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8点是“逗号”而不是“句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8:28:07
2828点是“逗号”而不是“句号”  [转帖 2009-06-16 14:28:17] 

上证指数逼近3000点整数关前,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团队似乎更加青睐新兴市场股市,不仅预测未来数年内新兴市场股市能大涨4倍左右,更特别关注中国股市的投资机遇。近期摩根大通麾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就明确指出:“中国股市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安全的投资市场。”其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也指出:“中国A股会在年末突破3000点。” 

  若以估值论,当上证指数1664点对应12倍市盈率之际,A股仍难言全球估值最低,现在上证指数估值已攀升至23倍市盈率,中国股市如何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安全的投资市场呢?龚方雄博士的解释是:“目前,能够同未来经济走势以及盈利复苏达成平衡的,中国A股市场应该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虽然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的股票市场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上涨了50%,但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情况仍处于十分糟糕的状态,并没有同其股票市场取得一致,风险较高。”龚方雄也阐述了对中国股市的投资判断:“鉴于估值偏低、风险偏好增强、经济持续复苏的前景以及增长更多地源于私营部门,摩根大通将继续建议增持中小型H股及红筹股,特别是地产、建材和水泥、汽车、非日常消费品及银行股。” 

  由此可见,所谓中国股市的安全系数更多是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在新兴市场中的先发优势,而中国股市概念涵盖港股,看多剑指A股,其实是意在H股。自5月份以来,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美国国债收益率提高说明境外投资者对远期通胀的担忧在上升,热钱开始流入新兴市场。数据表明,近期香港银行体系港币结余大幅上升,至6月初已接近2600亿港元,香港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已降至零,这显示海外热钱大举流入香港市场,5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H股向上的挺举。 

  对远期通胀的忧虑应是全球性的,为何热钱从成熟市场流向新兴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资本流动推升亚洲资产价格泡沫就是先例。当时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大幅降息,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增速较快,利率较高,与发达国家的利差扩大;美元贬值,资金从美国流向亚洲,催生资产价格泡沫。而到了90年代中期,美国因通胀上升而加息,同时其由于IT革命成为全球经济新亮点,美元止跌回升,导致大量资本从亚洲回流美国,东南亚国家泡沫破裂并爆发金融危机。目前情况与当年泡沫初露端倪时有些类似,中、印等新兴市场在本次危机中经济降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速差距扩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幅降息,达到或接近零利率,与中、印等新兴市场的利差拉大。今年3月美国货币政策数量型放松措施使美元面临贬值的压力,美国货币政策宽松带动全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流动性“弹药”。这些使得全球流动性水位上升且向新兴市场倾斜,海外资金投资A股市场需要QFII额度,因此H股就成为海外热钱追逐的香饽饽。 

  虽然新股IPO即将开闸,但事实上短期对A股市场涨跌影响更大的仍是周边市场因素,近期美元出现技术性反弹的迹象,这可能会导致大宗商品和周边股市的短暂回落,由于上证指数2952点至2990点区域是技术上的心理压力位,因此A股市场可能会出现暂时调整的“逗号”。但从中期角度分析,全球流动性水位上升带来的牛市行情远未结束,上证指数2828点和3000点不会是行情的终点。 

  需要未雨绸缪的反而是明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后,泡沫的规律依次将是“股价涨—楼价涨—物价涨”。尽管目前各国货币政策宽松,但经济低迷下的产出缺口依然抑制整体物价上涨,流动性首先会推高资产价格,但伴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产出缺口缩小,资产价格上涨将延伸至物价上涨。有鉴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教训,当资金回流美国时,也会刺破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各种力量博弈的复杂性使得资产价格泡沫总是潮起潮落,经济学家也很难预测其周期,更何况普通投资者没有必要人人成为经济学家,因此最佳投资策略仍有赖于通过逆向思维来把握趋势,现阶段择股策略仍应锁定复苏的预期,直至名义上的通缩周期渐渐消失。 

 

来源:上海证券报