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综合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26:05

企业捐赠与企业良心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众多中国企业与灾区同悲,解囊捐赠,金额从数十万到千万不等。而在此时,一篇被题为《印尼海啸和此次地震捐赠对比!拷问中国企业家的良心》的网文正在流传。该文通过对一些企业的捐赠金额对比,质疑那些捐赠较少的企业在此次地震事件中的良心,并辅以抵制相威胁。 

不妨列举一二:华硕公司(印尼海啸)捐赠金额2500万人民币(本次地震仅仅捐献了300万,华硕公司难道认为印尼的市场比我中国市场重要10倍?)沃尔玛在超市内设置了募捐箱,同时沃尔玛基金会也捐赠了200万美元(哇,真的不少,给我们捐了300RMB,是不是有一天你也该滚出中国了,等等。 

基于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程序、实施方式等方面因素的理解和考虑,笔者无法苟同这篇文章的观点。

不可否认,我们当然希望那些大型国际和国内公司能为中国灾区多捐些钱。但如果以中国市场为出发点,把企业的慈善行为同经济利益挂钩,则是危险的。依此逻辑,企业不应去帮助那些可能带来很少经济利益的弱势群体,而是不断讨好那些大财阀。显然,这正是我们所反对的,即把企业的慈善活动或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做成市场营销和公关行为,而非真正出于公共道德去承担企业本身的公民道义。 

既然个人在捐赠时总是不断被告知:捐多捐少没有关系,而在于一片爱心。那为什幺企业的捐赠数额就要备受挑剔?其实,我们倒应该拒绝那些没有价值的捐赠排行榜。尽管国外也有些慈善排行榜,但这多半是对机构的一个综合排行(实力、管理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而并没有在一个孤立的事件中对所捐额进行排名。因为这种简单的排名会逐渐演生出一种捐赠的攀比心态并造成企业捐赠的压力。而从中外灾难捐赠数额的对比中挑刺,则让人愕然。这其实暴露了某种狭隘和自闭。 

据相关报告披露:2007年,中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已达到223.16亿元,而来自境外的捐赠(款物)总额也达到86.09亿元。加上与慈善事业有关的彩票公益金总额356亿元、光彩系统的带捐赠性的社会责任投资约200多亿元。2007年度,中国慈善市场资金总额约86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0.35%。 

当我们为企业百万千万的现场捐赠欢呼,而对那些捐赠较少的铁公鸡投去鄙视目光时,或许已有失公允。事实上,对很多全球性企业,慈捐赠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一家着名跨国企业员工告诉我,他们刚捐出1000万善款,然而款额多少是中国区无法决定的,必须获得全球总部和并经董事会多数成员(通常他们也分散在全球各地)同意批准才能实施,因为钱是股东的。这样的程序使他们几乎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捐出巨款。 

我随即访问了惠普、三星、沃尔玛、家乐福、诺基亚、壳牌、索尼等公司网站,这些机构在第一时间段(513日前后)捐赠额一般在100—300万之间,两三天后,才陆续有更大的追加捐款宣布。而像央视慈善晚会上出现的,某企业捐赠牌匾上写着3000万,到了晚会现场,其领导人当场宣布追加7000万的举动,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简直无法想象。 

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一个老问题总是不断被提起:捐钱数额是否等于企业社会责任?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捐赠是一种最懒的方式去履行社会责任——随着数字的划出并上了新闻,企业便万事大吉。其实,很多企业没有、也无法立刻捐出这幺多钱,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去帮助灾区:他们组织员工志愿者直接投入到救灾过程中,或是利用行业内的专长为灾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有的组织专家学者对救灾重建进行研讨。这些,都很难用金钱额数去衡量,而且也不具备新闻冲击力,但你不能否认,他们同样投入了精力、奉献了爱心。 

