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质疑铁道部:火车又相撞 部长总无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9:10:14


官媒质疑铁道部:火车又相撞 部长总无恙
《投资者报》评论员 席梁村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进行漫长的进化过程才能变得“正常”的部门,和中国的所有政府部门和企业相比,中国的铁道部过分偏好保守和固执,甚至被人们称之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也在所不惜。

    打开铁道部的网站,这是一个惊人的粗糙和简陋的网站,很像一个街道办事处下面勉强支撑的三产企业的网站,这里没有给公众留下任何交流和沟通的窗口,没有留言板、没有电子信箱地址,更没有像其他部委的网站上常见的意见征集之类的栏目。

    扑面而来的只有高傲和冷漠,新闻资讯少得可怜,对于刚刚发生的郴州“6-29”火车相撞事故只字未提,一个月前国务院给铁道部长记过的消息也没有踪影。打开图片报道栏目,关于部长的照片显示出明显的摆拍痕迹,在一张题为“刘志军添乘北京至哈尔滨动车组列车,检查京哈线线路安全等情况”的照片中,刘部长昂首站立,周围的人俯身向前,颇有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伟人照风范。

   

    现实中的铁道部也常常能够起到引起人们时空错觉的作用,在很多已经现代化的城市,火车站的建筑风格的就像永远定格在了30年前,在火车上,硬座车厢里的90度垂直的座椅设计顽固的坚持了几十年,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生改变。

    这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部委,他不喜欢和公众产生过多的沟通,不喜欢推行将彻底打击倒票行为的实名制,尤其是不喜欢为安全事故承担责任;但他喜欢宣传铁道部长在春运其间微服私访,喜欢将抗冰救灾的功劳归结为中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铁道部,喜欢把自己的身份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随意切换。

    这种种的不解直到一位铁道部的朋友出现,在中国西部的一次短暂的火车旅行上,他告诉我说,当地的煤炭商人对铁道部门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人们形容铁道部是“离不开、惹不起、交不下”。旅客和企业都似乎无法接近这个奇怪的部门,无法熟悉他的规则,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明确出什么规则。

    “三不主义”,很容易在很多中国人中间产生共鸣。

    “离不开”:每年的春运,谁能离开铁道部,从东北农民手里的粮食到西北边陲的石油,谁能离开铁道部,你可以去走公路、海运甚至航空,但在目前的中国,只有铁路的运输成本最低、运输规模最大。

    “惹不起”:中国东北的粮食商人把铁路运输叫“请车皮”,一个“请”字道出了多少无奈,中国的铁路全国一家,别无分店,又有垄断制造出来的运力紧张,谁能惹得起铁老大。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曾经在一次公开场合激烈批评铁道部的垄断和人为制造短缺,他说:“每次中国经济起飞,都从铁路运力紧张开始,但铁道部就是不投资”。

    “交不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有自己一套规则,不管明与暗,消费者和企业都能交得下,但铁道部既像政府又像企业,自己踢球自己裁判,如何交得下。

    说到最后,铁道部缺乏一种根本的契约精神,所以才会有三不主义,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而中国的铁道部似乎还生活在计划经济的时代。

    这也说到了本文的主题,为什么铁道部缺乏负责任的勇气,为什么去年胶济线“4.28”特大事故中,中国的铁道部长不辞职,无论从历史惯例还是死亡人数上看,铁道部长都应该辞职,但结果只是记过。仅仅一年的时间,铁道部又发生火车想撞的事故,这一次,估计在调查清楚之后,铁道部长仍然无恙。

    归根结底,铁道部缺乏契约精神,铁道部部长没有像山西省省长那样和社会达成契约,有了特大的安全事故,就要引咎辞职,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情形,火车年年撞,部长当无恙。
转载请注明出自  www.topyl.com,  本贴地址:http://topyl.com/bbs/viewthread.php?tid=59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