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如何增进整体的社会信任(南方都市报 2009-7-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08:01:33

如何增进整体的社会信任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长平 原创 浏览量:213  发布时间:2009-07-04
版次:AA32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谁是谁非 之长平专栏

    四川警方通报,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告破,乃人为故意纵火所致,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和其他26个生命一起,当时就被烈焰吞噬。74位伤者中,不少人将留下终身的残疾和心理阴影。

    张云良为什么要去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警方介绍说,今年62岁的张云良是苏州人,案发前暂住成都。他在老家时嗜赌,长期不务正业。2006年来到成都后,一直没有正当职业,生活靠女儿资助。女儿因其又嫖又赌,减少了生活资助。于是他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案发前和女儿通话流露出作案动机,随后家人又收到他从成都寄出的遗书。

    听了警方的通报,很多人都会认为,那26名遇难者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个社会败类。其实,如果把通报中那些带有道德谴责的贬义词变得中性一点,张云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家乡长期失业,异地谋生仍没找到出路;一旦女儿不给资助,生活立时陷入绝境;贫困导致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无以救治;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报复社会的犯罪行为。

    我并非要为他开脱罪责,只是由此想到,社会上在绝境中挣扎的人,远不止他一个。我们是否可以多做一点事情,在他们彻底绝望之前让他们得到一些帮助,以避免更多无辜者“运气不好”受到伤害。

    一个60多岁的人,失业了没有任何生活保障。也许张云良的确又嫖又赌,道德堕落,但是从警方的描述看,他这种生活已经持续了多年,为什么突然要去烧车呢?显然跟他的物质困境有关。同时,他也陷入了精神困境,灵魂在黑暗之中漫游。

    这是我从此案中看到的第一个“人的绝境”。第二个已经有人谈到过,那就是当时那辆公交车熊熊燃烧时,那些乘客逃生无门,拥挤不堪,陷入了怎样的绝望之中?一大早出门去上班,去出游,去会友,竟遭此不测,除了悲叹呼号,他们还能做什么?

    开始大家都抱怨车内没有救生锤,后来发现有几把。我们都坐过公交车,平心而论,有谁知道使用锤子逃生?一辆超载的公交车突然起火,乘客惊慌失措难免,但是假如我们得到过更多的训练,是否会稍微镇静一些,稍微有秩序一点,那样逃生的几率是不是更大?

    我要说的是,在各个角落都可能藏匿着得不到救助的绝望者的城市里,我们的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又有多少安全保障?即便有了安全设施,是否有过逃生演习?从“5·12”地震中我们已经得知,有过演习的学校,学生存活的几率要大很多。我甚至怀疑,专业的司机有过多少临危反应的训练?我不敢责怪这个倒霉的司机,但是知道他跳车以后也没有想到办法砸开一块玻璃。

    我想到的第三个“人的绝境”,来自网络中的一些舆论反应。有网友做了看起来比警方更专业更细致的分析,还有人跳出警方的材料,从新华网前后发布的两则报道中找到疑点。

    自周老虎事件以来,网民中的“业余的专业人士”大展拳脚,对一些公共事件条分缕析,获得频频喝彩。为什么我用两个矛盾的词来称呼他们呢?因为从相关领域看,他们的确是专业人士。但是从社会职责上看,他们是业余爱好者,没有责任也没有报酬。他们及时而积极的表现十分抢眼,因而获得网络舆论的信任也与日俱增。而这种信任,原本应该是得留给那些真正的“责任专业部门”的。

    一个社会为什么要设置公权力部门?就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无所不能,很多事情需要大家纳税凑钱来请一些有公义心的专业人士,授权他们去负责处理。他们的处理,理当赢得大家的信任,增进整体的社会信任。当不少人选择更相信网民中的“业余的专业人士”时,则说明我们的社会信任工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http://gcontent.nddaily.com/7/00/700fdb2ba62d4554/Blog/13f/c071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