对中国企业而言,汶川地震带来的最大考验是什幺?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划性。 

在那些巨额款额被划走时,中国企业是否考虑过灾区的具体需求是什幺?如何更有效地去利用这笔钱?在灾后重建的漫长过程中还要做些什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不应停留在捐赠上,而需建立一个良好的体系去规划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利用好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而不仅是捐财物),建立起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而非盲目不知所以),找到一个长期牢靠的合作伙伴(而非不顾捐赠效果),如是方为企业有效推动社会进步之路。 

那中国企业应从网友的平直言论中反思什幺?毋庸置疑,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抱有期待,期望值或高或低,因人而异。企业无需苛责大众或是激烈驳斥,而应静思自己是否真的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也许我无法同意那篇网文的观点,但我赞赏网友对企业的监督。事实上,我们或更应关注那些捐赠资金的到位率。曾经的经验证明,在人们为企业在直播现场高举的天文数字,有时在事后变成斑斓的泡泡,无影无踪。如果我们开列一个未到账企业名单,我倒是乐得一见。 

(作者为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IFP项目资助学者,现服务于一间国际企业责任咨询机构)   

四川震灾推动中国民营慈善
   

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为时髦而年轻的小说作者和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提供发表自己思想的空间,牛博网(Bullog)赢得了中国最酷博客网站之一的声誉。 

自从四川省上周发生大地震以来,牛博网为自己开拓出一个新的角色——对于很多渴望捐款帮助受灾者却又想避开政府渠道的中国年轻人而言,牛博网成了他们的首选慈善机构。 

牛博网每天都会在网站上公布捐款资助的救援活动名单。目前,该网站募集的捐款已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合14.4万美元)。 

牛博网昨日的网络流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网站频繁瘫痪。在过去一周中,该网站创始人罗永浩一直在四川组织相关活动。罗永浩曾是一名英语教师,他讲的课一度非常受欢迎,甚至被做成了DVD。 

罗永浩在自己的博客上表示:保证每一笔捐款都有来源,有去处。周一,牛博网租佣卡车将物品送往灾区,其中包括两车篷布,其它五车则满载着大米、食用油、卫生巾及蚊香。 

此次地震灾难的规模(死亡人数现已超过4万人)引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慷慨解囊。中国政府昨日表示,捐款已达1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捐给了官方慈善机构。 

然而,与地震相关的新一轮慈善潮流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变步伐,而这些转变可能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地震不仅为中国新生的非政府组织事业带来了活力,它还鼓励那些心系灾区的公民们在自己捐款的使用情况方面争取更高程度的问责制度。 

针对政府将如何发放捐款的普遍怀疑,催生了私人慈善机构。一些震区居民基于他们在2004年四川洪灾之后的补助费经历,在上周表达了这方面的疑虑。 

当时,政府承诺将为被毁房屋支付20%的重建费用,但最后只给了几百块钱,一位现居于北京的川籍人士表示。钱从上面下来,但地方贪官太多,结果就被贪污了。” 

中国政府清楚,救援活动中如果存在贪污腐败问题,将会带来政治后果,因此中国国务院日前宣布,如果发现任何官员盗用赈灾款项,将严惩不怠。 

中国的贪污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我很不愿意通过官方慈善机构捐款,杨小平(音译)表示。这些钱会被各级官员用来购买轿车和大吃大喝,最后,灾民什幺也得不到。杨小平是一位富裕的北京居民,他将捐款交给了一个新的私人慈善机构。 

目前有很多新的组织正在尝试救助灾民,牛博网只是其中之一。本周,一个名为爱国者同盟网(Patriots Alliance)的网站正在募集款项,以便向灾区运送药品及其它急需物资。作为北京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主管,卢云飞在业余时间里管理着这家网站。他表示: 我们比很多政府机构有效多了。” 

但是,这些私人慈善机构的身份仍然并不明确。虽然中国拥有数千家非政府组织,它们在理论上都需要有一个政府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政府担心,正在从事重要救灾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将会推动它们自己的政治议程。例如,爱国者同盟网也曾为其它自然灾害募集捐款,但它创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反对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牛博网也有着自己的问题:它的一个银行帐户本周被冻结,据说是因为政府觉得资金流量可疑。 

