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息访”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5:32:10
记者最近在基层调查发现,“非正常息访”怪象所导致的政府投入是一个惊人数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固定并以此为生的信访人群体。权威人士指出,花钱不可能真正换来稳定,这种行为使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被压制或忽略,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机制因此丧失,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降,信访形势将很难好转。
',1)">
“花钱买稳定”是一种短期行为
“花钱买稳定”这种“非正常息访”的做法忽视了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简单等同于“人民的问题靠人民币解决”,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其危害不容忽视:
一是“截访”成本高,有的甚至成了“无底洞”。近年来,基层一些地方用于“截访”的成本不菲:实施“盯人”战术要花钱,给上访户开宾馆包吃住要花钱,请上访户旅游要花钱,派干部到北京等地去接人要花钱,坐飞机回来要花钱……基层一名干部透露,当地为了“稳控”一名老上访户,每年单花在他一人身上的费用就达数万元。
记者接触过一名老上访户,他开始只想为自己1万多元的损失寻求救济,后来当地县政府提出用5万元让其自愿息访。而他就像发现了政府的“软肋”,开口要20万元。
基层一名信访局长反映,最怕的是碰到这种“无底洞”式的上访户。“有的上访户提出把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我们答应了;他家明明住着楼房,却提出要吃低保,我们也想办法落实了。这些问题其实与他上访的内容无关,我们为了息访,只能一再妥协。没想到他不满足,还是不断上访,我们都快崩溃了”。
二是老问题没解决,新矛盾又产生。一些地方把上访者送进“学习班”甚至精神病院,图的是一时的稳定,保的是自身的官帽。这种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剥夺其合法权益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信访者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矛盾,势必引发新的或者更多的上访行为。     三是淡化了宗旨意识,影响了干部作风。既然可以“花钱买稳定”,基层一些干部认为,信访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没必要认真解决。解决这类带有长期性的复杂问题,好比碰到了慢性病,不时花钱买点消炎药止痛一下即可,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要动大手术,但那样得不偿失。还有的领导干部透露,一些矛盾是上任留下来的,到了自己这一任也不想去碰它,顶多花点钱先稳住再说,反正自己是有任期的,拖过几年自己就走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接。
警惕无奈选择中滋生的“信访油子”
长期关注研究社会矛盾和腐败问题的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小丰认为,“花钱买稳定”这一现象,首先直接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特殊时期或某一时间段,出于“上级要求”或“某种需要”而出钱、出物暂时平息上访的办法;另一方面,由于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一些上访人利用干部这种心理而求得“利益回报”,久而久之,形成了“信访油子”群体。
侯小丰说,虽然“信访油子”在上访人群中只占极少数,但他们的出现,还是给我们现有的信访工作机制提出挑战。同时,在这类人群上的开支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庞大数字,值得警惕。
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办事处主任安光军在日常工作中,大量接触并处理信访事件,也接触过许多信访当事人。他告诉记者,仅街道办事处这一行政层级,每年为了接访或处理信访事件,就要花费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在这方面的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他证实,“信访油子”确实存在,自己几年前在工作中,就接触到这样一名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发生在近20年前,毫无道理,但是一遇到重大活动举行时或敏感日子,就直接进京上访。“这种人很聪明,每次被接访回来,从不提具体的金钱或物质,政府无奈就主动‘开价’安抚他,而且没完没了。”安光军透露说,这种信访人发现了“甜头”,“一招鲜”屡试不爽。
辽宁省辽中县一些基层信访工作者认为,其实难于接待的并不是那些有切实困难,或者遭遇不公正待遇的群众,而是那些尝到上访甜头的“会哭的孩子”。
辽中县委书记张东阳认为,信访工作之所以难,因为它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上访群众有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是在处理信访案件时,绝不能突破政策界限、违反原则,更不能花钱买平安。
“信访油子”的出现,警示我们种种“非正常息访”行为已经发出错误信号,刺激一些人信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有的人逐步形成对信访工作的“制度崇拜”和路径依赖,对信访部门解决问题、满足诉求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因此到信访部门上访的多、找法院打官司的少,涉法涉诉等问题大量涌向信访系统。
“一票否决”高压让基层干部委曲求全
既然危害不言而喻,基层一些地方为何乐此不疲?一名县信访局局长私下告诉记者,其实,基层干部也不想这样做。但目前的信访体制,又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现在的稳定压力非常大,在一些敏感时期,一旦出现进京赴省上访,不管什么原因,不问青红皂白,上级部门先处理上访人所在的单位或政府负责人,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就要受处理,甚至丢官罢职。信访干部在现行的体制下只能委曲求全,在夹缝中生存,即使很委屈,也不能有硬气。这名干部说,“花钱买稳定”实属无奈之举。
有专家指出,不少地方苛求基层“不能出事”,不发生群体事件,无大规模上访,无人进京上访就叫“稳定”,评价干部能力和政绩也以此为重要指标。一些地方只要辖区内发生“进京上访”、“非正常上访”事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就被一票否决。一票否决制的“高压”,使得基层政府想方设法“哄住”、“截住”、“吓住”、“管住”上访人,不让其越级上访。
豫北某县一名干部对记者大倒苦水:比如一些涉法涉诉案件,一审二审上诉申诉,所有法律渠道都走完了,但是,可能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结果又形成了上访案件,像这种情况,政府一不能改变法院的判决,二不能代替法院作裁决,三又不想让他们去上访,除了花钱,又有什么办法?
问题的症结何在?一些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一是现行的信访体制存在一定问题。现在的信访部门相当于传达室,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他们的办法就是,谁的人谁领走,最多督办一下,通报一下,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力和能力。
二是对信访的理解有问题。设立信访部门就是让群众反映问题的,不能因为群众去上访,就说基层干部工作没做好,就处理基层干部。如果没有上访,还要信访部门干什么,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不能因为有上访就处理人,而应该找出引起上访的原因,谁有问题处理谁,谁有责任处理谁。如果这两个方面有改进了,“非正常息访”的怪象也许就会逐渐消失。(范春生 周伟 李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