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之战一触即发,毛泽东看到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24:50
中苏战事一触即发,毛泽东看到了什么? 作者:一清  1969年3月,中国的东北和西北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已经到了动用团级军力的程度。而事实上的战场指挥,中苏两方面都是大军区在后操刀,其作战原则都获得了最高军事当局的认可。3月15日双方以较大死亡数鸣金收兵后,毛泽东下令,别再打了。  当然,希望“不再打了”的不仅仅是中方,苏联方面也同样不希望再冲突下去。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才有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参加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时将要前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在回国“途经”北京时,愿同中国总理会谈。会谈的结果,使双方处于战争边缘的紧张关系终于缓和了下来。  苏联方面的“缓和”,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当时苏联在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也在欧洲。1968年苏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已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仅半年后又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其国际形象大受损害。况且中苏两国共同支持的越南抗美战争仍在激烈进行中,对华发动战争等于向同样在支持越南的中国人背后开刀。出动大量军队进攻中国,很难向苏联人民解释,而且进攻中国还必然会陷入东西两场战争的泥潭——这就是苏联当时的现实及其压力。  那么,毛泽东在一直高扬了“反修”大旗后,为什么突然让战争接触停了下来呢?难道一向不怕强的毛泽东面对着苏联强大的坦克、作战飞机或者核武器突然就感到了心虚?——这不是毛泽东的性格。在外敌面前,毛泽东总是比敌人更强大的。但总有原因让毛泽东停下脚步。这个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军队。毛泽东看到了他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对于珍宝岛的冲突,毛泽东比任何人更关注结果。虽然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英雄孙玉国也在接下来召开的“九大”上当上了代表,但毛泽东对整个战斗所暴露的问题还是引起了高度的警惕。因为,毛泽东深知,这些年来,军队没有过锻炼了,军队全在念《老三篇》了。林彪搞的“政治高于一切,超过一切”作法,军事上采取“取消主义”,军队的作战能力降到不忍目睹的程度。据中共党资料记载:“有的省军区52个连队进行第一次练习射击,不及格的占72%”。有的军区37高射炮实际发身有效弹迹,1968年仅为43%,而到了中苏战争冲突的1969年,降至于26%。“有的高炮打靶,17000多发炮弹仅命中5个空中拖靶。”“有的工兵排没有人会敷雷、排雷;有的机关80%的参谋不会识图、用图,不懂战术,不懂训练。”(《WHDGM·人民解放军》P261,ZGDSZLS1989)  这些情况及其材料,不可能不汇聚到作为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在珍宝岛冲突后要求全国“准备打仗”,并要求军队严格训练。这样,以沈阳军区为先,恢复了军队的野营训练,接着,毛泽东又看到了新疆、济南、北京军区的野营训练报告。1970年11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军区的报告上批示道:“林彪同志:此件可阅,我看很好。请你和黄永胜同志商量一下,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进行野营练习,请与中央各同志一商。”毛泽东的批示写得很长。在报告的最后一页,毛泽东特别批道:“如果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  毛泽东不是想预防出现“老爷兵”,而是他已经真切地看到了军队中的老爷兵雏形或身影。  在毛泽东的“11·24”批示后的12月6日,中央军委即发出《通知》,“要求全军迅速掀起冬季长途野营训练的热潮”。从当年的12月到次年9月,即“九·一三事件”发生前,人民解放军540个师以上机关,43所院校,全军90%以上的野战部队进行了野营训练。军队在“江河、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等野战环境,练习行军、做饭、宿营、警戒,同时,采取走训与驻训相结合的作法进行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演练突破、迂回、包围、追击、遭遇战、防御、反冲击等攻防作战战术,演练打坦克、反空降、反空袭”等等。应该说,解放军通过此次大规模拉练与野营,培养了部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检验了部队走、打、吃、住、藏的能力。但是,另外的一面,更多地暴露了军队存在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一些部队不会行军、做饭、野营、警戒。据军队的观察报告和记载,“野炊时两个小时做不熟饭,宿营时两个小时进不了房,出发时提前三、四个小时集合”等等已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这样的结果,一定是“部队又乱又疲劳”。据当时的军队总结报告披露,“有的师、团两级司令部搞演习,直到演习结束,还没有画出一份决心图。有的团写宿营报告,从拟稿到发出,用了12个小时,还3次发电报更正”。有的部队管理教育不严格,还发生了翻车撞车、爆炸走火、媒气中毒、冻伤摔作等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军在1970年的野营训练中,发生64起严重事故,死伤各数十人。有个团野营训练,一次冻伤近50%。有个部队打靶后,靶场没有严格检查处理,造成群众死亡13人,伤5人的重大事故。(同上,P264-265)  至于懒散现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有的部队,人是拉出去了,炮却留在营房,或者带了机炮,没带弹药。行军时,车辆不伪装;宿营时,营房无哨兵……  种种现象,可以证明当时的军队的战斗力及管理,已经到了何样程度。毛泽东所担心的“老爷兵”啊!  这就是在“副统帅”林彪的指挥之下“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政治压倒一切,包括军事”的恶果。而此时之前,林彪借助战争爆发在即的名义,将军委领导人全部“疏散”到了各地:朱德在广州,刘伯承去了武汉,陈毅在石家庄,聂荣臻到了邯郸,徐向前在开封,叶剑英去了长沙。彭德怀在押,贺龙、罗荣桓去世。军队的10大元帅,唯林彪一人而已。 

 这就是文化革命期间军队里所发生的一些事,这样的状况,真要与苏联开战,后果是很严重的。由此可以见出,文化大革命,真正意义上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林彪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看也就清楚了。特别是那空泛的政治压倒一切,“一切服从政治”、“政治永远第一”的所谓“发明”,是何等的荒唐,这般的折腾,差点就要祸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