然而,这些新兴的私人团体为中国官方慈善机构带来了压力,迫使它们在自己的运营和支出上变得更加透明。在过去几天接受了巨额捐款的中国红十字会表示,近期将公布关于四川赈灾费用的详细清单。   

金光慈善行为遭质疑:捐多少钱纔算是慈善家
  

海南新闻网413日消息: 411日,在英国人胡润发布『2005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和『慈善企业排行榜』的同一天,《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一份『国产的』编制的『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即将隆重发布。

    据报道,本次由各公益机构参与的慈善排名,其数据来源也比较权威:其中既参考民政部门掌握的个人捐赠数据,也参考国家税务部门提供的个人捐赠免税数据,还参考各公益机构提供的接受捐赠数据……因而,笔者也愿意相信,这种出自权威的慈善排行榜或将更有公信力。有评论赞称『它通过对部分表现突出的富豪慈善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来生成对旧的财富文化的冲击』;『能给更多中国富豪的心灵注入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分见于《国际在线》和《齐鲁晚报》)。对此笔者却一直有所狐疑:这样一个榜,将怎样发挥其『引导』作用?进一步说,又是在提倡什么?

    是要富人们将此当作一种荣誉么?是要让捐赠少没能上榜的富人们『难为情』么?但富豪那么多,上榜人数又那么少,何况,这种以数额定座次的方式,已经天然地注定了某些人与此榜的无缘。如果这是一种荣誉,那么有人会不会这样想:『既然怎么努力也上不了榜,干脆……』当然,这样想也许是诛心之论。不过,这种以捐赠绝对数额作为主要标准的排行方式,对那些财力不太雄厚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是一种正向的鼓励。

    捐多少,纔能算一个慈善家?在笔者看来,这个答案不应只从数额上寻找。慈善榜不是捐赠榜,爱心大小,很多时候不能从表象判断。一个身家巨亿的富豪捐出几百万,和一个小学生倾尽压岁钱,其爱心孰大孰小是难以对比的——即便不考虑某些企业做出巨额慈善捐赠是为了追求广告效应的客观现实。

    因而,编制这么一个公信力很充分的慈善排行榜,本身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但总让人感觉有那么一丝不妥。据此榜的标准,如果武训再生,他大概也是不可能入围的——这又何其荒唐乃尔。因而,这样的榜单,评出的未必就是具有最强慈善精神的慈善家。——令人难堪的一件实例是,在刚刚出炉的胡润版『慈善企业榜』上列首位的金光集团,在海南和云南闹出的毁林丑闻尚未平息。如果说,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大小体现的是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的话,但这样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意识恰恰是非常可疑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更应致力于构建一种普遍的慈善文化氛围,而非是仅以富人为潜在驯化对象的『财富文化』。——不错,富人的确有更强的捐赠能力,如果富人们再普遍能有较强的捐赠欲望,我们的慈善事业就无『断炊』之虞了。但要知道,首先富人不是也不应是天然的道德标兵。富人们慈善意识的成长,应以全社会慈善意识的勃发为基础。 其次慈善事业也不能仅仅靠富人支橕,富人毕竟是少数,要让慈善意识生根发芽,必须让更多的非富人阶层萌生慈善意识并身体力行之。这就需要着力寻找『草根慈善家』,也许他们的捐赠数额本身不值一提,但我们要看其中体现了多少『菩萨心肠』。不掺杂商业目的的他们,慈善行为更纯粹,更值褒扬。

    当然,就目前而言,由于我们国家的国情,一些人对未来的生活有一种不自觉的后顾之懮,这对一些人的乐善好施行为是一种抑制。然而,我认为这并不是影响慈善意识成长的关键因素。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慈善事业本就是让底层的人们受益的。因而越是底层的人们越需要帮助,从而也更需要慈善。事实上,在物质条件更为困窘的古时候,中国人并不乏慈善传统。眼下这种局面,与道德流失、文化异变、分配不公等有关,也与缺乏激励机制有关。因而,在富豪中评『慈善家排行榜』我虽不反对,但如何让那些『草根慈善家』如何得到精神激励,是人们更关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