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方向:选择改变的美国人为何不改变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52:11
生活的方向:选择改变的美国人为何不改变自己 中国思维网 www.chinathink.net  2008-12-13   源作者:陆青芜

       2008年的美国大选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选举,而对于这样的不同寻常,我却直到收到校长发给全体师生的一封邮件时,才开始认真思考。

      不同寻常的原因不是因为美国人选出了第一位黑人总统,也不是印有新任总统照片的《时代》杂志可以卖到二十五美元。仅仅在大约半年前,图书馆的一角,十八岁的女孩维拉问我:“你有没有觉得我们(美国大学生)很懒,很不努力。”

       “没有,可是你为什么这么问呢?”

       “我们不关心经济,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和自己无关的任何事情。你说到西藏,可是我的天,我连美国都不关心,怎么可能知道那些在西藏发生的事情呢?”

        而半年后,维拉和她那些从来不关心政治的同学,成为了奥巴马投票大军的主力。出生在德州,在一个典型的保守家庭里长大的,夏天里刚刚结婚的维拉,坚定地站到了她的父母一辈的对面。最终德州依然是红色,可是如果德州的大学再多一些呢?奥斯汀,达拉斯,休斯顿,至少在这些有大学生的地方,民主党的口号“把德州变蓝”,成为了现实。

     儿童也为奥巴马唱起了赞歌的同时,年轻的保守派依然存在,可是他们的日子却不那么好过。水管工Joe只是对奥巴马提出一个问题并对他的回答表示不满,却几乎遭遇了中国式的人肉搜索。而在我的学校,因为几个年轻人对奥巴马的一个头像的戏弄,让校长决定对全校发送一封邮件来“呼吁对他人的尊重”。校长出生在古巴,却似乎对“共产主义者”奥巴马毫无介怀。然而这封邮件却令我们这些外国人吃惊,在美国对政治人物的嘲笑不是被默认容许的吗?如果这个头像是小布什或是麦凯恩的呢?

      这不禁让我想到,美国媒体极有默契地对奥巴马之前说过的用公款选举的誓言视而不见,尽管他们不时对奥巴马的吸金能力发出惊呼。而希拉里对出访波斯尼亚时危险情况的夸大,却一再被口诛笔伐,尽管她很快就承认了这个“口误”。没有人会傻到要求一个政治人物诚实,只是媒体一边倒地厚此薄彼,与年轻一代对一个政客的迷恋与崇拜,这种情况在美国发生,确实是不同寻常。而媒体从业者对奥巴马高达90%的支持率,也许可以作为一个解释。

     国内的一位朋友,MSN签名上是“OBAMA!!!,却在一天突然问我有没有投票,而后更惊讶地问“不是所有在美国的人都可以投票的啊?”亲爱的朋友,你让我如何回答呢?也许你对奥巴马的喜欢,根本是因为你被剥夺了喜欢麦凯恩的机会?从美国到中国,从欧洲到非州,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位非裔美国人的身上,看着他一鸣惊人,看他来势凶狠,看他众望所归。下一步,看他是否能带领美国甚至世界走出这个动荡萧条的迷局。因为,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金融大海啸。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这才是真正的不同寻常。共和党的八年执政,让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危机制造者的罪名,而真正的危机却隐蔽得更好。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改变”,而人们对他的期许,却是带领美国回到那个消费至上享乐优先的年代。不得不承认,美国人早已改变,他们不再是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州大陆的清教徒,他们依然去教堂可是不再宽容忍耐,他们沉溺在消费欲望里而不能自拔,可是,这个世界的资源支持不了日益喷薄的欲望。当一向量入为出的中国人也开始寅吃卯粮疯狂置产时。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华盛顿,也不仅仅是美国。而奥巴马,当他身上偶像的光环褪去时,依然只是一个人。

     一个人如果不生活在美国,几乎没有办法想象美国人的生活有多么奢侈。日夜灯火通明的大楼,专为厨房清洁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纸巾,家家户户的小汽车,一年四季的恒温空调,夏天里绅士们穿着西服发抖,冬天时淑女们一身裙装却依然微汗。在山火频起的加州,人们甚至不被允许在室外晾晒衣物而只能用烘干机。并且,美国人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当金融危机来到,生活水平就要下降的时候,他们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同时,他们给奥巴马投票。八九月份,奥巴马还在各个摇摆州与麦凯恩打拉据战,十月初秋风乍起,金融领域山雨终来,民主党立刻提出五十州的雄心壮志。大选一日,民主党与自由主义精英们果然一路高歌,获得了地球上的最高政治权力。

    然而,他们不能获得的是,地球上所能容许的最高生产力。大空移民始终是幻想,可控核聚变遥不可及,太阳能材料的效率提高已至瓶颈,而人类,依然很不满意。中国人不满意生活水平比不上美国,美国人不满意金融风暴将他们的奢侈生活打回原形,不满意要对欲望加以节制。因而即使奥巴马获得了大多数的选票,他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救世主。

      生活中的方向,从来不是别人指出的,而是自己走出的。最以创新精神著称的美国人,选择了他们的领袖去改变,而不是选择改变自己。那接下来的路,要如何去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