全疆,大家看一看五十年代逃入缅北的李国辉残部如何收拾缅甸军队的历史,就可以想像得到新疆当时的局势。

      既然杨增新治疆不是靠武力,那在用人方面肯定就有一套办法,简而言之,就是以汉控回、以回治维、用南疆人管理北疆人,录用蒙古、锡伯人当警察管理迪化的汉人。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各族在这样一种连环套的关系中,各司其职,互相控制。对新疆的汉人,他是防范甚于利用,特别是对打着老乡旗号找他谋事的云南人,他是基本不用,而且原先在新疆官场的云南人,大多也被他杀的杀、贬的贬,对新疆官场上人多势众的湖南帮、下江帮和甘肃帮,他也是采用分化瓦解手法,令其不成气候。“西出阳关无好人”是他对新疆汉人的总体评价。对少数民族事务,他基本依靠各自民族的王爷、阿訇和千户长来自行解决,官府不介入其中。

      在处理新疆地方当局与北京政府关系问题上,他一直奉行“认庙不认人”的策略,不论是袁世凯还是各路北洋军头。只要谁控制了北京局势,他就一概认之,至于内地打得天昏地黑的护法讨袁、二次革命、直奉战争、北伐战争、国共战争,他都不轻易表态支持谁反对谁。外蒙古革命后,北洋军队一度出兵,在外蒙扶持了亲华反苏的蒙古王公贵族政权,但北洋军想乘势继续进军新疆时,却被他一口回绝。在处理汉人和少数民族和中央与新疆关系问题上,他的超脱和独立态度,也赢得了新疆各民族对他的统治的认同和爱戴。

     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新疆各族民众信任的汉族官僚,却于1928年7月,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庆贺宴上,被当时新疆军务厅长,外交署长樊耀南(湖北人)所暗杀,殊为可惜。

    二、毁誉参半的金树仁

金树仁当政新疆时代,民间汉人中有一句流行语“早上学会河州话,晚上就把洋刀跨”,说的是作为甘肃河州人的金树仁任人唯亲的政策,因为那个时代新疆中下级军官都可佩戴军刀,汉族流民只要学会讲河州话,一准就被录用为军官,也许就是这一政策,导致新疆汉人对学说河州话趋之若鹜,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新疆汉方言听起来象甘肃话的缘故。

金树仁(1880年—1941年),甘肃河州永靖县人,杨增新在河州任知州时,金树仁即被杨看中,视之为得意门生,后一直追随杨增新,从河州至省城兰州,最终到新疆迪化,1926年,任新疆政务厅(一说民政厅)厅长,杨增新在新疆历来是讲究不任人唯亲的,象金树仁这样从河州一直跟他到迪化的人屈指可数,杨增新对金树仁的关照,对出身贫家的金树仁来说,感恩之情,无异父子,所以,在1928年,新疆省军务厅长兼外交署长樊耀南刺杀杨增新的七七事变后,只有金树仁挺身而出,以文官身份,带着军队,包围事发现场,一举将樊耀南及其党羽擒获并处死。金树仁在平息樊党后,也就被左右顺理成章地推举为新疆省主席,因此说,没有杨增新赏识,金树仁当不了厅长,没有樊耀南的谋反,金树仁更当不了省主席。

金树仁上任后,继续沿用杨增新的外交和民族政策,但是在用人方面,其草根阶层的劣习却显露无遗,大量的金氏族人及河州小同乡,被他安插到全省军政界。然而,金树仁任上几年,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扩充师范,新建工业、无线电等学校;各县均设初等中学,凡住50户以上村寨,都设立小学一所;资送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还多次派人到德国和日本留学。1929年底,新疆政府从德国购置压路机,由省军工兵修通了迪化至古长城473公里马路;继而又修通迪塔、迪伊、迪阿、迪哈等公路,使省内各区公路互相联结。通过与德国、英国和苏联合作,在新疆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业,如开采北疆石油、由西门子公司派工程师建立大型发电厂、从英国购买机器、着手开采阿勒泰山金矿和于阗金矿等。可以说,中央政府2000年以后所想到的开发大西北策略,金树仁早在70多年以前就开始身体力行了。

杨增新死后,泛突厥主义思潮经由苏联中亚“转口”,进入新疆,给继任者金树仁带来不少麻烦,但总体来说,也没给新疆造成灾难性后果,周边的两大强邻英属印度和苏联,已经或明或暗地插手新疆,支持东突势力,拨弄族群对抗,此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正为满洲和中共问题大伤脑筋,无暇西顾。金树仁虽然对军队大力整顿,新办军官学校,购置了新型枪炮及飞机,但在英国和苏联人面前,这点军力无异杯水车薪,加上他在军政界安插亲信的治军施政负效应几年后浮出水面,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1933年4月12日,从东北经苏联进入新疆的东北义勇军首领郑润成和白俄归化军首领巴品古特等部军队,被省府参谋处长陈中、迪化县长陶明樾、航空学校校长李笑天等人说服利用,包围省府,发动政变,金树仁无奈挂冠而去。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苏联驻迪化领事找到他,表示无条件支持他恢复地方,金树仁却以内部事务婉言谢绝。当时驻疆各地的金系将领发来电报,劝其留在塔城,与苏联协商,以便取得帮助,反攻省城,金树仁以内部矛盾,不让外人渔利为由,也一概以婉拒。并向全疆各地将领及行政长官发出“我不能图一时之快,遗万世之讥。诸君应以地方为重,勿以我为念,黄台之瓜,不堪再摘,望各严束队伍,和衷共济,以固边防,而维地方”的通电后,义无反顾,假道苏联,转赴南京,终于1941年病故于兰州。

 

分享 浏览(39608) 评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