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育文:风雨铸就战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7 10:45:29
罗育文:风雨铸就战友情 2009-05-18 08:27
分类:牛友情与谊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前言】在我的军旅生活中,由于历史的巧合和时代的安排,我和李肇星同志有缘在解放军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共同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时光如水,往事如烟,与李肇星同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和战斗的那些日子,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风雨铸就战友情——和李肇星前外长一起战斗生活的日子
1968年,我在驻守汕头市西郊的牛田洋生产基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93团大学生二连任指导员。那年,在响应毛主席“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号召和周总理保护保存外交人才战略意图的时代背景下,大批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到部队下连队任战士,接受再教育和锻炼(排以上干部由部队派任)。这些学生均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和中大、暨大、北外等。而来我们连队的大学生中,就有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同志、前外交部发言人、驻日大使陈健同志等。这是一群朝气蓬勃、品学兼优,对国家事业无限忠诚的优秀人才,一群出类拔萃的年轻人。连里的生产任务繁重艰苦,我们负责400多亩地的耕作,因机械化程度低,一般都以人力代替拖拉机进行劳作。最艰苦的活是修水沟,寒冬腊月要到齐大腿深的水里捞泥筑田埂。牛田洋是围海造田的土地,贝壳特别多,学生们的手脚经常被贝壳割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已。一次,李肇星的脚被贝壳割划了个7厘米长的大口子,血流不止,但他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继续跳到刺骨的水里干起来。我非常心疼,劝他回营房休息,但他说:“指导员,我是农家子弟,吃过苦的,这点伤没啥,能顶得住,您不是常教育我们,解放军轻伤不下火线吗?”我一时无语,只能向他生龙活虎的背影投去钦佩和怜爱的目光。还有一次,我和他搭伙抬石头,他总是把绳索在扁担上往他那一边挪,我见状赶紧把绳索拉回中间,但他说:“指导员,真的没啥,我年轻力气大,再说了,肩上担子重多吃苦才能锻炼人啊!”李肇星是山东人,他举止儒雅,乐观幽默,同时,也表现出山东汉子刚毅吃苦、不畏艰险、执着坚强的特有品格。虽然劳动艰苦,生产任务繁重,但大伙工作热情高涨,政治气氛浓厚,连队的黑板报、饭堂广播、时事讲座、诗歌晚会等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李肇星能诗善文,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沉稳睿智,精通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风土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才华。我经常安排他给战士们讲课,他深厚的知识底蕴,幽默风趣的授课方法,深深打动了大家,也感染了我们这些老兵,李肇星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和大伙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老李。可爱的大老李,不但给连队带来了朗朗的笑声,更带来了知识和力量。
1969年7月28日上午,十二级以上的特大台风,以每秒53米的速度在汕头地区沿海登陆,正面袭击牛田洋生产基地。风吼海啸,震耳欲聋,强台风夹着暴雨,卷着暴涨的海潮,咆哮着向驻地附近的海堤猛扑过来,其来势之凶,破坏力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险情就是命令!”顷刻,在部队党委的号召下,从机关到连队,从干部到战士,紧急行动起来,一支支抢险队伍在领导干部的亲自率领下冲向大堤。在生产基地锻炼的大学生,也投入了这场紧张的战斗。狂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暴雨打得人睁不开眼,大家就三个五个一组,十个八个一群,手挽手,顶风冒雨冲上海堤,奔向险区。我们连奉命上大堤堵缺口,接到命令后,我连立即动员,分成多个战斗小组,并准备好工具和装备。当时,李肇星是班长,有勇有谋,他主动请缨,要求支部把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他的班,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毫不畏惧。全连同志英勇顽强,团结协作,在胜利完成海堤堵缺任务后,全连安全撤出,没有丢失一位同志,我们以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成功地保护了这批国家的栋梁之材。李肇星在抗击强台风的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给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由于表现出色,他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在部队锻炼的大学生们和解放军指战员并肩战斗,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千古难忘的英雄赞歌,南海的惊涛骇浪更锻炼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
李肇星在牛田洋洒下了青春的汗水,同时对这片热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常说,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比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条件不知好多少。吃点苦对将来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他还动情地说,以后当我住上高楼大厦时,会想起牛田洋的小草棚,当我坐上沙发椅时,就会想起牛田洋的小板凳,当我在柏油路漫步时,就会想起牛田洋的泥泞小道,工作再苦再累,一想起牛田洋的艰苦生活,就不觉苦累了,永远都会充满干劲。潮汕和牛田洋是我的第二故乡。这就是李肇星同志的胸襟和品格!1969年底肇星同志奉调外交部工作。几十年来,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成长为驰骋国际外交舞台的著名外交家、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的一身正气,他的外交风采,他幽默乐观的个性,至今仍为海内外所津津乐道。

蓦然回首,我觉得,在我的生命之旅中,最难抹去的是牛田洋的记忆。牛田洋的战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牛友。牛田洋,成了深深烙在我们身上的生命印记。牛田洋的风雨,牛田洋的磨砺,特别是“7·28”那场刻骨铭心的战斗,铸就了我和李肇星——可爱厚道的大老李亲如手足的同志情和无比深厚的战友情。
刊《梅州日报》2008-03-25   见http://www.mzrb.com.cn/news/0803/25/08032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