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两岸政策现矛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42:16
民进党的政策矛盾有几个因素:其一,民进党是个派系复杂的政党,对两岸问题和政策有不同的见解和取向。其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受选举因素和权力考量影响。其三,民进党执政在内政「外交」都腐败无能,唯一出路就是对两岸经贸和直航松绑,从而令台湾经济民生得益。其四,「台独」是个假问题,真不了;两岸交流和整合是个真问题,假不了。
日前台湾「立法院」表决罢免案通不过,乃意料中事。陈水扁在此役虽未被完全斗垮,但已被彻底斗臭。阿扁在大多数人民唾弃下,仍表示「绝不会让步」,要死皮赖面做下去,那末他还能做什么呢?
专案包机突破视为政绩
陈水扁虽然不具备与大陆当局谈判的条件,但不等于他在两岸关系上一点事情也不要做及不能做,他为了缓解罢免案的后续危机和困局,在余下任期可能对两岸政策有所调整,尤其在两岸经贸和三通直航上不得不务实作为。北京虽然已把扁政府与台湾人民切割开来,但并没有反对扁政府乘搭国共论坛的「便车」。本月中两岸同步宣布四专案包机(节日包机、紧急医疗包机、特定人道包机、货运包机)的进展,就被阿扁作为自己的政绩来炫耀。这与其说是阿扁的「政绩」,毋宁说是苏贞昌的「功劳」,因为真正积极推动的是「苏院长」。陆委会主委吴钊燮不久前就对大陆台商坦白指出,秉持「行政院长」苏贞昌指示的「台湾主体性、政策主动性」原则,陆委会已有多项政策宣示,包括开放半导体封装测试和小面板开放赴大陆投资、「小三通」扩大等,这些都是政策主动性的一环。他表示,大陆观光客来台和两岸包机常态化议题,目前都「推动得满顺利,再给我四、五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
民进党政府跨出这一步,要把两岸和蓝绿的政治争端适度搁置,实际上更要适度搁置民进党和泛绿阵营内部的政治争端,其难度正在于此。在两岸协商四专案包机的关键时刻,正值陈水扁发表首份《国家安全报告》,该报告在「经济安全」部分指大陆以经迫政,打压台湾经贸空间,未来可能实施经济封锁,以瘫痪台湾经济。台湾军方亦重申开放两岸直航危害台湾安全。深绿喉舌则强烈指摘,依专案包机范围统计,一年有八十一天、一百七十班航次都在「包机直航」,等于一年有四分之一的日子都处于直航状况,根本就是变相直航,企图以「包机定期化」偷渡「定期直航」。在这种内部逆反压力下,苏贞昌主导的「行政院」为何仍能让专案包机过关呢?有人认为苏为增加角逐大位的本钱,必须与扁作出适度区隔,已开始强势推行自己的两岸政策;也有论者认为,苏贞昌与陈水扁是扮演不同角色「分工合作」。
两岸政策松绑图脱困
无论苏实际与扁有所区隔,还是「分工合作」,或两者兼而有之,都说明民进党及其政府无法抗拒两岸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也说明,民进党的执政危机愈大、困境愈严重,愈要务实调整两岸政策,成为其不得不选用的脱困之道。尽管陈水扁今年元旦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被解读为「新条件下的新戒急用忍政策」,而台湾经济主管机构随后又提出,半年内要把对大陆投资减少百分之十。但事实和数据显示,台湾当局并未真正贯彻落实陈水扁的紧缩政策,也可说不能遏阻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据台湾投资审议委员会的统计,今年一至二月合计对大陆投资案共有一百四十九件,投资金额九亿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多。由此可见,民进党扁政府公开提出的两岸经贸政策,往往是可行性甚低的政策,也未必是其真正要推行的政策。民进党政策的矛盾现象,除了说一套做一套,即言行不一外,还有言言不一,即各表一套、自相矛盾,例如陈水扁提出「三通不是万灵丹,大家不必寄予厚望」,并宣布「积极管理」的紧缩政策后,民进党和政府有人又抛出今夏要开「经发会」议题包括如何推动两岸经贸和三通直航,还放话在七月前当局有重要宣布和突破。
为何民进党政府有言行不一、言言不一的政策矛盾现象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民进党是个派系复杂的政党,该党及其政府内部对两岸问题和政策有不同的见解和取向,有主张积极开放、加强交流和寻求突破的;有主张既降低敌意亦降低对大陆依赖度的;还有强硬、紧缩、对抗立场的。这种差异性正是大陆做民进党工作的依据和著力点。
其二,民进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受选举因素和权力考量影响。其宣示强硬立场和政策,是为了保住基本盘;他们在实际做法上较为稳健务实,是为了顺应占多数的中间和泛蓝民众,同时也顾及大陆的反应。他们企图通过言行不一、言言不一的矛盾政策,找出一个最有利其政权的平衡点。掌握民进党这个特点,「听其言」就知如何对待了。
其三,民进党执政在内政「外交」都腐败无能,唯一出路就是对两岸经贸和直航松绑,从而令台湾经济民生得益。这就是国民党执政时没有做到的两岸政策措施、现在执政的民进党做了的原因。未来一年半民进党还有更大危机和困局,北京学者徐博东表示,在民进党政权有可能垮台的情况下,也许会演变为「台独法西斯」,也有论者认为反而是两岸关系突破的机遇期,笔者研判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北京早已看到台湾政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竞争,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真假两手并举的政策
其四,「台独」是个假问题,真不了;两岸交流和整合是个真问题,假不了。民进党扁政府为了争政保权,采取亦真亦假、真假两手并举的谋略。民进党用「台独」意识煽动民粹主义和地域主义,曾为其带来很大的选举和政治利益,但它无法把「台独」弄假成真,骗票效用不断下降。民进党至今不放弃「台独」,只因为觉得这个工具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包括把「台独」作为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即以「不独」交换大陆「不武」。另方面,民进党政权无法把两岸交流和整合的真问题变假,它为了脱困求生,不能不面对这个真实的潮流和趋势,采取务实的政策措施。
眼前的真实,就是两岸民间交流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力量,两岸经贸投资则成为促进两岸整合的主导力量。在大陆优惠政策和广大市场的吸引下,台商到大陆投资经营,是在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分工大背景下发展的互利双赢的经济行为,是政治干预和行政手段无法压抑和阻挠的。面对这个顺之昌荣、逆之衰败的大潮流,加上陈水扁腐败无能,民进党内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主张党政革新,要求政府在两岸问题上采取更积极更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共对待民进党人物尤其是务实改革派也更加积极开放,民进党新潮流系的邱太三(曾任立委和陆委会特任副主委)和林浊水立委近期先后访港,出席论坛发表论述和意见,中联办和特区政府官员还与他们餐聚交流。特区政府以往视民进党人物如洪水猛兽,如今连有「台独理论大师」之称的林浊水,也放他入境并让其公开发表敏感言论,林瑞麟还与他接触交流,政治智能长进了一大步。
作者为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