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说话必须恪守公平原则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17:25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在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会上建议,提高珠三角外来农民工的准入门槛,凡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

    除了这个最为醒目而“雷人”的建议之外,曾参事的建议还包括:控制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照顾广东籍失业人员、 对大学生摆摊不仅不要看成“走鬼”,而且应该作为“服务型小经济”而加以扶持等。

    说实话,凡具有基本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的公众,看到这份建议都不免大惊失色。透过曾参事这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维护我省就业形势稳定的若干建议》不难发现,在他的观念中,潜在的就业人口被当然地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群体:本省人、外地人,高素质的、低素质的,大学生、非大学生。而他为“维护本省就业形势稳定”而提出的若干建议,完全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照顾本省人、限制外地人;接纳高素质的、拒绝低素质的;照顾大学生创业、排挤非大学生谋生。而这三项原则又可以归纳为一项更根本的原则,那就是身份歧视。

    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及与之相关的就业形势,确实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稳定就业形势的任务更是格外沉重。机会稀缺时刻关起门来,把有限的机会留给“自己人”,是执政者最本能的反应。因此如果仅就维护“本省”就业形势而言,曾参事的建议可以理解,短时间内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曾参事的建议却触犯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底线,即公平原则和非歧视原则。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政府官员不仅必须恪守上述原则,而且必须遵守在此原则下的一套政治语汇。

    这套语汇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在各种公开言论中,严格使用非歧视性的中性字眼,以避免对他人权利的伤害。此类原则,在美国贯彻得最为极致,譬如对黑人只能称黑人,最好叫“非洲裔美国人”,却绝不能叫成“黑鬼”。在中国,类似的话语规则也正在形成,譬如对失明者的称谓,正在逐步从带有歧视性的“瞎子”,改为更加中立的“盲人”,“农民工”改为更中性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等。

    在一般人看来,这套规则多少有点虚伪,对黑人改称“非洲裔美国人”,也未必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但是,毕竟有足够的研究可以证明,语言与思维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在男人心目中,“娘儿们”与“女士”的地位,确实有所不同。曾参事建议将大学生摆摊称作“服务型小经济”,而不是曾经在广州官员口中咬牙切齿的“走鬼”、“傻瓜”,也预示了称谓不同背后的政策不同和命运不同。

    尤其对于官员、媒体及其他公众人物,对政治语汇的要求就更有意义,因为媒体及公众人物的用语,必然影响公众的思维;官员的用语和思维,则可能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而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应该给歧视性政策的出台留下任何可能。

    以此标准衡量曾参事的建议,则实在错得离谱。曾参事虽然已经离开省司法厅副厅长的实职,但其参事之职的身份和职责,使其所提出的建议,远远超出一般称谓或言词的作用,而是可能直接作用于政府决策。如果广东省政府当真采纳曾参事的建议,制定出一套对外省人、低学历者充满歧视的就业政策,则不仅在道义上失德,在现实上也可能阻碍广东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根本上说,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广东究竟需要和吸纳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可能在广东长期发展,会通过市场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做出自发的调节。由官员提出设置“人才门槛”,除了暴露官员的狭隘观念和对现代政治文明规则的生疏、迟钝之外,也起不到什么积极而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