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震撼 震撼的真实--评顺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9:56:30
    真实的震撼   震撼的真实--评顺溜                                                                                                                                                                评论:得过且过  看到《顺溜》快结尾,心底已产生一种不祥之感,他让我猛然记起了前不久看过的姜文的《鬼子来了》,及至看完,发现结局竟是如此相似!不过顺溜没有导演安排成被鬼子杀死,要不然全国人民就不答应了,估计审片时也不会通过。有时候服从大局是多么的令人无法收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一句服从大局就将你个人的仇恨、悲痛、无奈一笔勾销,这是多大的一种无助?《顺溜》真实的让人们感觉到这种悲痛,这种真实是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顺溜》的根本。    还有寻找顺溜时陈大雷的一段独白,更让我认识到导演和编剧的匠心独运。
    陈大雷道: "我当兵二十多年了,身旁倒下过无数战友,我从来没有被恐惧击倒,但那天的事令我深深恐惧了,因为昔日的战友都死于敌人枪弹,他们人虽死,却名列英雄册,,他们个个永垂不朽。而今天,顺溜竟然真要被自己战友执行战场纪律,更叫我恐惧的是,只要顺溜被执行战场纪律了,那么就算他死了事情仍然没完,他死后命运会更可怕,因为我们不得不给他安个罪名,我们不得不寻找他所有犯过的错误,顺溜以前的战功会被悄悄隐蔽起来,就像顺溜隐蔽在青纱帐里,就连他击毙石原这样的大功劳,以后也只能说是新四军某部,顺溜啊顺溜,枪一响,英雄湮灭,伤痛永存。"
   
    此即所谓我们常说的“一分为二看问题”吗,我们是这么做的吗,为什么要隐蔽顺溜所立的大功,犯错误就能抹杀立的大功吗?我们老是说要辩证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从陈大雷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习惯做法。回想以前的历史人物,“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不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实际,听陈大雷的话,让人痛心不已。        

     附:《鬼子来了》剧情介绍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国北方长城脚下的一个附近有日军驻守的村子里,一天晚上,有人把两个俘虏押送到了一个村民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也没有音讯,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一关就是半年……
  在关押他们的边程中,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极不平静,围绕着这两个俘虏发生了一系列命运,与此同时,两个俘虏的命运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中国村民,日本军人,翻译官,三方都处在特殊的境地中,出于各自的利益,在此事件中都充分地展示了各自的精神与个性。在想尽了各种办法如何处理掉这两个俘虏而最终却没有结果的时候,在村民们感到最无奈,而俘虏们也感到最绝望的时候,双方达成了一个意向,导致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而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花屋小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